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木 [xī mù]
1. 星次名。十二星次之一。与十二辰相配为寅,与二十八宿相配为尾、箕两宿。古代幽·燕地域的代称。古代以析木次为燕的分野,属幽州。劈开的木头。指樵柴。
析木 引证解释
⒈ 星次名。十二星次之一。与十二辰相配为寅,与二十八宿相配为尾、箕两宿。
引《国语·周语下》:“我 姬 氏出自天黿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
《汉书·律历志下》:“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终於斗十一度。”
晋 傅玄 《大寒赋》:“日月会於析木兮,重阴凄而增肃。”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今天子整齐乾坤,出入神圣……坐收 冀 部,旋定 幽 都,析木、天街,星宿清润。”
⒉ 古代 幽 燕 地域的代称。古代以析木次为 燕 的分野,属 幽州。
引《晋书·天文志上》:“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为析木…… 燕 之分野,属 幽州。”
《文选·木华<海赋>》:“东演 析木,西薄 青 徐。”
李善 注:“言流至 析木 之境。”
唐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诗:“扶桑 衔日边, 析木 带津遥。”
⒊ 劈开的木头。指樵柴。
引明 方孝孺 《双桂轩铭》:“慈溪 之阴,双桂森森,望於东南。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
析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春释义:⒈指春天。《文选·阮籍<咏怀诗>之四》:“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张铣 注:“春,阳也;阳数九,故云九春。”南朝 梁元帝《金楼子·志怪篇》:“其花似杏,而緑蘂碧鬚,九春之时,万顷竞发,如鸞凤翼。”明 唐寅《金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於九春;析木分辉,流光於千里。”⒉指三年。《文选·曹植<杂诗>之二》:“自期三年归,今已歷九春。”李善 注:“一岁三春,故以三年为九春。”
- 2.
十二宫释义:⒈即十二律。 宋 苏辙《次韵门下刘侍郎直宿寄苏左丞》:“一篇和遍东西府,六律更成十二宫。”宋 姜夔《凄凉犯》词序:“十二宫所住字各不同,不容相犯;十二宫特可犯商、角、羽耳。”⒉天文学名词。太阳与月亮沿黄道运行一周,每年会合十二次,每次会合都有一定部位,分黄道周天三百六十度为十二段,每段三十度,称十二宫。名为:降娄,大梁,实沉,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枵等。亦名为:白羊,金牛,阴阳(一作双子),巨蟹,狮子,双女(一作室女),天秤,天蝎,人马,磨羯,宝瓶,双鱼。参阅 明 贝琳《七政推步》、
- 3.
十二分野释义:我国古代星占学的迷信观点认为,人间祸福同天上星象有联系,因根据星辰的十二缠次(后亦根据二十八宿)将地上的州、国划分为十二个区域,使两者相对应,并根据某一天区星象的变异来预测、附会相应地区的凶吉。 这种划分,在天称“十二分星”,在地称“十二分野”。其对应情况为:星纪(扬州,吴 越)、玄枵(青州,齐)、娵訾(并州,卫)、降娄(徐州,鲁)、大梁(冀州,赵)、实沉(益州,晋)、鹑首(雍州,秦)、鹑火(三河,周)、鹑尾(荆州,楚)、寿星(兖州,郑)、大火(豫州,宋)、析木(幽州,燕)。参阅《周礼·春官·保章氏》郑玄
- 4.
星次释义:⒈古人为了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换,把黄赤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十二个等分,叫做星次。十二次的名称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沉、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⒉日月五星运行的位置。
- 5.
析别释义:⒈分别;离别。《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诸贵人当徙居 南宫,太后感析别之怀,各赐王赤綬,加安车駟马,白越三千端,杂帛二千匹,黄金十斤。”⒉犹区分,辨别。《左传·昭公八年》“今在析木之津”孔颖达 疏引 三国 魏 孙炎 曰:“析别水、木以箕、斗之间,是天汉之津也。”
- 6.
析木津释义:指析木星次的银河。析木次自尾十度至斗十一度,其间为汉津(银河),故称。《左传·昭公八年》:“陈,顓頊 之族也,嵗在鶉火,是以卒灭。陈 将如之。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復由。”唐 杨炯《浑天赋》:“东宫则析木之津,寿星之野,箕为傲客,房为駟马。”清 毛世楷《秋日感怀》诗:“人间何处投金瀨,天上徒闻析木津。”
- 7.
析木释义:⒈星次名。十二星次之一。与十二辰相配为寅,与二十八宿相配为尾、箕两宿。⒉古代幽燕地域的代称。古代以析木次为燕的分野,属幽州。⒊劈开的木头。指樵柴。
- 8.
汉津释义:⒈银汉。亦特指十二星次中的“析木之津”,在尾与南斗之间。⒉汉水。
- 9.
融结释义:融合凝聚。语出 晋 孙绰《游天台山赋》:“融而为川瀆,结而为山阜。”唐 权德舆《彭城郡王刘公墓志铭》:“析木之下,幽陵碣石,融结絪緼,诞灵熊浑,乃生元臣,以翼大君。”金 元好问《游黄华山》诗:“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贾芝《颂歌·马头琴手的歌》:“把世界照亮了的是太阳;把亿万人的心融结在一起的是 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