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括囊 括囊的意思
kuònáng

括囊

简体括囊
繁体
拼音kuò náng
注音ㄎㄨㄛˋ ㄋ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uò guā,(1) 扎,束。【例句】:括发(束起头发)。括约肌。(2) 包容。【组词】:包括。概括。总括。囊括。 ◎ 榨取,搜求。【例句】:搜括(亦作“搜刮”)。

náng nāng,(1) 口袋。【组词】:药囊。探囊取物。囊空如洗。囊括。(2) 〔囊生〕藏语,中国西藏农奴主家的奴隶。亦称“朗生”。(3) 像口袋的东西。【组词】:胆囊。胶囊。囊肿。(1) 〔囊膪〕猪的乳部肥而松软的肉。(2) 〔囊揣〕a.虚弱,懦弱;b.同“囊膪”。

基本含义

比喻能力或才智悉数收纳,如同装在口袋里一样。

括囊的意思

括囊 [kuò náng]

1. 结扎袋口。亦喻缄口不言。

3. 犹囊括。包罗。

括囊 引证解释

⒈ 结扎袋口。亦喻缄口不言。

《易·坤》:“括囊,无咎无誉。”
孔颖达 疏:“括,结也;囊,所以贮物,以譬心藏知也。闭其知而不用,故曰括囊。”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
《世说新语·言语》“南郡 庞士元 闻 司马德徽 在 潁川”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司马徽别传》:“知 刘表 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谈议时人。”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天下无道,君子括囊不信,以避小人之祸,而犹或不免。”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蕉叶》:“僕屡欲辨驳,因惮主括囊。”

⒉ 犹囊括。包罗。

《后汉书·郑玄传论》:“郑玄 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是以括囊杂体,功在銓别。”
唐 刘知几 《史通·二体》:“然《国语》之外,尚多亡逸,安得言其括囊靡遗者哉。”
清 薛福成 《论不勤远略之误》:“迨 元太祖 括囊 俄罗斯,席捲五 印度,餘威振於 欧罗巴。”


国语词典

括囊 [kuò náng]

⒈ 括,打结。括囊指闭口不言。

《易经·坤卦·六四》:「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⒉ 包罗。

《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论曰》:「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


括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太一释义:⒈亦作“太乙”。 即道家所称的“道”,古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庄子·天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成玄英 疏:“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称。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括囊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也。”《吕氏春秋·大乐》:“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彊为之(名),谓之太一。”唐 吴筠《听尹炼师弹琴》诗:“至乐本太一,幽琴和乾坤。”⒉古代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孔子家语·礼运》:“夫礼必本於太一。”王肃 注:“太一者,元气也。”南朝 宋 朱昭之《难夷夏论》:“道法则采饵芝英,餐霞服丹,呼
    • 2.
      彼哉彼哉释义:对人表示鄙视之词。《论语·宪问》:“或问 子产,子曰:‘惠人也。’问 子西,曰:‘彼哉,彼哉!’”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彼哉彼哉,言无足称。”《公羊传·定公八年》:“阳虎 曰:‘夫孺子得国而已,如丈夫何。’俄而曰:‘彼哉彼哉!’”汉 桓宽《盐铁论·杂论》:“车丞相 即 周 吕 之列,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
    • 3.
      括囊无咎释义:比喻为了自身的安全而不说话,藏起锋芒。括囊结扎袋口,喻闭口藏知。
    • 4.
      括囊避咎释义:括囊:束紧口袋;咎:罪责,灾祸。为人谨慎小心,不轻易说话,避免灾祸。
    • 5.
      括囊不言释义:括囊:扎束袋口。 扎紧袋口不讲话。比喻闭口不言。
    • 6.
      括囊守禄释义:括囊:扎束袋口;守禄:守住官禄。 指说话谨慎,只想保住个人禄位。
    • 7.
      括囊拱手释义:括囊:像扎好的口袋一样不说话;拱手:指无所作为。指大臣不谏言,就是无所作为。
    • 8.
      车丞相释义:指 汉 代名相 车千秋。汉 桓宽《盐铁论·杂论》:“车丞相 即 周 鲁 之列,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汉书·车千秋传》:“千秋 为相二十年,薨,諡曰 定侯。初,千秋 年老,上优之,朝见,得乘小车入宫殿中,故因号曰‘车丞相’。”清 钱谦益《葛将军歌》:“君不见 车丞相,宫殿出入乘小车,亦是上书一男子。”
括囊是什么意思 括囊读音 怎么读 括囊,拼音是kuò náng,括囊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括囊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