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货 [shí huò]
1. 指供日用的谷帛畜产等物。
时货 引证解释
⒈ 指供日用的谷帛畜产等物。
引《管子·八观》:“时货不遂,金玉虽多,谓之贫国也。”
尹知章 注:“时货,谓穀帛畜产也。”
时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不找释义:买货时货价与所付货款相当或交换货物时价值相当,彼此不用找补。
- 2.
串鼓释义:旧时货郎用以招揽顾客的小摇鼓。
- 3.
元龟释义:⒈大龟。 古代用于占卜。⒉借指谋士。⒊比喻可资借鉴的往事。⒋汉王莽时货币。龟宝四品(元龟、公龟、侯龟、子龟)之一。
- 4.
小洋释义:指旧时货币“银角”。“大洋”的对称。银角初发行时,原系十进辅币,银角十角等于一元。后因铸造过滥、成色降低而贬值,需十一、二角才能兑银元一元。此后,贬值的银角就成为小洋。小洋一角一、二分合大洋一角。
- 5.
小贝释义:王莽 时货币名。
- 6.
应时释义:⒈属性词。 适合时令的:应时小菜。应时货品。⒉立刻;马上:车子一歪,应时他就摔了下来。
- 7.
捻靶儿释义:谓旧时货郎擎着插满小商品的草靶作流动买卖。
- 8.
撚靶儿释义:谓旧时货郎擎着插满小商品的草靶作流动买卖。元 无名氏《硃砂担》第一折:“你是个货郎儿,我也是个捻靶儿的,我和你合个伙计,一搭里做买卖去。”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老汉是这 会稽郡 集贤庄 人氏,姓 张,做着个捻靶儿的货郎。”
- 9.
背时释义:⒈不合时宜:背时货。⒉倒霉:这些天真背时,老遇上不顺心的事。‖也作悖时。
- 10.
货布释义:⒈王莽 时货币名。《汉书·食货志下》:“﹝ 天凤 元年﹞罢大小钱,改作货布,长二寸五分,广一寸,首长八分有奇,广八分,其圜好径二分半,足枝长八分,间广二分。其文右曰‘货’,左曰‘布’。重二十五銖,直货泉二十五。”⒉泛指货币。宋 梅尧臣《画真来嵩》诗:“与我货布不肯受,此之毉卜曾非庸。”元 袁桷《吴江重建长桥记》:“兹桥匪脩,涉者益病;召彼耆老,货布莫竞。”
- 11.
货泉释义:⒈王莽 时货币名。 《汉书·食货志下》:“天凤 元年,復申下金银龟贝之货,颇增减其贾直。而罢大小钱,改作货布……直货泉二十五。货泉径一寸,重五銖,文右曰‘货’,左曰‘泉’,枚直一,与货布二品并行。”⒉货币的通称。《晋书·食货志》:“日中为市,总天下之隶,先诸布帛,继以货泉,贸迁有无,各得其所。”唐 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先王惧物之贵贱失平,而人之交易难准,又立货泉之法,以节轻重之宜。”《辽史·食货志下》:“辽 之方盛,货泉流衍,国用以殷。”清 许光治《凭阑人》曲:“榆筴赊春骄货泉,柳带禁寒贪乞棉。
- 12.
跳瑵市场释义:原为西方国家城市中的一种特殊的零售市场。一般从周末开始到星期日晚饭前结束,出售日用商品、小工艺制品、旧书、珠宝、小古董等新旧货物。一些小商贩的临时货摊聚集在一起,由于摊位不固定,出售的大多是价廉的小商品,故称。现已在东方及世界其他城市中出现。
- 13.
限钱法释义:金 时货币制度。限制官民贮钱多不过二万贯。凡所馀,则当以钱易物贮之。有告发者则以十之一为赏,馀皆没入。《金史·食货志三》:“﹝ 泰和 ﹞四年七月,罢限钱法,从户部尚书 上官瑜 所请也。”
- 14.
限钱释义:金 时货币制度。 指官方限定私人贮藏的现钱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