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塑造 塑造的意思
zào

塑造

简体塑造
繁体
拼音sù zào
注音ㄙㄨˋ ㄗ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ù,(1) 〔塑性〕柔软,非流质,可任意变形的性质。(2) 〔塑料〕具有可塑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统称,经加热加压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材料。(3) 用泥土等做成人、物的形象。【组词】:塑像。泥塑木雕。雕塑。

zào,(1) 制作,做。【组词】:制造。创造。造物。造反。造孽。建造。造表。造册。造价。造型。粗制滥造。(2) 瞎编。【组词】:胡编乱造。捏造。(3) 成就。【组词】:造诣。(4) 培养。【组词】:造就。(5) 相对两方面的人,法院里指诉讼的两方。即原告和被告。【组词】:两造。甲造。乙造。(6) 到,去。【组词】:造访。(7) 稻子等作物从播种到收割的次数。【组词】:一年两造。晚造。(8) 时代,年代。【组词】:末造。

基本含义

通过创造、塑造来形成或改变事物的形象或性质。

塑造的意思

塑造 [sù zào]

1. 用语言文字等艺术手段描写人物形象。

这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石油工人的英雄形象。

[ sculpture; ]

2. 用石膏、黏土等做成人或物的形象。

塑造佛像。

[ mould; model; ]

塑造 引证解释

⒈ 用石膏或泥土等可塑材料塑成人、物形象。

任继愈 《中国佛教史》第三章第三节:“中国 从 先秦 以来就有发达的造型艺术,而随着佛教的传播和佛像的输入,也开始塑造佛像。”

⒉ 用文字描写或戏剧舞蹈表演创造人物形象。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塑造人物是表达这种中心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
艾芜 《谈短篇小说》:“同一社会中,也因时代的不同,塑造的典型人物也应当有所不同。”


国语词典

塑造 [sù zào]

⒈ 利用黏土或人造油土等材料,以按捏、加减、铲削等手法塑成人物或物体的形象。


塑造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创造释义: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造性。创造新纪录。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 2.
      刻画释义:⒈刻或画:不得在古建筑物上刻画。⒉用文字描写或用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的形象、性格):刻画入微。鲁迅先生成功地刻画了阿Q这个形象。

塑造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破坏释义:⒈使建筑物等损坏:破坏桥梁。破坏文物。⒉使事物受到损害:破坏生产。破坏名誉。⒊变革(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⒋违反(规章、条约等):破坏协定。破坏规矩。⒌(物体的组织或结构)损坏:维生素C因受热而破坏。

塑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国演义释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著。共一百二十回。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所进行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反映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情况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作者善于描写战争,对于各次战争的特定环境、双方的力量对比、战略部署、战术的运用等,都交代得十分清楚,并描绘了许多生动的战争场面。作者也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情节曲折,结构宏大,语言简洁流畅。
    • 2.
      三毛释义:⒈三绺髭须。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 画 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 曰:‘裴楷 儁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宋 苏轼《赠李道士》诗:“腰间大羽何足道,颊上三毛自有神。”清 汪懋麟《题修来画像》诗:“颊上三毛少飞动,此际有待鬚 虎头。”⒉指发、眉、须。宋 苏轼《十八大阿罗汉赞·第七迦理迦尊者》:“佛子三毛,髮眉与鬚。既去其二,则有餘因。”⒊现代画家 张乐平 在《三毛流浪记》中塑造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以诚实、善良、机智著称。因其头发只
    • 3.
      三突出释义:“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文艺创作塑造人物的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
    • 4.
      两座山论释义:屋外绿水青山,屋内金山银山,我们在这“两座山”之间自由穿行、快乐攀登,建设新家园,塑造新文明;这也许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 5.
      主题释义:⒈也叫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它是文艺作品内容的核心。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情节、结构的安排,语言的锤炼,都应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作品的主题集中反映作者对所描绘的生活的认识和评价。⒉音乐名词。指乐曲中具有特征的处于显著地位的基本思想。⒊泛指谈话、会议、文章等的核心内容。
    • 6.
      亮相释义:⒈戏曲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手段。 指剧中人物上场、下场或一节舞蹈动作完毕后,在一个短暂的停顿中所作的富有雕塑感的艺术造型,用以集中而鲜明地突出人物当时的精神状态。有单人亮相,也有集体亮相。⒉比喻公开表态,亮明观点。⒊比喻公开露面。
    • 7.
      人格美容释义:指的是为达到某种目的对人格进行有意的塑造和美化。
    • 8.
      人物塑造释义:在文学作品中,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 9.
      人物造型释义:戏剧、电影等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包括化装、戏剧服装等。
    • 10.
      保卫延安释义:长篇小说。 杜鹏程作。1954年发表。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兵进攻延安。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后,在青化砭和蟠龙镇两场战斗中接连获胜。周大勇连与主力失去联系,孤军奋战,杀出重围。国民党军队欲与人民解放军决战,结果受到重创。小说第一次塑造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
    • 11.
      典型释义:⒈具有代表性 的人物或事件。 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经验。⒊指文艺作品中塑造出来的个性和共性相统一的艺术形 象。它既具有在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中形成的鲜明、生动、丰富的独特个性,同时又表现出一定阶级、阶 层的本质或某些本质方面。它来源于实际生活,但又比实际生活更高,因而也就更带有普遍意义和艺术 感染力。
    • 12.
      典型化释义:作家、艺术家对生活素材加工提炼,塑造典型形象的过程。
    • 13.
      原型释义: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 14.
      反面人物释义:指文艺作品 中所塑造的被否定的或反动的人物。
    • 15.
      史诗释义:⒈指古代叙事诗中的长篇作品。 反映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塑造著名的英雄形象,结构宏大,充满着幻想和神话色彩。一般都在本民族内长期广泛流传。⒉某些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面貌和人民群众多方面生活的优秀长篇叙事作品(如长篇小说),有时也称史诗,或史诗式的作品。
    • 16.
      品牌溢价释义:品牌是可以溢价的。换句话说,拿皮尔·卡丹来做比喻:同样的服装,同样的西服,没有品牌的西服和皮尔·卡丹去比较,你可能情愿多花几千块钱买皮尔·卡丹,而事实上穿在身上跟没品牌的也差不多,但是这里边有一个情感价值在这里面,这就是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决定的。由于有了这样的消费心理,所以你必须把你这个品牌塑造成在消费者心目中高于其它品牌的形象,有了这个形象以后,品牌的溢价就变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 17.
      喷泉雕塑释义:喷泉雕塑顾名思义是指用以美化环境的人工喷水设备,是雕塑造型的一种,一般泛指放置在喷泉1周围或者中央的雕塑。
    • 18.
      塑型释义:对人物根据剧本中人物形象的要求进行塑造。
    • 19.
      塑建释义:塑造;用可塑材料建造。
    • 20.
      塑身释义:对形体的一种塑造。

塑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国演义释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著。共一百二十回。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所进行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反映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情况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作者善于描写战争,对于各次战争的特定环境、双方的力量对比、战略部署、战术的运用等,都交代得十分清楚,并描绘了许多生动的战争场面。作者也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情节曲折,结构宏大,语言简洁流畅。
    • 2.
      三毛释义:⒈三绺髭须。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 画 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 曰:‘裴楷 儁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宋 苏轼《赠李道士》诗:“腰间大羽何足道,颊上三毛自有神。”清 汪懋麟《题修来画像》诗:“颊上三毛少飞动,此际有待鬚 虎头。”⒉指发、眉、须。宋 苏轼《十八大阿罗汉赞·第七迦理迦尊者》:“佛子三毛,髮眉与鬚。既去其二,则有餘因。”⒊现代画家 张乐平 在《三毛流浪记》中塑造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以诚实、善良、机智著称。因其头发只
    • 3.
      三突出释义:“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文艺创作塑造人物的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
    • 4.
      两座山论释义:屋外绿水青山,屋内金山银山,我们在这“两座山”之间自由穿行、快乐攀登,建设新家园,塑造新文明;这也许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 5.
      主题释义:⒈也叫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它是文艺作品内容的核心。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情节、结构的安排,语言的锤炼,都应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作品的主题集中反映作者对所描绘的生活的认识和评价。⒉音乐名词。指乐曲中具有特征的处于显著地位的基本思想。⒊泛指谈话、会议、文章等的核心内容。
    • 6.
      亮相释义:⒈戏曲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手段。 指剧中人物上场、下场或一节舞蹈动作完毕后,在一个短暂的停顿中所作的富有雕塑感的艺术造型,用以集中而鲜明地突出人物当时的精神状态。有单人亮相,也有集体亮相。⒉比喻公开表态,亮明观点。⒊比喻公开露面。
    • 7.
      人格美容释义:指的是为达到某种目的对人格进行有意的塑造和美化。
    • 8.
      人物塑造释义:在文学作品中,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 9.
      人物造型释义:戏剧、电影等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包括化装、戏剧服装等。
    • 10.
      保卫延安释义:长篇小说。 杜鹏程作。1954年发表。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兵进攻延安。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后,在青化砭和蟠龙镇两场战斗中接连获胜。周大勇连与主力失去联系,孤军奋战,杀出重围。国民党军队欲与人民解放军决战,结果受到重创。小说第一次塑造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
    • 11.
      典型释义:⒈具有代表性 的人物或事件。 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经验。⒊指文艺作品中塑造出来的个性和共性相统一的艺术形 象。它既具有在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中形成的鲜明、生动、丰富的独特个性,同时又表现出一定阶级、阶 层的本质或某些本质方面。它来源于实际生活,但又比实际生活更高,因而也就更带有普遍意义和艺术 感染力。
    • 12.
      典型化释义:作家、艺术家对生活素材加工提炼,塑造典型形象的过程。
    • 13.
      原型释义: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 14.
      反面人物释义:指文艺作品 中所塑造的被否定的或反动的人物。
    • 15.
      史诗释义:⒈指古代叙事诗中的长篇作品。 反映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塑造著名的英雄形象,结构宏大,充满着幻想和神话色彩。一般都在本民族内长期广泛流传。⒉某些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面貌和人民群众多方面生活的优秀长篇叙事作品(如长篇小说),有时也称史诗,或史诗式的作品。
    • 16.
      品牌溢价释义:品牌是可以溢价的。换句话说,拿皮尔·卡丹来做比喻:同样的服装,同样的西服,没有品牌的西服和皮尔·卡丹去比较,你可能情愿多花几千块钱买皮尔·卡丹,而事实上穿在身上跟没品牌的也差不多,但是这里边有一个情感价值在这里面,这就是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决定的。由于有了这样的消费心理,所以你必须把你这个品牌塑造成在消费者心目中高于其它品牌的形象,有了这个形象以后,品牌的溢价就变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 17.
      喷泉雕塑释义:喷泉雕塑顾名思义是指用以美化环境的人工喷水设备,是雕塑造型的一种,一般泛指放置在喷泉1周围或者中央的雕塑。
    • 18.
      塑型释义:对人物根据剧本中人物形象的要求进行塑造。
    • 19.
      塑建释义:塑造;用可塑材料建造。
    • 20.
      塑身释义:对形体的一种塑造。

塑造造句

1.这部中篇小说塑造了一位临危不惧,英勇顽强的英雄形象。

2.品德的塑造是可以从任何年龄段开始的,关键是要学会如何内省,然后由内而外,推己及人。

3.塑造你有一个目的,它期待你将恩赐发挥得淋漓尽致。

4.学校是人类灵魂的塑造场,学校是培养花朵的花园,学校是种植栋梁的森林,学校是养育神鹰蓝天。

5.老师是奶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老师是塑工,为社会塑造美好的灵魂;老师是春天,用心血浇灌祖国的未来。

6.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老师啊,我怎能把您遗。

7.认真成就人生,点滴塑造人生,奋斗改变人生,实力决定人生。

8.大殿里塑造了一尊佛像和八大金刚。

9.塑造的人体变得高尚还是卑鄙。

10.教师被誉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1.这部长篇故事里塑造了一位勇敢,善良,受人尊敬的母亲。

12.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13.老木匠用他那双灵巧的手塑造了一个个精美的木雕作品。

14.人物形象的塑造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也是赏析很丰富的内容。

15.这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老将军的形象。

16.最后,说一下,大学可以塑造一个人同时也可以毁了一个人。

17.评弹刺绣园林艺术的塑造

18.不是我们的原则塑造了生活,而是生活自己在跟我们的原则一同游戏。

19.第一,重新定位,塑造自己的新形象。

20.世纪里,中国这个世界上的巨人,靠你们进一步塑造它的伟大形象,靠你们的学习。

塑造(suz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塑造是什么意思 塑造读音 怎么读 塑造,拼音是sù zào,塑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塑造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