词典 风诗 风诗的意思
fēngshī

风诗

简体风诗
繁体風詩
拼音fēng shī
注音ㄈㄥ ㄕ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ēng fěng, ◎ 古同“讽”,讽刺。

shī,(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组词】:诗歌。诗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吟诗。(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基本含义

形容诗歌的风格或表达方式优美动人。

风诗的意思

风诗 [fēng shī]

1. 指《诗经》中的《国风》。亦泛指民歌。

风诗 引证解释

⒈ 指《诗经》中的《国风》。亦泛指民歌。

南朝 陈 徐陵 《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流名《雅》《颂》,著美《风》诗。”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吴 地民情奢侈,土俗浇漓,风诗絶无可採。”


风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代马释义:北地所产良马。代,古 代郡 地,后泛指北方边塞地区。《文选·曹植<朔风诗>》:“仰彼朔风,用怀 魏 都;愿骋代马,倐忽北徂。”刘良 注:“代马,故马也;倐忽,疾也;徂,往也。言驰胡马疾行而北往也。”清 陈维崧《水调歌头·汾西侯仲辂示我九日纪梦词二阕依韵奉和》词:“追代马,挟赵瑟,是何年。兵家女有殊色,可许 阮公 眠。”
    • 2.
      庙乐释义:宗庙音乐。 多用于祭祀或颂德。《汉书·景帝纪》:“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清 吴伟业《读端清郑世子传》诗:“明 兴二百年,庙乐犹得失。”金松岑《文学上之美术观》:“翳彼乐府,风诗之遗,军歌激扬,庙乐典重,写哀凄厉,言情芬芳,足使丝篁叶奏,宫徵相和。”
    • 3.
      熛怒释义:⒈火盛貌。《诗·小雅·正月》“燎之方扬”汉 郑玄 笺:“火田为燎,燎之方盛之时,炎炽熛怒,寧有能灭息之者!”《隋书·礼仪志二》:“夏迎 赤熛怒 者,火色熛怒,其灵炎至明盛也。”⒉引申为热盛。元 王恽《苦热叹四十韵》:“今年六月中,荼毒逾往岁。金晶才始状,熛怒势此鋭。”⒊风迅猛貌。《文选·宋玉<风赋>》:“飘忽淜滂,激颺熛怒。”李善 注:“熛怒,如熛之声。”清 吴伟业《八风诗》之七:“飞廉 熛怒向人间,徐福 求仙恨未还。”⒋赤熛怒 的省称。古谓五方帝之一,指南方赤帝,司夏。金 王琢《癸酉岁大热》诗:“手
    • 4.
      遒人释义:古代帝王派出去了解民情的使臣。《书·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鐸徇于路。”《左传·襄公十四年》:“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鐸徇于路。’”杜预 注:“遒人,行人之官也……徇於路,求歌謡之言。”《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故矇冒瞽説,时有攸献,譬遒人之有采于市閭,游童之吟咏乎疆畔,庶以增广福祥,输力规諫。”唐 元稹《进诗状》:“故自古风诗至古今乐府,稍存寄兴,颇近謳謡,虽无作者之风,粗中遒人之採。”清 钮琇《觚賸·序赋创格》:“又有赋而全不用韵,别创一格,如 南邨先生《病赋》……‘而其舌也与遒人通,不然胡鐸
    • 5.
      顺时释义:谓顺应时宜;适时。《左传·成公十六年》:“礼以顺时,信以守物。”《文选·王粲<从军诗>之二》:“我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李善 注:“顺时,应秋以征也。《礼记》曰:‘举事必顺其时。’”唐 元结《治风诗·至慈》:“故莫由莫已,顺时而理。”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李炳彦《三十六计新编·顺手牵羊》:“这里的‘微隙’,一般指突然新暴露出来的,‘微利’可能是原作战方案中没有具体考虑到的,具有来去顺路、夺之顺手、赢之顺时(有利于主要作战目标的完成,又出敌所料,

风诗(feng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风诗是什么意思 风诗读音 怎么读 风诗,拼音是fēng shī,风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风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