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可信 可信的意思
xìn

可信

简体可信
繁体
拼音kě xìn
注音ㄎㄜˇ ㄒ一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ě kè,(1) 允许。【组词】:许可。认可。宁可。(2) 能够。【组词】: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3) 值得,认为。【组词】: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4) 适合。【组词】:可身。可口。可体。(5) 尽,满。【组词】:可劲儿干。(6) 大约。【组词】: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8) 表示强调。【组词】:他可好了。(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可同意?(11) 姓。 ◎ 〔可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xìn shēn,(1) 诚实,不欺骗。【组词】: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2) 不怀疑,认为可靠。【组词】:信任。信托。信心。信念。(3) 崇奉。【组词】:信仰。信徒。(4) 消息。【组词】:信息。杳无音信。(5) 函件。【组词】:信件。信笺。信鸽。信访。(6) 随便,放任。【例句】:信手(随手)。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信笔。信意。(7) 同“芯”。(8) 姓。(1) 同“伸”,舒展开。(2) 同“伸”,表白。

基本含义

指值得相信或可靠的。

可信的意思

可信 [kě xìn]

1. 可以相信;可以信赖。

[believable; creditable;]


国语词典

可信 [kě xìn]

⒈ 值得信赖。

如:「按常理推断,他的说词应是可信的。」

可托

可疑


可信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可疑释义:值得怀疑:形迹可疑。

可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信以传信,疑以传疑释义:可信的,就作为可信的留传下去。
    • 2.
      三暗释义:三件不明智之事。指用兵作战时,派遣没有战斗力和不可信任的人去防守﹑出战和探察敌情。
    • 3.
      三闇释义:三件不明智之事。指用兵作战时,派遣没有战斗力和不可信任的人去防守、出战和探察敌情。
    • 4.
      不容置疑释义: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 5.
      侃侃凿凿释义:形容所说的道理理直气壮而又确凿可信。
    • 6.
      信以为本释义:信:诚实。 以诚实可信作为处世的根本。指言行要遵守信用。
    • 7.
      信信释义:⒈连宿四夜。 ⒉谓信其可信者。⒊舒张貌。信,通“伸”。
    • 8.
      信据释义:确凿可信的证据。
    • 9.
      信誓旦旦释义:誓言诚挚可信。《诗经·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旦旦:诚恳的样子。
    • 10.
      删诗释义:指孔子删《诗》之说。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后世以司马迁去古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唐孔颖达于《诗谱序疏》中称:“如《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録不容十分去九,马迁言古诗三千餘篇,未可信也。”更有甚者,如清崔述则以《论语》有“诗三百”之语,断言“当孔子之时,已止此数,非自孔子删之而后为三百也。”考今存《诗经》三百零五篇内容,历岁久远,布地辽
    • 11.
      十诫释义:⒈佛教沙弥的十种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歌舞观听、不眠坐高广严丽床座、不食非时食、不蓄金银宝。 ⒉希腊语DékaLógoi意译。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基本诫命。传为上帝在西奈山上授予摩西,共十条:除耶和华外不可信别的神;不可造偶像,拜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当守安息日为圣日;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贪恋他人的财物。各教派在条文的具体写法上稍异。参阅《圣经·出埃及记》。⒊摩尼教戒律之一。即:不拜偶像;不谎语;不贪;不杀;不淫;不盗;不诈伪或
    • 12.
      可信度释义:值得信赖的程度:提高可信度。
    • 13.
      可靠释义:⒈可以信赖依靠:他忠诚老实,为人很可靠。⒉真实可信:这个消息可靠不可靠?
    • 14.
      叵信释义:不可信。
    • 15.
      哉生魄释义: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此日月始缺,即始生月魄。月魄,月黑无光的部分。《书·康诰》:“惟三月哉生魄,周公 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 洛。”孔 传:“周公 摄政七年三月,始生魄,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清 王韬《瓮牖馀谈·犹太古历说》:“古史之可信者莫如《尚书》,所纪之日,或曰哉生魄,或曰旁死魄,或曰既望,或曰朏,盖亦从目测验,而罕用朔日者。”参阅 王国维《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
    • 16.
      图録释义:同“图籙”。 汉 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奕世载德,名昭图録。”《新唐书·窦威传》:“李 氏名在图録,天所啟也。”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必若图録有徵,符命可信,则吾亦尝略读纬书矣。”
    • 17.
      塞思黑释义:满语音译。旧说是猪的意思。但按《五体清文鉴》及《清文总汇》,与“塞思黑”音近的满语词意为讨人厌或可厌之人。旧说不可信。《清史稿·世宗纪》:“﹝ 雍正 四年五月﹞乙巳,改 胤禟 名 塞思黑,拘於 保定 ……﹝八月﹞丁亥,李紱 奏 塞思黑 卒於 保定。”鲁迅《准风月谈·抄靶子》:“雍正 皇帝要除掉他的弟兄,就先行御赐改称为‘阿其那’与‘塞思黑’,我不懂 满洲 话,译不明白,大约是‘猪’和‘狗’罢。”参阅 富丽《“阿其那”、“塞思黑”新解》(《文史》第十辑)。
    • 18.
      太史公释义:汉 司马谈 为太史令,子 迁 继之,《史记》中皆称“太史公”。其说不一:(1)太史公为官名,汉武帝 时置,因位在丞相之上,与三公相等,故称。(2)司马谈 为太史令,司马迁 尊其父,故称。(3)太史令掌天文图书等,古代主天官者皆上公,故沿旧名而称之。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谈 为太史公”三家注。综上当以第三说较为可信。后世多以“太史公”称 司马迁。
    • 19.
      差缪释义:差谬。 《鹖冠子·天则》:“差繆之间,言不可合。”《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五年》:“﹝ 魏 主 珪 ﹞疑羣臣左右皆不可信,每百官奏事至前,追记其旧恶,輒杀之;其餘或颜色变动,或鼻息不调,或步趋失节,或言辞差繆,皆以为怀恶在心,发形於外,往往手击杀之。”
    • 20.
      师人释义:⒈兵士。《左传·宣公十二年》:“申公巫臣 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魏书·韩麒麟传》:“后参征南 慕容白曜 军事,进攻 升城,师人多伤。”唐 白居易《与昭义军将士敕书》:“孟之阳 是朕信臣,为国良将,威略可以摄兇孽,慈和可以牧师人。”⒉指占卜、星相等术士。《水浒传》第六一回:“你妇人家省得甚么,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古祸出师人口,必主吉凶。”

可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信以传信,疑以传疑释义:可信的,就作为可信的留传下去。
    • 2.
      三暗释义:三件不明智之事。指用兵作战时,派遣没有战斗力和不可信任的人去防守﹑出战和探察敌情。
    • 3.
      三闇释义:三件不明智之事。指用兵作战时,派遣没有战斗力和不可信任的人去防守、出战和探察敌情。
    • 4.
      不容置疑释义: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 5.
      侃侃凿凿释义:形容所说的道理理直气壮而又确凿可信。
    • 6.
      信以为本释义:信:诚实。 以诚实可信作为处世的根本。指言行要遵守信用。
    • 7.
      信信释义:⒈连宿四夜。 ⒉谓信其可信者。⒊舒张貌。信,通“伸”。
    • 8.
      信据释义:确凿可信的证据。
    • 9.
      信誓旦旦释义:誓言诚挚可信。《诗经·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旦旦:诚恳的样子。
    • 10.
      删诗释义:指孔子删《诗》之说。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后世以司马迁去古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唐孔颖达于《诗谱序疏》中称:“如《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録不容十分去九,马迁言古诗三千餘篇,未可信也。”更有甚者,如清崔述则以《论语》有“诗三百”之语,断言“当孔子之时,已止此数,非自孔子删之而后为三百也。”考今存《诗经》三百零五篇内容,历岁久远,布地辽
    • 11.
      十诫释义:⒈佛教沙弥的十种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歌舞观听、不眠坐高广严丽床座、不食非时食、不蓄金银宝。 ⒉希腊语DékaLógoi意译。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基本诫命。传为上帝在西奈山上授予摩西,共十条:除耶和华外不可信别的神;不可造偶像,拜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当守安息日为圣日;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贪恋他人的财物。各教派在条文的具体写法上稍异。参阅《圣经·出埃及记》。⒊摩尼教戒律之一。即:不拜偶像;不谎语;不贪;不杀;不淫;不盗;不诈伪或
    • 12.
      可信度释义:值得信赖的程度:提高可信度。
    • 13.
      可靠释义:⒈可以信赖依靠:他忠诚老实,为人很可靠。⒉真实可信:这个消息可靠不可靠?
    • 14.
      叵信释义:不可信。
    • 15.
      哉生魄释义: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此日月始缺,即始生月魄。月魄,月黑无光的部分。《书·康诰》:“惟三月哉生魄,周公 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 洛。”孔 传:“周公 摄政七年三月,始生魄,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清 王韬《瓮牖馀谈·犹太古历说》:“古史之可信者莫如《尚书》,所纪之日,或曰哉生魄,或曰旁死魄,或曰既望,或曰朏,盖亦从目测验,而罕用朔日者。”参阅 王国维《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
    • 16.
      图録释义:同“图籙”。 汉 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奕世载德,名昭图録。”《新唐书·窦威传》:“李 氏名在图録,天所啟也。”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必若图録有徵,符命可信,则吾亦尝略读纬书矣。”
    • 17.
      塞思黑释义:满语音译。旧说是猪的意思。但按《五体清文鉴》及《清文总汇》,与“塞思黑”音近的满语词意为讨人厌或可厌之人。旧说不可信。《清史稿·世宗纪》:“﹝ 雍正 四年五月﹞乙巳,改 胤禟 名 塞思黑,拘於 保定 ……﹝八月﹞丁亥,李紱 奏 塞思黑 卒於 保定。”鲁迅《准风月谈·抄靶子》:“雍正 皇帝要除掉他的弟兄,就先行御赐改称为‘阿其那’与‘塞思黑’,我不懂 满洲 话,译不明白,大约是‘猪’和‘狗’罢。”参阅 富丽《“阿其那”、“塞思黑”新解》(《文史》第十辑)。
    • 18.
      太史公释义:汉 司马谈 为太史令,子 迁 继之,《史记》中皆称“太史公”。其说不一:(1)太史公为官名,汉武帝 时置,因位在丞相之上,与三公相等,故称。(2)司马谈 为太史令,司马迁 尊其父,故称。(3)太史令掌天文图书等,古代主天官者皆上公,故沿旧名而称之。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谈 为太史公”三家注。综上当以第三说较为可信。后世多以“太史公”称 司马迁。
    • 19.
      差缪释义:差谬。 《鹖冠子·天则》:“差繆之间,言不可合。”《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五年》:“﹝ 魏 主 珪 ﹞疑羣臣左右皆不可信,每百官奏事至前,追记其旧恶,輒杀之;其餘或颜色变动,或鼻息不调,或步趋失节,或言辞差繆,皆以为怀恶在心,发形於外,往往手击杀之。”
    • 20.
      师人释义:⒈兵士。《左传·宣公十二年》:“申公巫臣 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魏书·韩麒麟传》:“后参征南 慕容白曜 军事,进攻 升城,师人多伤。”唐 白居易《与昭义军将士敕书》:“孟之阳 是朕信臣,为国良将,威略可以摄兇孽,慈和可以牧师人。”⒉指占卜、星相等术士。《水浒传》第六一回:“你妇人家省得甚么,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古祸出师人口,必主吉凶。”

可信造句

1.这种人命关天的事,千万不可信口开河,随意诬赖人。

2.任何事情都要用脑筋好好想一想,道听途说的东西切不可信以为真。

3.像他这种大言不惭的人,说话连一点可信度也没有。

4.对于德国平淡无奇的大选有一些看似可信的解释。

5.他把他看得那么不可信,提防之严,无以复加。

6.他是个欺世盗名,混淆视听,不可信任的人。

7.我觉得他的说法言过其实,不尽可信

8.信用是可信任度,可信任度越高,它受相信,值得托付的程度越高。所以它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9.毕竟语言,在于现下时代,可信度已经不那么被人认同,所以行为上的维护程度,才是在乎一件事物的判断标准。

10.要让人相信你,不需要说太多,说得越多越假,关键是你怎么做,不然说再多都是废话,一点可信度都没有。

11.央视的天气预报是可信的。

12.这个解释似乎十分可信,因为海洋深处的压力非常巨大。

13.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

14.读性情开朗的书,可信手翻阅,也可一边看电视一边读。

15.转身离开,无需质问,心里告诉自己,感谢他让我又成长,他只是代表他,别的朋友依然可信

16.可信,至少他放开你,他为你想过,远比那些明明不爱却来着不放的男人好。

17.或许这世上真没可信的人,但我仍相信友情。

18.女人说话声调低一点,男人声调高一点,会让人感觉更可信。这是最新的研究表明的。

19.现实就是现实,小说,电影,那都是写作的空想,边写出来的,高与生活,人的谎言,就是胡言乱语,不可信

20.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可信(kex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可信是什么意思 可信读音 怎么读 可信,拼音是kě xìn,可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可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