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辩解 辩解的意思
biànjiě

辩解

简体辩解
繁体辯解
拼音biàn jiě
注音ㄅㄧㄢˋ ㄐㄧㄝ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iàn, ◎ 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例句】:分辩(亦作“分辨”)。争辩。答辩。辩白。辩驳。辩护。辩解(jiě)。辩论。辩士。辩证。

jiě jiè xiè,(1) 剖开,分开。【组词】:解剖。分解。瓦解。解体。(2) 把束缚着、系着的东西打开。【组词】:解开。解甲归田。解囊相助。(3) 除去,除,废除,停止。【例句】:解放(➊使广大人民群众脱离压迫;➋解除束缚而得到自由)。解除。解饿。解乏。解惑。解疑。解围。解脱。解雇。解聘。解散。解毒。(4) 溶化。【组词】:溶解。解冻。(5) 讲明白,分析说明。【组词】:解释。解析。解说。劝解。解嘲。(6) 懂,明白。【组词】:理解。见解。(7) 调和,处理。【组词】:解决。和解。调(tiáo )解。排解。(8) 高兴,开心。【组词】:解颜而笑。(9) 排泄。【组词】:解手。(10) 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11) 演算方程式。【组词】:解方程。(12)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进学解》。(1) 发送。(2) 押送财物或犯人。【组词】:押解。起解。解差(chāi)。解回北京。(1) 古同“懈”,松弛,懈怠。(2) 古同“邂”,邂逅。(3) 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组词】:卖解的。跑马卖解。(4) 〔解湖〕湖名,在中国山西省。(5) 姓。

基本含义

为自己的行为或观点辩护,解释清楚。

辩解的意思

辩解 [biàn jiě]

1. 对受到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申辩解释。

[offer an explanation;]

辩解 引证解释

⒈ 分辩解释。

《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帝有所怒责,必伺颜徐徐辩解。”
《东周列国志》第三七回:“惠后 再三在 襄王 面前辩解求恕。”
巴金 《神·鬼·人》:“那个年轻的读者说我软弱,不错!在这个年头这样地活着,不是很软弱吗?我还有什么辩解的话?”


国语词典

辩解 [biàn jiě]

⒈ 辩驳解释。

如:「他对别人加诸于他的指责,加以辩解。」

辩白 辩护


辩解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辩护释义:⒈针对指控提出事实、理由来申辩。 ⒉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被告人和其辩护人依照法律对被指控的事实和法律的适用所作的申辩和解释。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可以接受委托充当辩护人的有律师,人民团体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或亲友等。
    • 2.
      辩白释义: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不必辩白了,大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也作辨白。

辩解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缄默释义:闭口不说话:保持缄默。缄默无言。

辩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容分说释义:分说:辩白,解说。 不容人分辩解释。
    • 2.
      不容置辨释义:不允许申说和辩解。置辨同置辩,申辩,反驳。
    • 3.
      不容置辩释义:置:安放。 不容许别人进行辩解。指没有辩护的余地。
    • 4.
      不由分说释义: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 5.
      何尝释义:副词。表示婉转的否定,带有反问和辩解的语气。相当于“未曾”“哪里”“并不是”等。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他何尝不想看文艺演出,只是没工夫罢了。
    • 6.
      公义之战释义:“公义之战”是由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上面对质疑提出的一个自我辩解的概念,指战争只有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才是合理的:在别无选择或自卫的情况下发动;动用武力须合乎比例;平民应尽量免受暴力伤害。 宣布增兵阿富汗仅一周多后,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2月10日于挪威首都奥斯陆领取诺贝尔和平奖,美国媒体几乎异口同声用“讽刺”来形容。
    • 7.
      分诉释义:⒈辩解。 ⒉诉说。
    • 8.
      司马迁释义:(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青年时曾游历南北名山大川,采访遗闻逸事,考察古迹,搜集了丰富史料。公元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遍阅皇家史馆藏书、档案。后因替李陵辩解,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写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他还与唐都等共订《太初历》。
    • 9.
      声辩释义:公开辩白;辩解:不容声辩。受到指责,他也不为自己声辩一句。
    • 10.
      开説释义:⒈进言;陈述。《吕氏春秋·壅塞》:“今自以贤过於 尧 舜,彼且胡可以开説哉?”《新唐书·刘文静传》:“将发,恐 唐公 不从,文静 谋因 裴寂 开説,于是介 寂 以交王,遂得进议。”《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子敬 开説大计,正与吾见相同。”⒉引申为阐发解说。唐 吕岩《与潭州智度寺慧觉》诗:“请师开説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⒊开脱辩解。宋 苏轼《论行遣蔡确札子》:“今来非敢为 确 开説,但以此事所係国体至重,天下观望二圣所为,若行遣失当,所损不小。”清 任泰《质疑》:“述往事,可以 吕相 自言;陈今事,理合
    • 11.
      张解释义:(张zhāng)谓张大其辞,进行辩解。《后汉书·西羌传》:“今三郡未復,园陵单外,而公卿选懦,容头过身,张解设难,但计所费,不图其安。”《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建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张解者,开张其説以为解。设难者,铺设其辞以发难。”
    • 12.
      悚息释义:⒈谓因惶惧而屏息。《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谨拜表以闻,并呈牋草,惧於浅局,追用悚息。”《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三年》:“元逵、弘敬 得詔,悚息听命。”《明史·周冕传》:“举朝悚息,无敢復言,冕 独抗章争之。”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⒉用为书信中的套语。犹惶恐。宋 苏轼《扬州上吕相书》:“奬饰过分,悚息之至。”明 李东阳《再答镜川先生书》:“若不俯鉴此意,甚非不肖之望也。悚息,悚息。”
    • 13.
      新岁释义:犹新年。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郊义》:“郊因于新岁之初。”前蜀 韦庄《岁除对王秀才作》诗:“岂知新岁酒,犹作异乡身。”《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不觉的残冬将尽,新岁又来。”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敬贺新禧》:“为辩解起见,只好说自信未曾偷懒于旧年,所以也无从振作于新岁而已。”
    • 14.
      柳庆问饮释义:没有事实根据不能随意猜疑、指控别人,要怀疑别人必须掌握决定性的证据;自己没有罪却帮别人背黑锅,这不是勇敢的表现,要敢于为自己辩解。
    • 15.
      洗发释义:犹言开脱辩解。
    • 16.
      申辩释义:(对受人指责的事)申述理由,加以辩解:允许受批评的人申辩。
    • 17.
      百口莫辩释义: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解不清,形容事情无法说清楚(多用于受冤屈、被怀疑等情况)。
    • 18.
      百喙莫辩释义:喙:嘴,借指人的嘴。 指纵有众多的嘴也不能辩解。同“百口莫辩”。
    • 19.
      百喙难辩释义: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辩解。同“百口莫辩”。
    • 20.
      自我解嘲释义:用言语或行动为自己掩盖或辩解被人嘲笑的事。

辩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容分说释义:分说:辩白,解说。 不容人分辩解释。
    • 2.
      不容置辨释义:不允许申说和辩解。置辨同置辩,申辩,反驳。
    • 3.
      不容置辩释义:置:安放。 不容许别人进行辩解。指没有辩护的余地。
    • 4.
      不由分说释义: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 5.
      何尝释义:副词。表示婉转的否定,带有反问和辩解的语气。相当于“未曾”“哪里”“并不是”等。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他何尝不想看文艺演出,只是没工夫罢了。
    • 6.
      公义之战释义:“公义之战”是由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上面对质疑提出的一个自我辩解的概念,指战争只有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才是合理的:在别无选择或自卫的情况下发动;动用武力须合乎比例;平民应尽量免受暴力伤害。 宣布增兵阿富汗仅一周多后,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2月10日于挪威首都奥斯陆领取诺贝尔和平奖,美国媒体几乎异口同声用“讽刺”来形容。
    • 7.
      分诉释义:⒈辩解。 ⒉诉说。
    • 8.
      司马迁释义:(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青年时曾游历南北名山大川,采访遗闻逸事,考察古迹,搜集了丰富史料。公元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遍阅皇家史馆藏书、档案。后因替李陵辩解,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写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他还与唐都等共订《太初历》。
    • 9.
      声辩释义:公开辩白;辩解:不容声辩。受到指责,他也不为自己声辩一句。
    • 10.
      开説释义:⒈进言;陈述。《吕氏春秋·壅塞》:“今自以贤过於 尧 舜,彼且胡可以开説哉?”《新唐书·刘文静传》:“将发,恐 唐公 不从,文静 谋因 裴寂 开説,于是介 寂 以交王,遂得进议。”《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子敬 开説大计,正与吾见相同。”⒉引申为阐发解说。唐 吕岩《与潭州智度寺慧觉》诗:“请师开説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⒊开脱辩解。宋 苏轼《论行遣蔡确札子》:“今来非敢为 确 开説,但以此事所係国体至重,天下观望二圣所为,若行遣失当,所损不小。”清 任泰《质疑》:“述往事,可以 吕相 自言;陈今事,理合
    • 11.
      张解释义:(张zhāng)谓张大其辞,进行辩解。《后汉书·西羌传》:“今三郡未復,园陵单外,而公卿选懦,容头过身,张解设难,但计所费,不图其安。”《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建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张解者,开张其説以为解。设难者,铺设其辞以发难。”
    • 12.
      悚息释义:⒈谓因惶惧而屏息。《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谨拜表以闻,并呈牋草,惧於浅局,追用悚息。”《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三年》:“元逵、弘敬 得詔,悚息听命。”《明史·周冕传》:“举朝悚息,无敢復言,冕 独抗章争之。”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⒉用为书信中的套语。犹惶恐。宋 苏轼《扬州上吕相书》:“奬饰过分,悚息之至。”明 李东阳《再答镜川先生书》:“若不俯鉴此意,甚非不肖之望也。悚息,悚息。”
    • 13.
      新岁释义:犹新年。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郊义》:“郊因于新岁之初。”前蜀 韦庄《岁除对王秀才作》诗:“岂知新岁酒,犹作异乡身。”《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不觉的残冬将尽,新岁又来。”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敬贺新禧》:“为辩解起见,只好说自信未曾偷懒于旧年,所以也无从振作于新岁而已。”
    • 14.
      柳庆问饮释义:没有事实根据不能随意猜疑、指控别人,要怀疑别人必须掌握决定性的证据;自己没有罪却帮别人背黑锅,这不是勇敢的表现,要敢于为自己辩解。
    • 15.
      洗发释义:犹言开脱辩解。
    • 16.
      申辩释义:(对受人指责的事)申述理由,加以辩解:允许受批评的人申辩。
    • 17.
      百口莫辩释义: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解不清,形容事情无法说清楚(多用于受冤屈、被怀疑等情况)。
    • 18.
      百喙莫辩释义:喙:嘴,借指人的嘴。 指纵有众多的嘴也不能辩解。同“百口莫辩”。
    • 19.
      百喙难辩释义: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辩解。同“百口莫辩”。
    • 20.
      自我解嘲释义:用言语或行动为自己掩盖或辩解被人嘲笑的事。

辩解造句

1.你明明做错事,还找这么多理由辩解,这样文过饰非,只会让大家更难原谅你。

2.那个摊贩,在工商管理人员面前不停地辩解,结果欲盖弥彰,反而暴露出他出售的东西的确是假冒产品。

3.我看他越是大声辩解,越显得心虚,真是欲盖弥彰。

4.该政府抛出一个混淆是非的声明,竭力为自己的侵略行径辩解

5.你看这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任何辩解都是无用的。

6.在这么多确凿的证据面前,他理屈词穷,再也无法辩解了。

7.不管他如何为自己辩解,他是这次事故的直接责任者,这是确凿不移的。

8.但是他欢天喜地地为自己辩解,简直像精神错乱了一样。

9.事实俱在,无论怎么辩解也没有用了。

10.你批评人家,也要容许人家辩解

11.虽然因工作失误而导致了不良后果,但是他为自己辩解的话却说得头头是道。

12.人成熟时,感情会萎缩,表白和辩解的热情都会消退。

13.妈妈严厉的眼神不容小刚辩解

14.请不要再为你的愚蠢辩解了。

15.这样的辩解只能把事情弄得更糟。

16.他个性好强,明明理亏,也要强词夺理辩解一番。

17.他忙于辩解的样子,简直就是欲盖弥彰,不打自招。

辩解(bianj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辩解是什么意思 辩解读音 怎么读 辩解,拼音是biàn jiě,辩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辩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