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浑沌 浑沌的意思
húndùn

浑沌

简体浑沌
繁体渾沌
拼音hún dùn
注音ㄏㄨㄣˊ ㄉㄨ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ún,(1) 水不清,污浊。【组词】:浑水摸鱼。浑浊。(2) 骂人糊涂,不明事理。【组词】:浑人。浑话。浑蛋。浑浑噩噩。(3) 全,满。【组词】:浑身。浑然。(4) 天然的,淳朴的。【组词】:浑古。浑朴。浑厚。(5) 简直。【例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6) 姓。

dùn zhuàn,(1) 〔混(hùn )沌〕见“混”。(2) 〔沌沌〕➊水势汹涌的样子;➋浑沌无知的样子。

基本含义

形容混乱、杂乱无章的状态。

浑沌的意思

浑沌 [hún dùn]

1. 同“混沌”

[chaos; innocent;]

浑沌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传说中指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

汉 王充 《论衡·谈天》:“説《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分。”
《陈书·高祖纪上》:“自古虫言鸟跡,浑沌洪荒,凡或虔刘,未此残酷。”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浑沌自太古,漭泱开 吴 天。”

⒉ 模糊;不分明。

《鹖冠子·泰鸿》:“五官六府,分之有道;无钩无绳,浑沌不分。”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浑沌之原,无皎澄之流;毫釐之根,无连抱之枝。”
清 卓尔堪 《宁羌将军行赠高枚升》诗:“五丁凿开浑沌气,一夫当关万夫畏。”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这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

⒊ 相传为 尧 舜 时“四凶”之一,因其清浊不分,故后因用以指愚顽,糊涂。

《史记·五帝本纪》:“昔 帝鸿氏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 浑沌。”
张守节 正义:“浑沌 即 讙兜 也。言掩义事,阴为贼害,而好凶恶,故谓之 浑沌 也。 杜预 云:‘浑沌,不开通之貌。’”
清 龚自珍 《伪鼎行》:“内有饕餮之馋腹,外假浑沌自晦逃天刑。”
胡适 《<海上花列传>序》二:“这不过是有意描写一浑沌没有感觉的人,把开堂子只看作一件寻常吃饭的事业,不觉得什么羞耻。”

⒋ 寓言里的中央之帝。其天然无耳目,开之则死。后亦用以比喻自然淳朴的状态。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 儵,北海之帝为 忽,中央之帝为 浑沌。儵 与 忽 时相与遇於 浑沌 之地, 浑沌 待之甚善。

儵 与 忽 谋报 浑沌 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 浑沌 死。”
陆德明 释文引 崔譔 曰:“言不顺自然,强开耳目也。”
清 孙枝蔚 《饮酒和陶韵》之二十:“浑沌 一以凿,几客返其淳。”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他们的心意果真像空空的一张白纸或者浑沌的一块石头么?”

⒌ 神话中的一种兽名。

《神异经·浑沌》:“崑崙 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熊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臟,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牴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凴之。天使其然,名曰浑沌。”


国语词典

浑沌 [hún dùn]

⒈ 传说中天地未形成时,元气不分、模糊不清的状态。汉·王充也作「混沌」。

《论衡·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⒉ 模糊不分明。也作「浑敦」。

《抱朴子·外篇·广譬》:「浑沌之原,无皎澄之流;毫厘之根,无连抱之 枝。」

⒊ 相传为尧舜时四凶中的驩兜。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后用以比喻冥顽糊涂不开通 。也作「浑敦」。

⒋ 庄子寓言中的中央之帝,天然无耳目鼻口。见《庄子·应帝王》。后用以比喻自然淳朴。

汉·扬雄《太玄经·卷六·驯》:「浑沌无端,莫见其根。」

⒌ 神话传说中的恶兽。

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天使其然,名为浑沌。」


浑沌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混沌释义:⒈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混沌初开。⒉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浑沌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清楚释义:⒈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字迹清楚。 话说得不清楚。把工作交代清楚。⒉对事物了解很透彻:头脑清楚。⒊了解:我真不清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问题你清楚不清楚?

浑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冥一释义:浑沌为一。
    • 2.
      冯冯翼翼释义:⒈众盛貌。⒉浑沌貌;空蒙貌。
    • 3.
      冯翊释义:⒈浑沌。⒉郡名。
    • 4.
      冯翼释义:浑沌貌;空蒙貌。
    • 5.
      冲昧释义:⒈亦作“冲昧”。 犹浑沌。晋 葛洪《抱朴子·诘鲍》:“盖闻冲昧既闢,降浊升清,穹隆仰燾,旁泊俯亭。”⒉年幼愚昧。《宋书·后废帝纪》:“朕以冲昧,嗣膺宝业。”《魏书·高祖纪上》:“昔四代养老,问道乞言。朕虽冲昧,每尚其美。”唐 元稹《授赵宗儒尚书左仆射制》:“顾朕冲昧,实赖老成。”宋 曾巩《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顾兹冲昧,尤积震惶。”
    • 6.
      凿破浑沌释义:凿破浑沌是汉语词汇,出自庄子应帝王。
    • 7.
      凿窍释义:⒈开洞。 ⒉指开通七窍。语本《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 8.
      剖破释义:⒈切开;破开。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君病根深,应当剖破腹。”《太平广记》卷一三一引《祥异记·元稚宗》:“剖破解切,若为膾状。”明 高明《琵琶记·两贤相遇》:“容瀟洒,照孤鸞,嘆菱花剖破。”⒉摧毁。晋 左思《吴都赋》:“颠覆巢居,剖破窟宅。”⒊分判;点破。汉 王充《论衡·案书》:“孰与剖破浑沌,解决乱丝,言无不可知,文无不可晓哉?”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先生一言翦裁,剖破终年为外好高之病。”
    • 9.
      匠意释义:犹措意;刻意。 唐 许孟容《<穆公集>序》:“诵六经得其研深,閲百代得其英华,属词匠意,必本於道。”宋 黄伯思《东观余论·跋盘线图后》:“匠意简古,势若一手。”明 袁宏道《吼山观石壁》诗:“知不是天造,良工匠意成。千年云气老,七日浑沌生。”清 汪懋麟《题修来画像》诗:“娄东 顾老 七十六,匠意摹画如双鉤。”
    • 10.
      南帝释义:⒈指南海之帝儵。典出《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⒉古代神话中的五位天帝之一,即南方赤帝,名赤熛怒。
    • 11.
      庞鸿释义:亦作“庞洪”。浑然宏大。古人以天体未形成之前,宇宙浑沌一体称为“庞鸿”。
    • 12.
      浑屯释义:同“浑沌”。 俞锷《岛南杂诗》之六:“是醒是醉是浑屯,可是 讙头 不死民。”
    • 13.
      浑敦释义:同“浑沌”。《山海经·西山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 帝江 也。”《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帝鸿氏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嚚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 浑敦。”杜预 注:“浑敦,不开通之貌。”按,浑敦,《史记·五帝本纪》作“浑沌”。章炳麟《新方言·释言》:“《左传》‘浑敦’,杜 解谓不开通之貌。《庄子·应帝王篇》:‘中央之帝为 浑沌,无七窍’,亦此义也。今音转谓人不开通者为昏蜑。”按,昏蜑,即浑蛋。
    • 14.
      浑敦氏释义:见“浑沌氏”。
    • 15.
      浑沦释义:形容浑沌不清。
    • 16.
      浑浑释义:⒈浑浊貌;纷乱貌。⒉浑沌。⒊广大貌。⒋迷糊;不清醒。⒌浑厚纯朴。⒍滚滚。大水流貌。
    • 17.
      混沌不分释义:混沌:亦作“浑沌”,古代寓言中的中央帝名。 原意是借喻一切事物都应顺其自然。后常用以表示愚昧无知。
    • 18.
      漠闵释义:浑沌不分貌。
    • 19.
      澒溶释义:水深广貌,浑沌。
    • 20.
      芴芒释义:恍惚。形容不可辨认或不可捉摸。语出《庄子·至乐》:“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鹖冠子·世兵》:“浑沌错纷,其状若一,交解形状,孰知其则,芴芒无貌,唯圣人而后决其意。”

浑沌(hund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浑沌是什么意思 浑沌读音 怎么读 浑沌,拼音是hún dùn,浑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浑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