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缄 [fēng jiān]
1. 包封;封缄标记。
封缄 引证解释
⒈ 包封;封缄标记。
引唐 李适之 《大唐故法现大禅师碑铭》:“永淳 岁,有三婆罗门寄金银珠寳於师,復置牀簀而归西域。其后有贼劫房,惟此诸寳独在。出入三载,主乃东来,各以还之,封缄如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丁 督索甚急, 郇 即出旧物以偿之,而封缄如旧,尘已昏垢。”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廷寄》:“故一时机密事件,皆命军机大臣封缄严密,由驛传递,名曰廷寄。”
清 刘大櫆 《许游击墓志铭》:“﹝君﹞因究詰来吏,见其语支梧,又文移封缄有谬字,乃转帖县令毋遽发,而属其密以上请。”
封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封释义:⒈古以十万平方里为“一封”。 ⒉指单峰(驼)。⒊表数量。用于书信等封缄之物。
- 2.
以吻封缄释义:1、缄jiān本义:捆东西的绳索。意思:闭口、封口。以吻封缄:用吻封口。2、用嘴来把信的开口处封好,言外之意就是对思量之人无比的思念,希望他拆信的时候可以感受到相思之人个感受。
- 3.
余印释义:古代州官用于封缄信函、畜产烙印等专项事务的戳记。 因非正式官印,故称。《唐律疏议·贼盗·盗官文书印》:“诸盗官文书印者,徒二年。餘印,杖一百。”长孙无忌 疏议:“餘印谓给诸州封函及畜产之印,在令式,印应官给,但非官文书之印。”
- 4.
印封释义:⒈指盖印的封泥。 ⒉谓盖印封缄。
- 5.
印检释义:古代书信的盖印封缄处。
- 6.
封事释义:⒈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⒉封禅。
- 7.
封印释义:⒈封缄文书、物件并加钤印于其上。 睡虎地 秦 墓竹简《金布律》:“不盈千者,亦封印之。”《晋书·陶侃传》:“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皆有定簿封印。”宋 文同《谢任泸州师中寄荔支》诗:“筠籨包荔子,四角具封印。”⒉旧时官署于岁暮年初停止办公,称为“封印”。唐 李商隐《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诗:“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 荆山 入座隅。”明 时于除夕封印,至新正三日开印,为期四日。见 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清 时于每年十二月十九至二十二日四天之内择吉封印,为期一月,至明年正月十九、二十、廿一三
- 8.
封包释义:封缄。 亦指封缄着财物、文书等的封套。
- 9.
封册释义:⒈封缄玉册。 古代封禅的仪式之一。⒉天子封赐王侯之文书。
- 10.
封寄释义:封缄寄递。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巨骨》:“刺史 魏凌 知 萼 爱奇,故封寄焉。”《歧路灯》第八六回:“背面写着:嘉靖 □年□月□日 鄞县 封寄。”
- 11.
封志释义:封缄并加标记。
- 12.
封护释义:封缄保护。
- 13.
封玺释义:封缄的印信。
- 14.
封缠释义:封缄缠缚。
- 15.
封署释义:⒈封条印记。 ⒉谓封缄后复加印记。
- 16.
封縢释义:犹封缄。
- 17.
封缄释义:包封;封缄标记。
- 18.
封角释义:封缄;封束。角,缄束。
- 19.
封记释义:封缄标记。
- 20.
封识释义:封缄并加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