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 [rǎn sè]
1. 上色。
例羊毛容易用酸性染料染色。
英[ dye; ]
2. 用化学的或其他的方法影响物质本身使(如木材、玻璃、纸张或布匹)着色。
英[ stain; ]
染色 引证解释
⒈ 用染料使物着色。
引《吕氏春秋·贵信》:“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此繒特宜染色,故用之耳。”
⒉ 显微和超显微制片技术步骤之一。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利用各种染色剂化学性质的不同,使组织切片内部的不同结构分别着色。
国语词典
染色 [rǎn sè]
⒈ 用染料在物品上加颜色。
反脱色 褪色
染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交换释义:⒈彼此互换(东西等):交换队旗。⒉人们互相交换活动或劳动产品的过程。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产品交换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它由生产决定,又反作用于生产。劳动产品一旦在不同所有者之间成为交换对象,就出现了商品交换。⒊生物学上指来自双亲的相对染色体,在性细胞成熟分裂时,相互交换对应部分的过程。是形成生物新类型的原因之一。
- 2.
倒捻子释义:常绿小乔木,可用以染色。 亦写作“倒捻子”。
- 3.
减核释义:含有比正常数量少的染色质--指精子细胞。
- 4.
印染释义:为纺织品印花和染色:印染技术。
- 5.
反应性染料释义:旧称“活性染料”。能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的染料。其分子中含有能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的活性基团,染色时与纤维形成化学键结合,成为“染料纤维”化合物。色泽鲜艳、耐水洗。广泛用于棉、麻、丝绸、羊毛等纤维的染色和印花。
- 6.
吸附释义:固体或液体表面对气体或溶质的吸着现象。 在防毒、脱色、染色、催化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 7.
基因座释义: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占的位置。
- 8.
基因释义:生物体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多数生物的基因由脱氧核糖核酸构成,只有某些病毒基因由核糖核酸构成。
- 9.
墨悲丝染释义:墨子为白丝染色不褪而悲泣,咏诗赞颂具有羔羊般纯洁品德的人。
- 10.
多倍体释义:细胞中含有三 组或三组以上染色体的个体。多倍体可用人工诱变、远缘杂交等方法获得,应用于育种和生产。
- 11.
夹缬释义:我国古代印花染色的方法,唐 以后更为普遍。用两块木板雕刻同样花纹,将绢布对折夹入二板中,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的染色花纹。后来发展为用镂花油纸版涂色刷印。其染成的织物叫夹缬。
- 12.
宁绸释义:丝织品。 蚕丝织成,有明显斜纹,绸面平挺,质地结实。织造前预先染色,有素织和花织两类。适于作服装用。因产于 南京,故名。
- 13.
安安蓝释义:即凡拉明蓝。 蓝色染料的一种。用以染布,色泽鲜艳,但易泛红。也指用安安蓝染色的布匹。
- 14.
扎染释义:⒈一种染花布的工艺,染色前先用线绳按所需花型把织物扎结起来,染色后就会形成特定的花纹,分为单色或多色。⒉指扎染制品。
- 15.
拔色释义:染整用语,染色织物因颜色不符或色花后,用还原剂或者氧化剂将颜色去掉的过程。
- 16.
拟核释义:与核相似。也称核区、核体或染色质体。存在于原核生物,是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只有一个位于形状不规则且边界不明显区域的环形DNA分子,内含遗传物质。里面的核酸为双股螺旋形式的环状DNA,且同时具有多个相同的复制品。
- 17.
排笔释义:油漆、粉刷或画家染色用的一种笔,由平列的一排笔毛或几支笔连成一排做成。
- 18.
擤鼻释义:北方方言,南方很少用,意为:捏住鼻子,用气排出鼻涕。据“美国微生物学会”学术研讨会的最新研究报告,美国及丹麦研究人员针对14个感冒病人进行研究,测量鼻窦中的压力,同时对鼻腔染色,以了解擤鼻涕的时候,鼻部会发生哪些变化。
- 19.
旗红释义:一种红色的染料。为我国用于国旗的染色。
- 20.
显色释义:⒈鲜明的色彩。⒉纺织品以某些染料染色时,使染料(或染料中间体)发生化学变化而呈现预期色泽的处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