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丧 [shǒu sāng]
1. 守灵。
英[keep vigil beside the coffin;]
守丧 引证解释
⒈ 守服丧事。
引《后汉书·李固传》:“固 弟子 汝南 郭亮 ……诣闕上书,乞收 固 尸,不许,因往临哭,陈辞於前,遂守丧不去。”
国语词典
守丧 [shǒu sāng]
⒈ 守灵、服丧。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小婿在彼守丧,今已服除。」
《红楼梦·第二回》:「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女学生侍汤奉药,守丧尽哀。」
守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买服钱释义:要守丧期间的寡妇除丧服再嫁所出的钱。
- 2.
倚庐释义:⒈古人为父母守丧时居住的简陋棚屋。《左传·襄公十七年》:“齐 晏桓子 卒,晏婴 麤縗斩,苴絰、带、杖,菅屨,食鬻,居倚庐,寝苫、枕草。”《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六年》:“﹝三月,﹞癸酉,太后殂。帝居倚庐,朝夕进一溢米。”《清史稿·宣宗纪三》:“甲戌,皇太后崩……上居倚庐,席地寝苫。”⒉谓父母倚靠庐舍盼子归来。明 陈继儒《读书镜》卷四:“世之宦游者多矣,啣命千里,亲老不获从,甚则倚庐陟屺,目穷心折,终不敢少露於宾客笑语及邮筒笔楮之间。而子或浮沉宦辙,垂五载十载,出而裾絶,入而室虚者,岂少哉!”参见“倚门”。
- 3.
冢舍释义:⒈墓旁守丧人的住所。⒉指停棺柩之所。⒊犹坟墓。
- 4.
冢庐释义:墓旁守丧者住的小草房。《汉书·游侠传·原涉》:“及 涉 父死,让还 南阳 賻送,行丧冢庐三年。”《后汉书·丁鸿传》:“﹝ 鸿 父 綝 卒﹞既葬,乃挂縗絰於冢庐而逃去。”南朝 宋 鲍照《拟古》诗之五:“后面崔嵬者,桓公 旧冢庐。”
- 5.
午灵释义:旧俗守丧之家于中午祭奠亡灵。
- 6.
寄元九释义:这首诗写于元和九年白居易为母亲守丧居住渭村时期。
- 7.
居丧释义:旧俗。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 8.
居庐释义:⒈住在守丧的房子中。 指守孝。⒉泛指住房。
- 9.
布缨释义:布制的冠带。 古守丧者所服。
- 10.
庐茔释义:庐墓。指守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
- 11.
心丧释义:古时谓老师去世,弟子守丧,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
- 12.
服阕释义:守丧期满除服。闋,终了。
- 13.
服除释义:守丧期满。《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四年》:“癸卯,南康 文简公 褚渊 卒,世子侍中 贲 耻其父失节,服除,遂不仕。”宋 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丁内艰,服除,主管南外宗室财用。
- 14.
梁闇释义:谓天子居庐守丧。梁,通“谅”。《尚书大传》卷四:“《书》曰:‘高宗 梁闇,三年不言。’何谓梁闇也?传曰:‘高宗 居倚庐,三年不言。’”按,《礼记·丧服四制》作“谅闇”。
- 15.
致丧释义:谓极尽哀戚之情为父母守丧。 《礼记·檀弓上》:“事亲……服勤至死,致丧三年。”郑玄 注:“致,谓戚容称其服也。”孔颖达 疏:“致之言至也,谓哀情至极而居丧礼。”
- 16.
衔恤释义:⒈含哀;心怀忧伤。 《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郑玄 笺:“恤,忧也。”汉 张衡《思玄赋》:“王肆侈於 汉 庭兮,卒衔恤而絶绪。”唐 张说《唐赠丹州刺史先府君碑》:“小子衔恤,非曰能文。”⒉父母死后守丧。晋 陆机《<兄平原赠>诗序》:“余弱年夙孤,与弟 士龙 衔恤丧庭。”宋 王安石《将至丹阳寄表艮》诗:“三年衔恤空餘息,一日忘形得旧游。”清 冯桂芬《与李方赤太守书》:“丙午夏衔恤归里,见之为之慨然。”⒊蒙受冤屈。清 恽敬《上陈笠轨按察书》:“其有匹夫匹妇之衔恤者,可诉
- 17.
衔疚释义:犹衔恤。为父母守丧。《晋书·李含传》:“衔疚谅闇,以终三年。”
- 18.
被孝释义:穿着守丧的服饰。
- 19.
读礼释义:⒈学习礼节。《荀子·劝学》:“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杨倞 注:“礼,谓典礼之属也。”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而学校之所讲,逢掖之所谈,几有若屠儿之礼佛,娼家之读礼者,是可叹也。”⒉古人守丧在家,读有关丧祭的礼书,因称居丧为“读礼”。语本《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清 王士禛《与汪苕文书》:“自 鄢陵 读礼,潁川 引疾……又何衰也。”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鲲溟侄》:“丙午余读礼家居,姪亦奉讳南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临去时,执着我的手,嘱咐我回去好好的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