厮养 [sī yǎng]
1. 犹厮役。
厮养 引证解释
⒈ 犹厮役。
引《战国策·齐策五》:“士大夫之所匿,廝养士之所窃,十年之田而不偿也。”
鲍彪 注:“廝,析薪养马者。”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有廝养卒谢其舍中曰:‘吾为公説 燕,与 赵王 载归。’”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析薪为廝,炊烹为养。”
《新唐书·张巡传》:“待人无所疑,赏罚信,与众甘苦寒暑,虽廝养,必整衣见之,下争致死力,故能以少击众,未尝败。”
清 钮琇 《觚賸·舒氏义烈》:“王国栋 与吾辈同起廝养,沐恩日久,洊加拔擢,位至固山。”
国语词典
厮养 [sī yǎng]
⒈ 供使役的人。
引唐·白行简《李娃传》:「生遂下阶,拜而谢之曰:『愿以己为厮养。』」
《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万里向蒙不杀之恩,收为厮养,委以腹心,人非草木,岂不知感。」
厮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传奉释义:明 代不由吏部铨选,而由太监视进呈珍异的多寡,以谕旨直接任命官吏的做法。明 陆容《菽园杂记》卷九:“成化 末年,太监 梁芳 辈导引京师富贾,收买古今玩器进奉,启上好货之心,由是倖门大开……生员、儒士、匠丁、乐工、勋戚、厮养,凡高貲者,皆与并进,名曰传奉。盖命由中出,不由吏部銓选,故名。”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如今仕者,有由科,有贡科,有传奉,一般做到大官,毕竟非入仕正路,君子不由也。”
- 2.
斯养释义:即厮养。奴仆。
- 3.
等夷释义:⒈同等;同辈;同等的人。 《韩诗外传》卷六:“遇长老则修弟子之义,遇等夷则修朋友之义。”《史记·留侯世家》:“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家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 布 闻之,则鼓行而西耳。”《周书·赵贵传》:“初,贵 与 独孤信 等皆与 太祖 等夷。”《金史·国用安传》:“明日,用安 乃出见使者,跪揖如等夷。”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卷四:“近世贵贱无等,舆臺厮养视縉绅如等夷。”⒉匹比。唐 孟郊《同年春宴》诗:“塞鸿絶儔匹,海月难等夷。”宋 司马光《论后妃封赠札子》:“
- 4.
紊斁释义:紊乱败坏。《明史·金献民传》:“猥以厮养窃名器,紊斁典章。”《明史·秦时鼎传》:“比年天灾民困,纪纲紊斁,吏治混淆。”
- 5.
臣节释义:人臣的节操。《孔子家语·致思》:“长事 齐 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汉书·路温舒传》:“詔书令公卿选可使 匈奴 者,温 舒 上书,愿给厮养,暴骨方外,以尽臣节。”《三国志·魏志·田畴传》:“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南朝 宋 鲍照《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乱世识忠良。”明 焦竑《玉堂丛语·行谊》:“往 西涯公 处 刘瑾、张永 之际,不可言臣节矣,士惠其私,犹曲贷而与之,几无是非之心。”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岳王祠联》:“天章褒臣节,想当年竭力致身,忠孝兼全,万古精诚光日月
- 6.
车驺释义:车前开道的侍从。语本《南齐齐·王融传》:“﹝ 融 ﹞又叹曰:‘车前无八騶卒,何得称为丈夫!’”清 顾炎武《梓潼篇赠李中孚》:“里人荣使节,山鸟避车騶。”清 二石生《<十洲春语>成自题七律》之十:“悔使 邯郸 嫁厮养,不教 汧国 宠车騶。”
- 7.
里妇释义:⒈同里的妇人。 《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明 高启《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诗:“出宫非故颜,里妇犹相羡。”康有为《大同书》甲部序言:“乡人之酬酢,里妇之应接。”⒉泛指平民妇女。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及暮将散,忽於曲岸见里妇携幼女,年方十餘岁。”
- 8.
铁骢释义:⒈毛色青白相杂的马。泛指骏马。《尔雅·释畜》“青驪,駽”晋 郭璞 注:“今之铁驄。”唐 王昌龄《观猎》诗:“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驄抛鞚去如飞。”唐 温庭筠《湖阴词》:“祖龙 黄鬚珊瑚鞭,铁驄金面青连钱。”明 徐渭《龛山凯歌》之八:“更教厮养眠营灶,自向霜糟餵铁驄。”⒉指御史。明 李贽《高同知奖勤序》:“今年春,巡按 刘公 直指铁驄,大敉羣吏,乃 高子 亦与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