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治 [shèng zhì]
1. 至善之治。亦用以称颂帝王之治迹。
圣治 引证解释
⒈ 至善之治。亦用以称颂帝王之治迹。
引《庄子·天地》:“官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行言自为而天下化,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圣治今无外,王师古有征。”
圣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严父释义:⒈尊敬父亲。《孝经·圣治》:“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严父。”⒉父亲。旧谓父严母慈,故多称父为“严父”。《韩非子·难一》:“举琴而亲其体,虽严父不加於子,而 师旷 行之於君,此大逆之术也。”《晋书·夏侯湛传》:“受学于先载,纳诲于严父慈母。”《宋史·司马光传》:“在 洛 时,每往 夏县 展墓,必过其兄 旦。旦 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安老爷 正在不得意之中,父子异地相逢,也不免落泪;只是严父慈母所处不同,便不似太太那番光景。”
- 2.
严配释义:谓祭天时以先祖配享。 语本《孝经·圣治》:“孝莫大於严父,严父莫大於配天。”南朝 梁 王屮《头陀寺碑文》:“祖武宗文之德,昭升严配;格天光表之功,弘启兴服。”《隋书·炀帝纪上》:“朕获奉祖宗,钦承景业,永惟严配,思隆大典。”宋 王禹偁《谢加上柱国表》:“今者伏遇皇帝陛下,躬修禋祀,严配祖宗,率由旧章。”
- 3.
保赤释义:养育、保护幼儿。语本《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孔 传:“爱养人如安孩儿赤子,不失其欲。”清 陈元龙《粤西旧无育婴堂创建告成有作》诗:“圣治重仁育,保民如保赤。”
- 4.
修举释义:⒈兴复;恢复。宋 范仲淹《奏乞两府兼判》:“至岁终,具礼乐有所损益,或废坠有所修举,画一进呈。”《明史·叶昇传》:“在镇六年,边备修举,外寇不敢犯。”⒉推行。宋 王安石《上富相公书》:“某不肖,当朝廷选用才能、修举法度之时,不以罪废而蒙器使,此其幸固已多矣。”⒊举办;举行。明 张居正《乞崇圣学以隆圣治疏》:“今一应大典礼,俱已次第修举。”⒋谓事务处理及时、得当。《旧唐书·李渤传》:“少府监 裴通,职事修举,合考上中。”
- 5.
凶德释义:违背仁德的恶行。《书·盘庚下》:“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孔 传:“下去凶恶之德,立善功於我国。”《左传·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姦为凶德。”《孝经·圣治》:“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邢昺 疏:“凶谓悖其德礼也者,悖犹逆也,言逆其德礼则为凶也。”南朝 梁 何逊《行经孙氏陵》诗:“成功举已弃,凶德愎而违。”清 唐甄《潜书·居室》:“上德者少,凶德者少,中德者恒多。中德者,道之
- 6.
常职释义:固有的职务。《左传·文公六年》:“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孔颖达 疏:“续常职者,职有废闕,任贤使能,令续故常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晋书·华谭传》:“无为罢武库之常职,鑠锋刃为佃器。”
- 7.
旧人释义:⒈谓年高德劭的旧臣。《书·盘庚上》:“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孔 传:“先王谋任久老成人共治其政。”明 张居正《请乞优礼耆硕以光圣治疏》:“如蒙皇上俯念 阶 为先朝元辅,当代旧人,特勅该部查照 嘉靖 年间事例,差行人一员賫勅前去存问,仍量加赏賚,用示优崇。”⒉久于其位的人;原有的人员。唐 张九龄《敕四镇节度使王斛斯书》:“卿彼诸将,皆是旧人,既諳山川,又能料敌。”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去国二十七年復来,自 周丞相 子充 一人外,皆无復旧人,虽吏胥亦无矣。”⒊旧交;故人。汉 王充《论衡·问
- 8.
横目释义:⒈《庄子·天地》:“夫子无意於横目之民乎?愿闻圣治。 ”成玄英 疏:“五行之内,唯民横目。”后以“横目”指人民,百姓。前蜀 韦庄《小将张彦射虎歌》:“海内昔年狎太平,横目穰穰何峥嶸。”宋 陆游《寓叹》诗:“虚名但可欺横目,薄俗何时復结绳。”⒉犹怒目。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隶横目相仇,言词兇谩。”郭沫若《前茅·哀时古调》诗之三:“羡煞人,黄金印,顺口说合纵,横目说连衡。”⒊数字四的隐语。目字,横则为“四”。《晋书·五行志中》:“武帝 太康 三年平 吴 后,江 南童謡曰:‘局缩肉,数横目,中国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