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zhòng,(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组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组词】:暗中。房中。中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例句】: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组词】:在研究中。(5) 特指“中国”。【组词】:中式。中文。(6) 适于,合于。【组词】:中看。(1) 恰好合上。【组词】: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2) 受到,遭受。【组词】:中毒。中计。(3) 科举考试被录取。【组词】:中举。中状元。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rén,(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组词】:人类。(2) 别人,他人。【例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例句】:丢人,文如其人。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1. 先秦时还没有“中国人民1”这个词,当时“中国”和“人民”都是单独使用,词义也不同于今天。 “中国”本意是指京城,如《诗经·大雅·民劳》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诗传就训释为:“中国,京师也。”后来,“中国”也引申指中原地区、天下之中心等。而“人”与“民”,在先秦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民,众萌也。”那么,“中国人民”作为完整独立的语音单位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呢?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山西、山东、江南、塞北等地的物产,“皆中国人民所喜爱”。这里的“中国人民”,虽与先秦时的意义并无大差别,但它却第一次将两者连在一起…。
1.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仰首伸眉的日子。
2.鲁迅有感于中国人民愚昧和麻木,很需要做发聋振聩的启蒙工作,于是他放弃学医,改用笔来战斗。
3.中国人民将坚定不渝地支持世界上被压迫人民反对侵略的正义斗争。
4.中国人民正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5.作为一个才高意广的科学家,他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尊敬。
6.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枯木朽株齐上阵,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
7.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并不只是楚囚对泣,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日。
8.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横扫千军,直捣敌人的老窝。
9.对敌人的诡计,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洞烛其奸的。
10.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踏上现代化建设的征途。
11.穷当益坚,中国人民有声气,这样那样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12.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舍身为国的英雄事迹,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敬颂。
13.中国人民同外来侵略者永远誓不两立。
14.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定能长风破浪,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15.饱经忧患的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16.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广大人民群众骨肉相连。
17.中国人民受列强欺侮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18.伟大的毛主席和万众一心的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侵略军,让中国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富国。
19.全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誓将一切侵略者消灭干净。
20.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们国家的万里长城,担负着保卫祖国领土和保卫“四化”建设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