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掖垣 掖垣的意思
yuán

掖垣

简体掖垣
繁体
拼音yè yuán
注音ㄧㄝ ㄩ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è yē,(1) 用手扶着别人的胳膊。【组词】:扶掖。(2) 扶持别人。【组词】:掖护。奖掖。(3) 古同“腋”,旁边。 ◎ 把东西塞在衣袋或夹缝里。【例句】:腰里掖着手榴弹。

yuán,(1) 矮墙,墙。【组词】:短垣。城垣。墙垣。(2) 城。【例句】:省垣(省城)。(3) 官署。【例句】:谏垣(谏官官署)。(4) 星的区域,古代把众星分为上、中、下三垣。(5) 姓。

基本含义

掩藏内情,隐藏真相

掖垣的意思

掖垣 [yè yuán]

1. 皇宫的旁垣。

3. 唐代称门下、中书两省。因分别在禁中左右掖,故称。后世亦用以称类似的中央部门。

掖垣 引证解释

⒈ 皇宫的旁垣。

唐 杜甫 《春宿左省》诗:“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仇兆鳌 注:“掖垣,禁墙也。”
宋 王安石 《次韵祖择之登紫微阁》之一:“漠漠秋阴护掖垣,青云祗在两楹间。”

⒉ 唐 代称门下、中书两省。因分别在禁中左右掖,故称。后世亦用以称类似的中央部门。

《新唐书·权德舆传》:“左右掖垣,承天子誥命,奉行详覆,各有攸司。”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上:“梁丞相 叔子,乾道 初,任掖垣兼讲席。”
清 王焜 《虎丘三姜先生祠》诗:“掖垣抗疏触天威,拜杖淋漓血染衣。”


国语词典

掖垣 [yè yuán]

⒈ 宫殿的围墙。

《文选·刘桢·赠徐干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

⒉ 唐代门下、中书两省,在禁中左、右两掖,称为「掖垣」。

《新唐书·卷一六五·权德舆传》:「左右掖垣,承天下诰命,奉行详覆,各有攸司。」
唐·杜甫〈春宿左省〉诗:「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掖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便蕃释义:亦作“便烦”。 亦作“便繁”。频繁;屡次。《左传·襄公十一年》:“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帅从。”杜预 注:“便蕃,数也。言远人相帅来服从,便蕃然在左右。”《晋书·庾亮传》:“阶缘戚属,累忝非服……遂随牒展转,便烦显任。”《南史·顾协传》:“自为近臣,便繁几密,每有述製,敕前示 协,时辈荣之。”《旧唐书·裴度传》:“况累承宠命,亦为便蕃,前后三度,已行此礼。”宋 王禹偁《三黜赋》:“叨四入掖垣,何宠禄之便蕃。”
    • 2.
      批龙鳞释义:同“批逆鳞”。《剪灯新话·令狐生冥梦录》:“今蒙责其罪名,逼其状伏,批龙鳞,探龙頷,岂敢求生;料虎头,编虎鬚,固知受祸。”清 朱彝尊《兴化李先生清寿诗》:“掖垣竹埤歷八舍,抗疏岂惮批龙鳞。”
    • 3.
      法寺释义:大理寺的别称。泛指掌管刑狱的官署。唐 陆贽《奏请不簿录窦参庄宅状》:“须先鞠犯状,审得实情,宪司察寃,法寺论罪,会府覆奏,掖垣参详,如是悉无异词,然后谓之狱成。”宋 龚鼎臣《东原录》:“法官坏法律者三十年矣。向之入法寺者皆外官,不为上位所荐举,无田改官。”《宋史·职官志十二》:“朕每览法寺奏款,外官占田多踰往制。”
    • 4.
      謏闻释义:⒈小有声名。《礼记·学记》:“发宪虑,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郑玄 注:“謏之言小也。”孔颖达 疏:“謏之言小;闻,声闻也。”元 刘壎《隐居通议·杂录》:“近年士风盛而古意衰,习竞浮华,辞昧体要,真材不足以胜,謏闻雷同,反得以敝帚倖出。”清 刘大櫆《方府君墓志铭》:“虽士之修身洁行,非以謏闻而骇俗。”⒉孤陋寡闻。常用作谦词。《南齐书·陆澄传》:“澄 謏闻肤见,貽挠后昆,上掩皇明,下笼朝议。”宋 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臣掖垣备位,论譔非工,受明命之已行,率謏闻而塞职。”元 张起岩《
    • 5.
      青琐门释义:⒈汉 代宫门名。《后汉书·王允传》:“布 驻马 青琐门 外,招 允 曰:‘公可以去乎?’”《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会日暮,术 因烧 南宫 青琐门,欲以胁出 让 等。”⒉泛指宫门。唐 李颀《听董大弹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长安 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清 龚自珍《退朝遇雪车中忽然有怀吟寄江左》:“青琐门边雪,还疑海上看。”

掖垣(yey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掖垣是什么意思 掖垣读音 怎么读 掖垣,拼音是yè yuán,掖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掖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