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太学生 太学生的意思
tàixuéshēng

太学生

简体太学生
繁体太學生
拼音tài xué shēng
注音ㄊㄞˋ ㄒㄩㄝˊ ㄕㄥ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ài,(1) 过于。【组词】:太长。(2) 极端,最。【组词】:太甚。太平。(3) 高,大。【组词】:太空。太学。(4) 很。【组词】:不太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组词】:太老伯。太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xué,(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句】: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3) 掌握的知识。【例句】: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词】: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shēng,(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组词】:诞生。滋生。生长。(2) 造出。【组词】:生产。(3) 活的,有活力的。【组词】:生存。生命。生物。生机。出生入死。舍生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组词】:众生。丧生。卫生。(5) 生活,维持生活的。【组词】:生计。生意。(6) 整个生活阶段。【组词】:一生。平生。今生。(7) 发出,起动。【组词】:生病。生气。生效。生花之笔。谈笑风生。(8) 使燃料燃烧起来。【组词】:生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组词】: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组词】:生饭。生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组词】:生疏。生客。生字。陌生。(12) 不熟练的。【组词】:生手。(13) 未经炼制的。生铁。(14) 硬。【组词】:态度生硬。生吞活剥。(15) 甚,深。【组词】:生怕。生疼。(16) 正在学习的人。【组词】:学生。门生。(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组词】:儒生。医生。(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组词】:小生。老生。武生。(19) 词尾。【组词】:好生休养。(20) 姓。

基本含义

指好学、勤奋的学生。

太学生的意思

太学生 [tài xué shēng]

1. 在太学里就读的学生。参见“太学”。

太学生 引证解释

⒈ 在太学里就读的学生。参见“太学”。


国语词典

太学生 [tài xué shēng]

⒈ 在太学中就学的学生,后世称为「监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盼奴心上有一个人,乃是皇家宗人叫做赵不敏,是个太学生。」


太学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党锢之祸释义: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引起官僚和一般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不满。官僚李膺、陈蕃和太学生郭泰等人抨击宦官弊 政。宦官诬告李膺和诸郡生徒结成朋党,诽谤朝廷。公元166年桓帝刘志下令逮捕李膺等二百多人。后虽 释放,但禁锢终身,不许做官,被称为第一次“党锢之祸”。灵帝时,“党人”又被起用。后来灵帝刘 宏在宦官要挟下,杀了陈蕃,并于公元169年捕杀李膺、杜密等百余人,陆续被牵连的有六七百人。公元 172年又一次逮捕“党人”和太学生千余人。公元176年还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及亲属,都免官禁锢。这就是第二次“党
    • 2.
      公试释义:官方主持的考试。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教官作色曰:‘经义岂当上请?’诸生曰:‘若公试,固不敢。今乃私试,恐无害。’教官乃为讲解大概。”宋 赵昇《朝野类要·公试》:“每岁春二三月之交公试。两日三场,谓第二日,论策各一道,并差外官於贡院主文,以学官干预考校。”元 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一》:“陈丞相 文龙,咸淳 初,为太学生。是年学中引放公试之旦,适奔驰弗及。”
    • 3.
      六贼释义:⒈谓危害天下的六种恶人。⒉指北宋末之蔡京、朱勔、王黼、李彦、童贯、梁师成六人。他们结党营私,危害国家,被太学生陈东等斥为“六贼”。见《宋史·钦宗纪》。⒊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谓此六尘能以眼、耳等六根为媒介,劫掠“法财”,损害善性,故称。见《楞严经》卷四。⒋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谓此六根妄逐尘境,如贼劫财。
    • 4.
      取告释义:⒈告假。《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义 愈益恐,自筮得死卦,忽忽不乐,取告至 长安,上书言 延年 罪名十事。”颜师古 注:“取休假。”⒉报告。《新唐书·狄仁杰传》:“时太学生謁急,后亦报可。仁杰 曰:‘……学徒取告,丞、簿职耳,若为报可,则胄子数千,凡几詔耶?’”
    • 5.
      四门弟子释义:指太学生。
    • 6.
      国子生释义:国学生又称国子生,亦是指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但一般为官员子弟。所以说国学生亦即是太学生,但多指官员子弟的太学生。
    • 7.
      巾卷释义:⒈头巾和书卷,古代太学生所用。⒉借指学生。
    • 8.
      弟子员释义:汉 对太学生、明 清 对县学生员的称谓。
    • 9.
      恤民释义:谓忧虑人民的疾苦。《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恤民不倦。”《后汉书·陈蕃传》:“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圣贤恤民之意也。”宋 司马光《言赈赡流民札子》:“如此处置,欲以为恤民之名,掩人耳目则可矣。”清 朱仕琇《太学生陈君墓志铭》:“彼皆柄国政,戴於民上,其恤民宜也。”
    • 10.
      扫学释义:古代称太学生员罢课。
    • 11.
      故识释义:⒈旧时的相识。 唐 钱起《春夜宴任六昆季宅》诗:“向偶逢故识,兹夕愿披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孟阳 自以王官教授,与帝有潜龙之旧,而 李受、王猎,皆非帝故识。”⒉曾经见过。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一)》:“有一位太学生在试卷上大书:‘汉文帝 三字仿佛故识,但不知系 汉高祖 几代贤孙。’”
    • 12.
      无官御史台释义:古谓太学生无职而敢言,称“无官御史臺”。
    • 13.
      泰岳释义:泰山。宋 杨万里《诚斋诗话》:“太学生 姚孝寧《祭李清卿文》首句云:‘皇穹将倾,天柱必折;大地欲仆,泰岳 必蹶。’”《水浒传》第二九回:“﹝ 蒋忠 ﹞自夸大言道:‘三年上 泰岳 争交,不曾有对;普天之下,没我一般的了!’”
    • 14.
      焯焯释义:⒈显著;昭然。唐 韩愈《太学生何蕃传》:“司业、祭酒撰次 蕃 之羣行焯焯者数十餘事,以之升於礼部而以闻於天子。”明 叶盛《水东日记·苏天爵<元文类>》:“夫有 元 名人文集,如 王百一、阎高唐、姚牧菴、元清河、马祖常、元好问 之焯焯者,今皆无传。”清 钱谦益《涂母王夫人五十序》:“通政夫妇大节焯焯,国史彤史胥予言有徵焉。”⒉谓明亮貌。《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远看像萤飞逐,来近似流星焯焯。”
    • 15.
      谇駡释义:责骂。 唐 柳宗元《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太学生聚为朋曹……有崇饰恶言而肆鬭讼者,有凌傲长上而誶駡有司者,其退然自克,特殊於众人者无几耳。”明 王世贞《慰明卿再谪长短歌二章和李于鳞》:“归来萧条四壁立,大媍誶駡小媍伤。”茅盾《幻灭》六:“每一冷笑,每一谇骂,每一喳喳切切的私语,好像都是暗指着她。”
    • 16.
      贡余释义:⒈宋时对待补太学生的嘲谑语。⒉御膳赐及民间者谓贡馀。⒊纸名。
    • 17.
      质卖释义:典押或出卖。《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四年》:“魏徵 玄孙 稠 贫甚,以故第质钱於人……出内库钱二千緡赎赐 魏稠,仍禁质卖。”《明史·食货志一》:“凡质卖田土,备书税粮科则,官为籍记之,毋令产去税存以为民害。”清 朱仕琇《太学生陈君墓志铭》:“岁饥,家乏粟,出财转穀於外以赡族,至质卖世业以济行。”
    • 18.
      退然释义:⒈柔和;柔弱。《礼记·檀弓下》:“文子 其中,退然如不胜衣。”郑玄 注:“中,身也;退,柔和貌。”清 归庄《书蒋孝子》:“﹝ 蒋生 ﹞退然如不胜衣,而辞气蔼然,谨厚朴雅人也。”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夫 中国 在昔,本尚物质而疾天才矣,先王之泽,日以殄絶,逮蒙外力,乃退然不可自存。”⒉谦卑;恬退。唐 柳宗元《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太学生聚为朋曹,侮老慢贤……有凌傲长上,而誶駡有司者。其退然自克,特殊於众人者无几耳。”《宋史·吴芾传》:“﹝ 吴芾 ﹞与 秦檜 旧故,至是 檜 已专政,芾 退然如
    • 19.
      酬应释义:⒈亦作“酧应”。应答,应对。《北齐书·徐之才传》:“﹝ 徐之才 ﹞年十三,召为太学生,粗通《礼》《易》。彭城 刘孝绰、河东 裴子野、吴郡 张嵊 等每共论《周易》及《丧服》仪,酬应如响。”宋 苏舜钦《上集贤文相书》:“某絶不酬应,且止其説,然内实有所待耳。”老舍《正红旗下》七:“尽管不喜多嘴多舌,可是来了亲友,她总有适当的一套话语,酬应得自然而得体。”⒉应酬,交际往来。元 吴师道《目疾谢柳道传张子长惠药》诗:“从来不解饮,杯勺强酬应。”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 顾禄百 ﹞为 归愚先生 权记室,凡先生酧
    • 20.
      高病释义:重病。 明 赵南星 《明太学生魏元伯墓志铭》:“闻母高病驰归,月餘,母竟不起。”
太学生是什么意思 太学生读音 怎么读 太学生,拼音是tài xué shēng,太学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太学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