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制 [sàng zhì]
1. 治丧的礼制。
3. 特指按礼制规定的居丧期限。
丧制 引证解释
⒈ 治丧的礼制。
引《后汉书·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上尊諡曰 恭怀皇后,追服丧制,百官縞素,与姊大贵人俱葬 西陵。”
《周书·韦敻传》:“其丧制葬礼,诸子等竝遵其遗戒。”
⒉ 特指按礼制规定的居丧期限。
引《元典章新集·吏部·丁忧》:“凡为人子,丧制之内有犯非违者,不拘官民宜其追问。”
丧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年丧释义:古代丧服中最重的一种。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等要服丧三年。为封建社会的基本丧制。《论语·阳货》:“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左传·昭公十五年》:“王一岁而有三年之丧二焉。”杜预 注:“天子絶期,唯服三年,故后虽期,通谓之三年丧。”清 昭槤《啸亭杂录·阿司寇》:“后既崩,御史 李玉明 復上疏请行三年丧礼,亦戍於 伊犁。”参阅《仪礼·丧礼》、清 顾炎武《日知录·三年之丧》、清 赵翼《陔馀丛考·三年丧不计闰》。
- 2.
三年之丧释义:居丧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的一部分,居丧制度还可分为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
- 3.
不杖期释义:古时丧制,一年之丧,称为期服。 期服有杖期、不杖期之分。凡夫为妻服丧,如果自己的父母还在,就不能持杖,称为不杖期。《仪礼·丧服》:“大夫之适子为妻。传曰:‘何以期也?父之所不降,子亦不敢降也。何以不杖也?父在则为妻不杖。’”
- 4.
以日易月释义:古代礼制:帝王去世,太子继位得服丧三年(三十六月),后来 汉文帝 改为三十六日即释服终丧,因称“以日易月”。一说谓二十七日释服。《晋书·礼志中》:“礼官参议博士 张靖 等议,以为‘孝文 权制三十六日之服,以日易月。道有污隆,礼不得全,皇太子亦宜割情除服。’”《汉书·文帝纪》“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唐 颜师古 注:“应劭 曰:‘红者,中祥、大祥以红为领缘。纤者,禫也。凡三十六日而释服矣,此以日易月也。’……此丧制者,文帝 自率己意创而为之,非有取於《周礼》也,何为以日易月乎!三年之丧,其实
- 5.
寿终释义:⒈自然死亡。《释名·释丧制》:“老死曰寿终。寿,久也;终,尽也。生已久远,气终尽也。”《晋书·刁协传》:“此为一人之身,寿终则蒙赠,死难则见絶,岂所以明事君之道,厉为臣之节乎!”《旧唐书·李元恺传》:“元愷 年八十餘,寿终。”鲁迅《野草·这样的战士》:“他终于在无物之阵中老衰,寿终。”⒉指事物的终止。聂绀弩《论乌鸦下》:“总之,那刊物因此之故,只出了两期就寿终了。”
- 6.
市死释义:在闹市处死。指弃市,古代死刑之一。《初学记》卷二十引《淮南子》:“拘囹圄者,以日为脩,当市死者,以日为短。”按,今本《淮南子·说山训》作“死市”。《释名·释丧制》:“市死曰弃市。市,众所聚,言与众人共弃之也。”南朝 宋 鲍照《咏史》诗:“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 7.
无服释义:⒈没有衣穿。⒉古丧制指五服之外无服丧关系称“无服”。
- 8.
易月释义:古丧礼,父母之丧,服丧三年,自 汉文帝 始以日易月,缩短丧期,谓之“易月”。《晋书·礼志中》:“孝文 权制三十六日之服,以日易月,道有污隆,礼不得全,皇太子亦宜割情除服。”唐 韩愈《顺宗实录一》:“今遵遗詔,行易月之制。”《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辛未,帝始御 中兴殿。帝自终易月之制。”胡三省 注:“循 汉 晋 丧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释服。”《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辛巳,詔曰:‘大行太上皇帝奄弃至养,朕当衰服三年,羣臣自遵易月之令。有司讨论仪制以闻。’”
- 9.
毁不灭性释义:儒家丧制。指居丧哀毁,但不应因此丧生。
- 10.
毁不危身释义:儒家丧制。指居丧哀毁,但不应因此丧生。同“毁不灭性”。
- 11.
母服释义:⒈服丧制度之一。古制,父在母死,服丧一年。自 唐 垂拱 年间始,改为三年。见 宋 高承《事物纪原·吉凶典制·母服》。⒉居母丧所穿的丧服。《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八年》:“时 仲言 有母服,难入禁中,乃使衣民服,号 王山人。”
- 12.
箭笄释义:古代女子服丧时所用的竹制簪子。 《礼记·丧服小记》:“箭笄终丧三年,齐衰三月,与大功同者绳履。”清 翟灏《通俗编·服饰》:“古丧制,妇女笄用篠竹,曰箭笄。”
- 13.
絶问释义:不通音问。《后汉书·儒林传下·赵晔》:“﹝ 赵曄 ﹞诣 杜抚 受《韩诗》,究竟其术。积二十年,絶问不还,家为发丧制服。”
- 14.
绞带释义:古代丧制斩衰服所系之带,绞麻为绳而成。
- 15.
胶执释义:固执;坚持。宋 欧阳修《论杨察请终丧制乞不夺情札子》:“岂可不通人情,胶执旧弊,推禄利之小惠,废人臣之大节。”明 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郑之惠 ﹞且替名下官人 何东凤 报二十一年夙讎,当道者多为讲解,竟胶执不息,大为舆情所薄。”清 纪昀《戴氏<考工记图>序》:“余独虑守章句之儒,不知引伸,胶执旧闻,沾沾动其喙也。”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九章第七节:“若参议院诸公必欲胶执成见,事久变生,诚恐以一时未审之谋,貽全国无穷之祸。”
- 16.
闲服释义:谓居丧三月的简易丧制。
- 17.
鼈甲释义:⒈鳖的背壳。 可制中药。《新唐书·地理志七上》:“广州 南海郡,中都督府。土贡:银、藤簟、竹席、荔支、鼊皮、鳖甲。”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一·鳖》﹝修治﹞引《别录》:“鳖甲生 丹阳 池泽,采无时。”⒉灵车的车盖。《释名·释丧制》:“﹝舆棺之车﹞其葢曰柳……亦曰鳖甲,似鳖甲然也。”毕沅 疏证:“殯车之葢名輤,葬车之葢名荒,其谓之鳖甲则同也。”参见“鳖甲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