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 [xīn guān]
1. 后夫;新夫。对故夫而言。
2. 新郎。
4. 新上任的官吏。
新官 引证解释
⒈ 后夫;新夫。对故夫而言。
引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令 陈氏 为诗,曰:‘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⒉ 新郎。
引清 陈维崧 《贺新郎·九日后一日为吕含章姬人催妆》词:“题糕罢作催粧句,羡新官、颠狂调笑,酒龙诗虎。”
⒊ 新上任的官吏。参见“新官上任三把火”。
引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总论》:“新官看到任。”
新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马作威释义:指新官上任。
- 2.
丞参释义:清 末新官制,于各部尚书、侍郎以下设左右丞和左右参议,统称丞参。亦以指辅佐人员。
- 3.
受代释义:旧时谓官吏任满由新官代替为受代。
- 4.
夹道欢迎释义:形容民众对新官吏或来宾欢迎的情景。
- 5.
守阙释义:⒈守候于宫门。《汉书·王莽传上》:“庶民、诸生、郎吏以上守闕上书者日千餘人。”《后汉书·质帝纪》:“或以喜怒驱逐长吏,恩阿所私,罚枉仇隙,至令守闕诉讼,前后不絶。”晋 潘岳《西征赋》:“感市閭之菆井,叹尸 韩 之旧处,丞属号而守闕,人百身以纳赎。”⒉官员等候补缺。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其下州县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钱八九千,少者四五千,以守选、待除、守闕通之,盖六七年而得三年之禄,计一月所得,乃实不能四五千,少者乃实不能及三四千而已。”《元典章·吏部四·守阙》:“其新官守闕者,不以廉耻自拘,往往
- 6.
安民告示释义:⒈原指官府在新官上任或社会变乱后,为安定民心所发布的文告。⒉现借指把要办的事或问题预先通知下来,让大家有所准备。
- 7.
寄禄官释义:官阶名。宋 制,官分阶官和职事官,如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是阶官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职事官名。阶官有名衔而无职事,只作为铨叙、升迁的依据,称为寄禄官。元丰 三年改行新官制,又以尚书、侍郎等为职事官,而以旧时所置散官为寄禄官。凡职事官,自尚书至给舍谏议,其职俸以寄禄官高下分行、守、试三等,以禄令为准。如 苏轼 以工部屯田员外郎知 湖州,罢官后又以朝奉郎知 惠州,知 湖州、惠州 为职事,而员外郎、朝奉郎为其寄禄。宋 陆游《尚书王公墓志铭》:“寄禄官,自承事郎积迁至正奉大夫。”元 黄溍《日损斋笔记
- 8.
府分释义:府。《水浒传》第二十回:“旧太守备説 梁山泊 贼盗浩大,杀死官军一节。説罢,新官面如土色,心中思忖道:‘蔡太师 将这件勾当抬举我,却是此等地面,这般府分!’”
- 9.
惕隐释义:辽 官名。《辽史·国语解》:“惕隐,典族属官,即宗正职也。”《辽史·百官志一》:“大惕隐司,太祖 置,掌皇族之政教……惕隐,亦曰梯里已。”《旧五代史·外国传一·契丹》:“其年七月,又遣惕隐率七千骑救 定州,王晏球 逆战於 唐河 北,大破之。”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阿保机 在任联盟长的第二年,即在联盟内设立了一个新官职‘惕隐’。它的职务是管理 迭剌部 贵族的政教,即调节贵族集团的内部事务,以便确保他们对 阿保机 的服从。”
- 10.
新职释义:⒈新官,新上任的官。⒉新的职务。如:他初就新职,颇思有所作为。
- 11.
红告示释义:旧时新官上任时的红纸公告。
- 12.
花字释义:犹花押。 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十:“近有自西南夷得 皋 授故君长牒,於 皋 位下,书若‘皋’字,復涂以墨,如刻石者,盖 皋 花字也。”《水浒传》第八回:“林冲 当下看人写了,借过笔来,去年月下押个花字,打个手模。”明 汤显祖《牡丹亭·冥判》:“新官到任,都要这笔判刑名,押花字,请新官喝采他一番。”许杰《吉顺》下:“现在那里有钱呢,一定要写了契约,签了花字。”
- 13.
袍笏登场释义:身穿官服,手执笏板,登台演戏。比喻新官上任(含讽刺意)。笏(hù):古代官员上朝时手里拿的用来记事的板。
- 14.
贺印钱释义:指以祝贺新官到任为名而索取的钱财。 《明史·姜洪传》:“正德 二年迁 山西 布政使。刘瑾 索贺印钱,不应。”
- 15.
迁拜释义:授与递升之新官职。
- 16.
迎风板释义:旧时新官上任后显示威风的一种做法。
- 17.
録事释义:职官名。晋 公府置录事参军,掌总录众官署文簿,举弹善恶。后代刺史领军而开府者亦置之。省称“録事”。隋 初以为郡官,相当于 汉 时州郡主簿。唐 宋 因之,京府中则改称司录参军。元 废。清 初各部又设录事;清 末新官制,京师各部及京内外各级司法衙门均设有八品以下录事。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除蠹》:“崔立 为 雒县,有豪族 陈氏 为县録事。”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二:“诸县人吏,国初,押司、録事於等第户差选諳吏道者充。”《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忽一日,县尉请 钟録事 父子在衙中饮酒。”清 孙枝蔚《
- 18.
除拜释义:授官;除旧职,拜新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