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兵 [chén bīng]
1. 在特定地区集中部队或火力。
英[ mass troops; ]
2. 布置军队。
例陈兵要塞。
英[ deploy troops; ]
陈兵 引证解释
⒈ 陈列士兵;陈设兵力。
引《后汉书·董卓传》:“﹝ 董卓 ﹞乃陈兵夹道,自垒及宫,左步右骑,屯围周帀,令 吕布 等捍卫前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世祖 不即见,明日,陈兵於 洛水,见 盆子 等。”
《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平乐》:“常陈兵走 岭 东,掠 三水、清远 诸县。”
清 朱琦 《感事》诗:“天使布威德,陈兵肃幢棨。”
陈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严兵释义:犹陈兵;部署军队。
- 2.
兵曹释义:⒈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员。汉 代为公府、司隶的属官。唐 代为府、州设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称“兵曹参军”,在州称“司兵参军”。后世或沿用此称。唐 韩愈《赠张童子序》:“又二年,益通二经,有司復上其事,繇是拜卫兵曹之命。”宋 高承《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兵曹》:“汉 公府掾史有兵曹,主兵事。司隶属官有兵曹从事史,郡国为使。北齐 同诸曹为参军。今又独置於 开封府 也。”⒉古代军中掌管作战部署的机构。三国 魏 曹操《步战令》:“诸部曲者,各自安部陈兵疏数,兵曹举白。”⒊指兵部。清 孔尚任《桃花扇·抚兵
- 3.
决语释义:谓作出明确的表白。 《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三年》:“李逊 至 鄆州,师道 大陈兵迎之,逊 盛气正色,为陈祸福,责其决语,欲白天子。”胡三省 注:“决语,决为一定之説,不依违持两端。”
- 4.
列卒释义:⒈犹军队。 ⒉陈兵布阵。
- 5.
勒兵释义:⒈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 军鼓譟勒兵,武安 屋瓦尽震。”《汉书·武帝纪》:“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餘里,威震 匈奴。”《陈书·高祖纪》:“﹝ 高祖 ﹞於是勒兵鼓行而进。”明 屠隆《綵毫记·誓死不从》:“大王正宜戮力勤王,勒兵讨贼。”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十年二月,杭州 沦没,将军 忠壮公 瑞昌、副都统 果毅公 杰纯 勒兵死守,鏖战六日夜,卒復省垣。”⒉犹陈兵。《汉书·隽不疑传》:“右将军勒兵闕下,以备非常。”南朝 陈 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千百为
- 6.
坛场释义:⒈古代设坛举行祭祀、继位、盟会、拜将等大典的场所。 《史记·封禅书》:“诸祠各增广坛场,珪币俎豆,以差加之。”《汉书·高帝纪上》:“於是 汉王 斋戒设坛场,拜 信(韩信)为大将军。”《后汉书·刘玄传》:“众虽多而无所统一,诸将遂共议立 更始 为天子。二月辛巳,设坛场於 淯水 上沙中,陈兵大会,更始 即帝位,南面立,朝羣臣。”《南齐书·礼志上》:“息殿去坛场既远,郊奉礼毕,旋幸於此。”宋 欧阳修《太清宫烧香》诗:“坛场夜雨苍苔古,楼殿春风碧瓦寒。”王闿运《<衡阳县志>序》:“乾隆 分治,剏立坛场。”⒉法坛。
- 7.
帷甲释义:谓张设帷幕以藏甲兵。 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及饗日,帷诸门左。无极 谓令尹曰:‘吾几祸子。子恶 将为子不利,甲在门矣。子必无往。’”杜预 注:“张帷陈兵甲其中。”后以“帷甲”指埋伏士卒。《新唐书·朱泚传》:“城隅率百步建一楼,候望非常。凡祠房庙庐皆帷甲,戒曰:军来则四面击。”
- 8.
常令释义:⒈固定的法令。《管子·七法》:“常令不审,则百匿胜;官爵不审,则姦吏胜。”《尉缭子·兵令上》:“出卒陈兵有常令,行伍疏数有常法。”⒉固定的节令。唐 白居易《赠友》诗:“一年十二月,每月有常令。”
- 9.
张军释义:陈兵。
- 10.
扬兵释义:⒈举兵。⒉陈兵,阅兵。
- 11.
扬军释义:陈兵。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公孙述 使 谢丰 扬军 市桥,出 汉 后,袭破 汉。”
- 12.
扬师释义:犹陈兵。
- 13.
盈荡释义:《左传·庄公四年》:“﹝ 楚武王 ﹞伐 随,将齐,入告夫人 邓曼 曰:‘余心荡。’邓曼 叹曰:‘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杜预 注:“武王 始起其众,僭号称王,陈兵授师,志意盈满,临齐而散。”后以“盈荡”指自满。唐太宗《帝京篇》之十:“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 14.
祠兵释义:古代兵将出战,陈于近郊,杀牲飨士卒,谓之“祠兵”。《公羊传·庄公八年》:“甲午祠兵。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皆习战也。”何休 注:“礼,兵不徒使,故将出兵必祠於近郊,陈兵习战,杀牲饗士卒。”王闿运《丁文诚诔》:“曾选士於 衡 湘,截 粤 餉以祠兵。”一说,祠兵即治兵。清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泰山 都尉 孔宙 碑”:“第六行‘□□祠兵,遗畔未宁’,祠兵,即治兵也。《左氏春秋·庄八年》甲午,治兵,《公羊》作‘祠兵’,宙 传《严氏春秋》,故书此碑者,亦从《公羊》作‘祠兵’也。”
- 15.
舆盖释义:车舆与车盖。 亦代指车。唐 杨炯《群官寻杨隐居诗序》:“方圆作其舆盖,日月为其扃牖。”《宋史·后妃传下·神宗钦成朱皇后》:“於是舆盖、仗卫、冠服,悉侔皇后。”明 姚士粦《见只编》卷上:“此后自开府两侍御,皆陈兵出入,舆盖前后,兵仗錚錚,照耀人目。”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建筑》:“南方通衢镇市,亦有舆盖往来。”
- 16.
荆尸释义:春秋 时 楚 军阵法名。《左传·庄公四年》:“正月,楚武王 荆尸,授师孑焉,以伐 随。”杜预 注:“尸,陈也。荆 亦 楚 也,更为 楚 陈兵之法。”孔颖达 疏:“楚 本小国,地狭民少,虽时復出师,未自为法式。今始言荆尸,使后人用之。”《左传·宣公十二年》:“荆尸而举。”杜预 注:“楚武王 始更为此陈法,遂以为名。”南朝 梁元帝《玄览赋》:“拟都护之戊己,模荆尸之甲裳。”
- 17.
詶譬释义:应答譬解。 《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二年》:“孝祖 具问朝廷消息,僧韶 随方詶譬,并陈兵甲精强,主上欲委以前驱之任。”
- 18.
辟仗释义:⒈即仪仗、仪卫。因其负责清道保卫,故称。《新唐书·突厥传上》:“我闻 晋王 丁夜得辟仗出,我乘间突进,可犯行在。”《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年》:“上尝幸 未央宫,辟仗已过,忽於草中见一人带横刀,詰之,曰:‘闻辟仗至,惧不敢出,辟仗者不见,遂伏不敢动。’”胡三省 注:“辟仗者,卫士在驾前攘辟左右,止行人,所谓陈兵清道而后行也。”⒉唐 时贮放兵器的地方。《唐律疏议·卫禁·宫殿作罢不出》:“闢仗之内,人皆出尽,所有兵器,亦不合留。”
- 19.
铺敦释义:谓陈兵屯驻。
- 20.
问鼎释义:⒈春秋时,楚子(楚庄王)北伐,陈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子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见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问鼎,有夺取周王朝天下的意思。后用“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鼎中原。⒉比喻在比赛或竞争中夺取第一名: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