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愤 [xiè fèn]
1. 发泄心中的愤恨。
英[give vent to (personal)spite;]
泄愤 引证解释
⒈ 发泄愤恨。
引明 刘基 《杂诗》之二三:“蜜蜂死洩愤,鳲鳩死求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日夜切齿,将伺 柴 出而后洩愤於女。”
发泄内心的愤恨。 唐 徐彦伯 《登长城赋》:“张虎牙以泄愤,虬蝟鬚以蓄怒。”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章:“她因为找不到工作,无处泄愤,就常常找我出气。”
国语词典
泄愤 [xiè fèn]
⒈ 发泄内心的愤恨。也作「泄愤」、「泄恨」、「泄恨」。
引《聊斋志异·卷七·邵女》:「日夜切齿,将伺柴出而后泄愤于女。」
泄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伍员鞭尸释义:报怨泄愤。
- 2.
发忿释义:⒈愤懑。《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悲故乡而发忿兮,去余邦之弥久。”王逸 注:“忿,恚也。”⒉犹发愤。发泄愤恨的情绪。《后汉书·朱浮传》:“夫 楚 魏 非有分职匡正之大义也,庄王 但为争强而发忿,公子以一言而立信耳。”《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八年》:“白公 为乱,非欲取国代主;发忿快志,剡手以衝仇人之匈,固为俱靡而已。”⒊犹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努力。元 李行道《灰阑记》楔子:“匆匆发忿出家门,别寻生理度寒温。男儿有躯长七尺,不信天教一世贫。”《儒林外史》第十六回:“这是我分俸些须,你拿去奉养父母。到家并
- 3.
受气包释义:比喻经常被当做抱怨或泄愤的对象的人。
- 4.
引吭一鸣释义:吭:喉咙。禽鸟放开嗓子一声鸣叫。比喻放声发表意见或充分发泄愤慨情绪。
- 5.
泄恨释义:泄愤。
- 6.
泄愤释义:发泄内心的愤恨:借端泄愤。
- 7.
灌夫骂座释义:灌夫:西汉著名将领。指灌夫酒后骂人泄愤。形容为人刚直敢言。
- 8.
煞性子释义:发泄愤怒;出气。
- 9.
舒吭一鸣释义:吭:喉咙。 禽鸟放开嗓子一声鸣叫。比喻放声发表意见或充分发泄愤慨情绪。
- 10.
词学释义:⒈词章之学,文学。唐 杜甫《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之五:“顷之问孝廉取备寻常之对,多忽经济之体。考诸词学,自有文章在,束以徵事,曷成凡例焉。”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幕僚谓其必选佳壻,因从容语次,盛誉一 郑秀才 词学门阀,人韵风流异常,冀太师以子妻之。”元 袁桷《将作监主簿蒋公墓志铭》:“少窥刑书,復入词学,记言博精,洒墨清犖。”⒉填词的学问。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谁无恩怨?谁乏牢骚?悉以填词泄愤,是此一书者,非阐明词学之书,乃教人行险播恶之书也。”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词学程
- 11.
遂忿释义:泄愤;泄恨。
- 12.
鞭尸释义:⒈见“鞭尸”。⒉亦作“鞭尸”。《史记·伍子胥列传》:“及 吴 兵入 郢,伍子胥 求 昭王。既不得,乃掘 楚平王 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后遂以“鞕尸”谓对有深仇大恨的人泄愤的典实。唐 元稹《楚歌》之三:“岂料奔 吴 士,鞭尸 郢 市门。”清 顾炎武《子胥鞭平王之尸辨》:“而《季布传》亦言:‘此 伍子胥 所以鞭 平王 之墓也,’盖止于鞭墓,而传者甚之以为鞭尸,使后代之人,蔑弃人伦,讐对枯骨。”参见“鞭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