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暮春 暮春的意思
chūn

暮春

简体暮春
繁体
拼音mù chūn
注音ㄇㄨˋ ㄔㄨ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ù,(1) 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组词】:日暮。暮气。暮色。日暮途穷。暮鼓晨钟。(2) 晚,将尽。【组词】:暮春。暮年。暮节。暮齿(晚年)。

chūn,(1) 一年的第一季。【例句】:春季(农历正月至三月)。春节。春色。春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春秋(➊春季和秋季;➋指年月;➌指人的年岁,如“春春正富”;➍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➎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两性相求的欲望。【组词】:春心。怀春。(3) 生机。【组词】:大地回春。(4) 姓。

基本含义

指春季接近尾声的时期。

暮春的意思

暮春 [mù chūn]

1. 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end of spring;]

暮春 引证解释

⒈ 春末,农历三月。

《逸周书·文傅》:“文王 受命之九年,时维暮春。”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 江 南草长,杂花生树,羣鸎乱飞。”
《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三月季春,亦曰暮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王慧诗》:“﹝ 王慧 ﹞《闺词》云:‘轻寒薄暖暮春天,小立闲庭待燕还。’”
杨朔 《木棉花》:“北方才是暮春,你在这儿却可以听见蝉、蛙,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夏虫在得意地吟鸣。”


国语词典

暮春 [mù chūn]

⒈ 阴历三月,春季的末期。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西游记·第九回》:「正是暮春天气,和风吹柳绿,细雨点花红。」


暮春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季春释义: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三月。
    • 2.
      晚春释义:春季的末期;暮春。
    • 3.
      残春释义:指春天将尽的时节。

暮春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早春释义:初春;立春开始的一段时间。

暮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与陈伯之书释义:骈文篇名。南朝梁丘迟作。陈伯之是投降北魏的梁将,梁军北伐时,作者替梁军主帅写信招降陈伯之。信中陈说归降与否的利害关系,宣扬梁朝的宽宏,最后用“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国景物打动对方,尤为后人传诵。陈接信后,即率部复归梁朝。
    • 2.
      两梁冠释义:古代博士和某些高级文官所戴的一种帽子。 用缁布做,有两道横脊。《后汉书·舆服志下》:“宗室 刘氏 亦两梁冠,示加服也。”宋 王禹偁《暮春》诗:“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籍两梁冠。”宋 陆游《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归计已栽千个竹,残年合挂两梁冠。”亦省称“两梁”。唐 韩偓《残春旅舍》诗:“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 3.
      余春释义:暮春;残春。
    • 4.
      修禊释义: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 魏 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世说新语·企羡》“王右军 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刘孝标 注引 晋 王羲之《临河叙》曰:“永和 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 会稽 山阴 之 兰亭,修禊事也。”宋 张耒《和周廉彦》诗:“修禊 洛 滨期一醉,天津春浪緑浮堤。”冰心《寄小读者》二三:“三月三日是古人修禊节,也便是我们绝好的野餐时期。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余韵,而且有趣。”按古人临水修禊不只行于春季三月,亦有行于秋季七月者,然以春禊为常
    • 5.
      元巳释义: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自 三国 魏 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汉 张衡《南都赋》:“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軫,祓于阳濒。”自 三国 魏 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文选·沉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诗》:“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张铣 注:“元巳,上巳也。”
    • 6.
      养花天释义:指暮春牡丹开花时节。因天多轻云微雨,适宜养花,故称。
    • 7.
      卿月释义:月亮的美称。亦借指百官。语出《书·洪范》:“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孔 传:“卿士各有所掌,如月之有别。”孔颖达 疏:“卿士分居列位,惟如月也。”唐 岑参《西河太守杜公挽歌》:“惟餘卿月在,留向 杜陵 悬。”唐 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赴阙下》诗:“卿月昇金掌,王春度玉墀。”浦起龙 心解:“卿月昇,恩命起召也。”清 赵翼《述庵司寇新刻大集兼怀亡友璞函》诗:“即今奏凯十五年,卿月崇班已屡迁。”
    • 8.
      吴娃释义:吴 地美女。《文选·枚乘<七发>》:“使 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 娃、閭娵、傅予 之徒……嬿服而御。”李善 注:“皆美女也。”《资治通鉴·周赧王二十年》:“主父 初以长子 章 为太子,后得 吴娃,爱之。”胡三省 注:“吴 娃…… 吴 楚 之间谓美女曰娃。”清 方文《赠万年少》诗:“挟瑟 吴 娃媚,临书 魏 傅工。”鲁迅《无题》诗:“皓齿 吴 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
    • 9.
      土利释义:⒈指土地上的出产。 《左传·襄公九年》:“大国不加德音,而乱以要之,使其鬼神不获歆其禋祀,其民人不获享其土利。”⒉指耕种等事。汉 袁康《越绝书·吴人内传》:“王者以下至於庶人,非暮春中夏之时,不可以种五穀,兴土利。”
    • 10.
      外仆释义:⒈古代官名。 掌管国君和大臣临时止宿、停留处所等事务。《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子产 相 郑伯 以如 楚,不为坛。外僕言曰:‘昔先大夫相先君适四国,未尝不为坛;自是至今,亦皆循之。今子草舍,无乃不可乎?’”杜预 注:“外僕,掌次舍者。”杨伯峻 注:“外僕,官名,职主为坛及舍者。”⒉借指掌管留止住次的人员。唐 王维《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宴集序》:“于是外僕告次,兽人献鲜。”
    • 11.
      孤櫂释义:亦作“孤棹”。独桨。借指孤舟。唐 长孙佐辅《杭州秋日别故友》诗:“独随孤櫂去,何处更同衾。”宋 徐铉《送黄秀才姑熟辟命》诗:“水云孤棹去,风雨暮春寒。”明 姚潜《叶南屏田梅岑携樽过访同家舒恭侄赋》诗:“孤棹愁中去,清歌醉后听。”柳亚子《为香凝先生题画》诗:“缘溪孤櫂夷犹去,人与归鸦共渺绵。”
    • 12.
      宿雨释义:⒈夜雨;经夜的雨水。隋 江总《诒孔中丞奂》诗:“初晴原野开,宿雨润条枚。”明 吴本泰《西湖竹枝词》:“宿雨半收晴不稳,恼人最是鵓鳩啼。”刘半农《回声》诗:“微风吹动了树上的宿雨,冷冰冰的向他头上滴着。”⒉久雨;多日连续下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我同 述农 走到江边一看,是夜宿雨初晴,一轮明月东方升起,照得那浩荡江波,犹如金蛇万道一般。”胡怀深《暮春野行》诗:“宿雨昨宵霽,万木浄如洗。”
    • 13.
      少日释义:⒈不多日;数日。《太平广记》卷三一八引 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甄冲》:“至家少日而染病,遂亡。”《南史·褚彦回传》:“悉与亲游噉,少日便尽。”宋 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兢(李兢)至 湖南,少日遂卒。”⒉年少之时。宋 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词:“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金 元好问《出山》诗:“少日漫思为世用,中年直欲伴僧閒。”清 纳兰性德《湘灵鼓瑟》词:“忆少日清狂,花间马上,软风斜照。”
    • 14.
      彩服释义:⒈犹彩衣。指孝养父母。明 陈汝元《金莲记·归田》:“两儿游宦,谁娱彩服於堂前?”清 周亮工《延医不得寄舍弟靖公》诗:“乱里弓衣怜幼弟,危途彩服媿双亲。”参见“彩衣”。⒉彩色服色。亦借指穿彩服的官员。唐 杜甫《和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棣华晴雨好,綵服暮春宜。”仇兆鳌 注:“棣华比其弟,綵服兼诸公。”唐 杜甫《和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綵服,有职者之服。”明 刘基《南陵崔氏思梅诗》:“昔来梅花下,綵服辉清尊。”⒊犹彩衣。谓彩衣以娱亲。唐 杜甫《入奏行》:“绣衣春当霄汉立,綵
    • 15.
      拾翠释义: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后多指妇女游春。语出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或採明珠,或拾翠羽。”南朝 梁 纪少瑜《游建兴苑》诗:“踟蹰怜拾翠,顾步惜遗簪。”唐 吴融《闲居有作》诗:“踏青堤上烟多緑,拾翠江边月更明。”元 赵善庆《落梅春·暮春》曲:“寻芳宴,拾翠游,杏花寒禁烟时候。”清 纳兰性德《踏莎美人·清明》词:“拾翠归迟,踏青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
    • 16.
      放野释义:⒈放逐于野。汉 刘向《列女传·齐威虞姬》:“伯奇 放野,申生 被患,孝顺至明,反以为残。”⒉撒野,粗鲁没礼貌。巴人《姜尚公老爷列传》七:“娘儿们不敢放野,抛头露面到路上屋外来说话。”⒊犹放牧。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商州 牛多得很,到冬季里,荒山坡上一群一群放野。”⒋我国西南 苗 彝 等族的一种风俗。暮春三月,未婚的青年男女在野外月光下歌舞,相爱者即结为夫妻。清 魏祝亭《荆南苗俗记》:“俗以三月三放野,又名跳月。未婚者悉盛服往野外,环山箕踞坐,男女各成列,更番歌,截竹为筒吹以和,音动山谷。女先唱
    • 17.
      晚春释义:春季的末期;暮春。
    • 18.
      暗绿稀红释义:犹言绿肥红瘦。 形容叶盛花稀的暮春景象。
    • 19.
      望拜释义:⒈远远望见即行叩拜。言极其恭敬。《战国策·齐策三》:“颠蹶之请,望拜之謁,虽得则薄矣。”唐 曹唐《暮春戏赠吴瑞公》诗:“年少英雄好丈夫,大家望拜执金吾。”宋 苏轼《赠潘谷》诗:“那知望拜马蹄下,胸中一斛泥与尘。”⒉遥望拜祭。《史记·孝武本纪》:“於是天子遂东,始立 后土祠 汾阴 脽上,如 宽舒 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汉书·礼乐志》:“以正月上辛用事 甘泉 圜丘……天子自竹宫而望拜。”元《日损斋笔记·辩史》:“请以十月神州地祇之祭易夏至方丘之祭者三人,请上不亲祠而通爟火於禁中望拜者一人。”
    • 20.
      杪春释义:暮春。

暮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与陈伯之书释义:骈文篇名。南朝梁丘迟作。陈伯之是投降北魏的梁将,梁军北伐时,作者替梁军主帅写信招降陈伯之。信中陈说归降与否的利害关系,宣扬梁朝的宽宏,最后用“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国景物打动对方,尤为后人传诵。陈接信后,即率部复归梁朝。
    • 2.
      两梁冠释义:古代博士和某些高级文官所戴的一种帽子。 用缁布做,有两道横脊。《后汉书·舆服志下》:“宗室 刘氏 亦两梁冠,示加服也。”宋 王禹偁《暮春》诗:“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籍两梁冠。”宋 陆游《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归计已栽千个竹,残年合挂两梁冠。”亦省称“两梁”。唐 韩偓《残春旅舍》诗:“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 3.
      余春释义:暮春;残春。
    • 4.
      修禊释义: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 魏 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世说新语·企羡》“王右军 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刘孝标 注引 晋 王羲之《临河叙》曰:“永和 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 会稽 山阴 之 兰亭,修禊事也。”宋 张耒《和周廉彦》诗:“修禊 洛 滨期一醉,天津春浪緑浮堤。”冰心《寄小读者》二三:“三月三日是古人修禊节,也便是我们绝好的野餐时期。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余韵,而且有趣。”按古人临水修禊不只行于春季三月,亦有行于秋季七月者,然以春禊为常
    • 5.
      元巳释义: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自 三国 魏 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汉 张衡《南都赋》:“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軫,祓于阳濒。”自 三国 魏 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文选·沉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诗》:“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张铣 注:“元巳,上巳也。”
    • 6.
      养花天释义:指暮春牡丹开花时节。因天多轻云微雨,适宜养花,故称。
    • 7.
      卿月释义:月亮的美称。亦借指百官。语出《书·洪范》:“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孔 传:“卿士各有所掌,如月之有别。”孔颖达 疏:“卿士分居列位,惟如月也。”唐 岑参《西河太守杜公挽歌》:“惟餘卿月在,留向 杜陵 悬。”唐 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赴阙下》诗:“卿月昇金掌,王春度玉墀。”浦起龙 心解:“卿月昇,恩命起召也。”清 赵翼《述庵司寇新刻大集兼怀亡友璞函》诗:“即今奏凯十五年,卿月崇班已屡迁。”
    • 8.
      吴娃释义:吴 地美女。《文选·枚乘<七发>》:“使 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 娃、閭娵、傅予 之徒……嬿服而御。”李善 注:“皆美女也。”《资治通鉴·周赧王二十年》:“主父 初以长子 章 为太子,后得 吴娃,爱之。”胡三省 注:“吴 娃…… 吴 楚 之间谓美女曰娃。”清 方文《赠万年少》诗:“挟瑟 吴 娃媚,临书 魏 傅工。”鲁迅《无题》诗:“皓齿 吴 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
    • 9.
      土利释义:⒈指土地上的出产。 《左传·襄公九年》:“大国不加德音,而乱以要之,使其鬼神不获歆其禋祀,其民人不获享其土利。”⒉指耕种等事。汉 袁康《越绝书·吴人内传》:“王者以下至於庶人,非暮春中夏之时,不可以种五穀,兴土利。”
    • 10.
      外仆释义:⒈古代官名。 掌管国君和大臣临时止宿、停留处所等事务。《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子产 相 郑伯 以如 楚,不为坛。外僕言曰:‘昔先大夫相先君适四国,未尝不为坛;自是至今,亦皆循之。今子草舍,无乃不可乎?’”杜预 注:“外僕,掌次舍者。”杨伯峻 注:“外僕,官名,职主为坛及舍者。”⒉借指掌管留止住次的人员。唐 王维《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宴集序》:“于是外僕告次,兽人献鲜。”
    • 11.
      孤櫂释义:亦作“孤棹”。独桨。借指孤舟。唐 长孙佐辅《杭州秋日别故友》诗:“独随孤櫂去,何处更同衾。”宋 徐铉《送黄秀才姑熟辟命》诗:“水云孤棹去,风雨暮春寒。”明 姚潜《叶南屏田梅岑携樽过访同家舒恭侄赋》诗:“孤棹愁中去,清歌醉后听。”柳亚子《为香凝先生题画》诗:“缘溪孤櫂夷犹去,人与归鸦共渺绵。”
    • 12.
      宿雨释义:⒈夜雨;经夜的雨水。隋 江总《诒孔中丞奂》诗:“初晴原野开,宿雨润条枚。”明 吴本泰《西湖竹枝词》:“宿雨半收晴不稳,恼人最是鵓鳩啼。”刘半农《回声》诗:“微风吹动了树上的宿雨,冷冰冰的向他头上滴着。”⒉久雨;多日连续下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我同 述农 走到江边一看,是夜宿雨初晴,一轮明月东方升起,照得那浩荡江波,犹如金蛇万道一般。”胡怀深《暮春野行》诗:“宿雨昨宵霽,万木浄如洗。”
    • 13.
      少日释义:⒈不多日;数日。《太平广记》卷三一八引 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甄冲》:“至家少日而染病,遂亡。”《南史·褚彦回传》:“悉与亲游噉,少日便尽。”宋 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兢(李兢)至 湖南,少日遂卒。”⒉年少之时。宋 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词:“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金 元好问《出山》诗:“少日漫思为世用,中年直欲伴僧閒。”清 纳兰性德《湘灵鼓瑟》词:“忆少日清狂,花间马上,软风斜照。”
    • 14.
      彩服释义:⒈犹彩衣。指孝养父母。明 陈汝元《金莲记·归田》:“两儿游宦,谁娱彩服於堂前?”清 周亮工《延医不得寄舍弟靖公》诗:“乱里弓衣怜幼弟,危途彩服媿双亲。”参见“彩衣”。⒉彩色服色。亦借指穿彩服的官员。唐 杜甫《和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棣华晴雨好,綵服暮春宜。”仇兆鳌 注:“棣华比其弟,綵服兼诸公。”唐 杜甫《和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綵服,有职者之服。”明 刘基《南陵崔氏思梅诗》:“昔来梅花下,綵服辉清尊。”⒊犹彩衣。谓彩衣以娱亲。唐 杜甫《入奏行》:“绣衣春当霄汉立,綵
    • 15.
      拾翠释义: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后多指妇女游春。语出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或採明珠,或拾翠羽。”南朝 梁 纪少瑜《游建兴苑》诗:“踟蹰怜拾翠,顾步惜遗簪。”唐 吴融《闲居有作》诗:“踏青堤上烟多緑,拾翠江边月更明。”元 赵善庆《落梅春·暮春》曲:“寻芳宴,拾翠游,杏花寒禁烟时候。”清 纳兰性德《踏莎美人·清明》词:“拾翠归迟,踏青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
    • 16.
      放野释义:⒈放逐于野。汉 刘向《列女传·齐威虞姬》:“伯奇 放野,申生 被患,孝顺至明,反以为残。”⒉撒野,粗鲁没礼貌。巴人《姜尚公老爷列传》七:“娘儿们不敢放野,抛头露面到路上屋外来说话。”⒊犹放牧。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商州 牛多得很,到冬季里,荒山坡上一群一群放野。”⒋我国西南 苗 彝 等族的一种风俗。暮春三月,未婚的青年男女在野外月光下歌舞,相爱者即结为夫妻。清 魏祝亭《荆南苗俗记》:“俗以三月三放野,又名跳月。未婚者悉盛服往野外,环山箕踞坐,男女各成列,更番歌,截竹为筒吹以和,音动山谷。女先唱
    • 17.
      晚春释义:春季的末期;暮春。
    • 18.
      暗绿稀红释义:犹言绿肥红瘦。 形容叶盛花稀的暮春景象。
    • 19.
      望拜释义:⒈远远望见即行叩拜。言极其恭敬。《战国策·齐策三》:“颠蹶之请,望拜之謁,虽得则薄矣。”唐 曹唐《暮春戏赠吴瑞公》诗:“年少英雄好丈夫,大家望拜执金吾。”宋 苏轼《赠潘谷》诗:“那知望拜马蹄下,胸中一斛泥与尘。”⒉遥望拜祭。《史记·孝武本纪》:“於是天子遂东,始立 后土祠 汾阴 脽上,如 宽舒 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汉书·礼乐志》:“以正月上辛用事 甘泉 圜丘……天子自竹宫而望拜。”元《日损斋笔记·辩史》:“请以十月神州地祇之祭易夏至方丘之祭者三人,请上不亲祠而通爟火於禁中望拜者一人。”
    • 20.
      杪春释义:暮春。

暮春造句

1.暮春时节,天气已很暖和了。

2.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3.暮春时节,松林中间开出棕黄色的花。渐渐茶花谢了,果实结在松针下,就像一个个小铃销。

4.暮春三月,江南已是草长莺飞,遍地美景了。

5.暮春三月,清晨的长江上烟雾迷茫,有如仙境,江边繁花似锦,争芳斗艳,这江南美景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6.时值暮春,清风拂面,似有阵阵暖意拂上心头。极目远眺,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让人迷醉其中。青河堤岸柳依依,倒影水中,宛如绝尘艳丽的少女,尽现千娇百媚。

暮春(much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暮春是什么意思 暮春读音 怎么读 暮春,拼音是mù chūn,暮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暮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