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徒卒 徒卒的意思

徒卒

简体徒卒
繁体
拼音tú zú
注音ㄊㄨˊ ㄗ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ú,(1) 步行。【组词】:徒步。徒涉。(2) 空。【组词】:徒手。(3) 白白地。【组词】:徒然。徒劳无益。(4) 只;仅仅。【组词】:家徒四壁。(5) 从事学习的人。【组词】:徒弟。徒工。学徒。师徒。(6)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组词】:信徒。教徒。党徒。(7) 人(多指坏人)。【组词】:匪徒。暴徒。赌徒。叛徒。(8)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组词】:徒刑。

zú cù,(1) 兵。【组词】:士卒。小卒。兵卒。(2) 旧称差役。【组词】:走卒。(3) 死亡。【组词】:病卒。生卒年月。(4) 完毕,终了。【例句】:卒岁(度过一年)。卒业(毕业)。(5) 终于。【组词】:卒胜敌军。 ◎ 同“猝”。

基本含义

指没有武器、没有装备的士兵或部队。

徒卒的意思

徒卒 [tú zú]

1. 步兵。泛指兵卒。

徒卒 引证解释

⒈ 步兵。泛指兵卒。

《左传·哀公十一年》:“冉有 以 武城 人三百为己徒卒。”
《列子·汤问》:“肆咤则徒卒百万,视撝则诸侯从命。”
《三国志·魏志·赵俨传》:“今贼围素固,水潦犹盛。我徒卒单少,而 仁 隔絶不得同力,此举适所以弊内外耳。”


徒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陈释义:亦作“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左传·昭公元年》:“为五陈以相离,两於前,伍於后,专为右角,参为左角,偏为前拒。”杨伯峻 注:“两、伍、专、参、偏皆陈名。此步兵阵法,其详已不可知……疑此五阵,乃诱敌之陈,其徒卒必少,或以徒卒之数为阵名。”《宋史·兵志九》:“天地五行之数不过五,五阵之变,出於自然。”
    • 2.
      徒候释义:徒卒候吏。泛指地位低下的吏卒。
    • 3.
      徒兵释义:⒈步兵。《左传·隐公四年》:“诸侯之师败 郑 徒兵,取其禾而还。”《史记·晋世家》:“献 楚 俘於 周,駟介百乘,徒兵千。”宋 苏轼《策别》之十三:“今 江 淮 之间,又有发运,禄赐之厚,徒兵之众,其为费岂可胜计哉。”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四节:“封建政治制度在慢慢建立起来。军制最为明显。甲士和车战降到次要地位,徒兵和野战上升到主要地位。”⒉步卒所执的兵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兵、甲楯之数。”杨伯峻 注:“此两兵字皆指兵器,车上之战士与车下之徒卒所执兵器不同,故云车兵徒
    • 4.
      徒卒释义:步兵。泛指兵卒。《左传·哀公十一年》:“冉有 以 武城 人三百为己徒卒。”《列子·汤问》:“肆咤则徒卒百万,视撝则诸侯从命。”《三国志·魏志·赵俨传》:“今贼围素固,水潦犹盛。我徒卒单少,而 仁 隔絶不得同力,此举适所以弊内外耳。”
    • 5.
      徒甲释义:徒卒和甲士。
    • 6.
      正夫释义:正卒,常备的徒卒。《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孙 使正夫助之。”
    • 7.
      甸徒释义:古代六十四井为甸,按甸为军赋、田役征发的徒卒为“甸徒”。
    • 8.
      被练释义:古代徒兵的一种披在甲外的练袍。亦借指披练袍的徒兵。《左传·襄公三年》:“使 邓廖 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 吴。”杜预 注:“组甲、被练,皆战备也……被练,练袍。”孔颖达 疏:“被是被覆衣著之名,故以为练袍,被於身上。”一说,被练即是由熟丝穿缀甲片而成的甲衣。亦指穿这种甲衣的徒卒。杨伯峻 注:“贾逵 则以为‘以帛缀甲,步卒服之’。考之《吕氏春秋·去尤篇》:‘邾 之故法,为甲裳以帛。’……由此观之,贾 説有据。练是煮熟之生丝,柔软洁白,用以穿甲片成甲衣。”晋 左思《吴都赋》:“出车槛槛,被练鏘鏘。”《宋书
    • 9.
      郊保释义:⒈郊外的小城堡。保,同“堡”。《左传·襄公八年》:“焚我郊保,冯陵我城郭。”杨伯峻 注:“保,今作堡。筑土为城,犹近代之土寨。郊保,郊外之小城堡。”⒉指守卫郊外小城堡的徒卒。《左传·襄公九年》:“﹝ 宋 乐喜 ﹞使 华臣 具正徒,令隧正纳郊保,奔火所。”
    • 10.
      除徒释义:清除道路的徒卒。《左传·昭公十二年》:“三月,郑简公 卒。将为葬除,及 游氏 之庙,将毁焉。子大叔 使其除徒执用以立,而无庸毁。”《左传·昭公十八年》:“使除徒陈於道南庙北。”

徒卒(tuz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徒卒是什么意思 徒卒读音 怎么读 徒卒,拼音是tú zú,徒卒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徒卒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