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丙夜 丙夜的意思
bǐng

丙夜

简体丙夜
繁体
拼音bǐng yè
注音ㄅㄧㄥˇ ㄧㄝ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ǐng,(1) 天干的第三位,用作顺序第三的代称。(2) 火的代称(五行中“丙”、“丁”属火)。【例句】:付丙(把信件等烧掉)。

yè, ◎ 天黑的时间,与“日”或“昼”相对。【组词】:夜晚。日日夜夜。夜阑(夜将尽时)。夜盲。夜幕。夜宵。夜话。夜袭。夜行(xíng )。夜战。

基本含义

指夜晚非常寒冷。

丙夜的意思

丙夜 [bǐng yè]

1. 三更或半夜的时候。

[midnight;]

丙夜 引证解释

⒈ 三更时候,为晚上十一时至翌日凌晨一时。

《南史·梁纪中》:“祀南郊……先是一日丙夜,南郊令 解涤之 等到郊所履行,忽闻异香三随风至。”
宋 陆游 《书雨》诗:“仲冬候始寒,丙夜天正黑。”
清 昭槤 《啸亭续录·鲍双五侍郎》:“余邸既遭回禄,公每劝宜急修葺,以存国体,至丙夜修书,洋洋数千语以责之。”


国语词典

丙夜 [bǐng yè]

⒈ 半夜子时。即午夜十一时、十二时。

《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序》:「太宗尝曰:『朕思天下事,丙夜不安枕。』」
清·李渔〈秦淮健儿传〉:「民家有犊,丙夜往盗之。」


丙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夜释义:四更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新唐书·天文志二》:“﹝ 太和 ﹞九年六月丁酉,自昏至丁夜,流星二十餘,纵横出没,多近天汉。”《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自甲夜至五鼓”元 胡三省 注:“夜有五更:一更为甲夜,二更为乙夜,三更为丙夜,四更为丁夜,五更为戊夜。”清 王晫《今世说·文学》:“﹝ 包饮和 ﹞每丁夜渡江。”
    • 2.
      三鼓释义:⒈渭三度击鼓。《左传·庄公十年》:“齐 人三鼓。”宋 杨万里《仲良见和再和谢焉》诗:“吾才三鼓竭,君思九江宽。”⒉三更。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汉 魏 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红楼梦》第一回:“那天已交三鼓,二人方散。”清 昭槤《啸亭杂录·马僧》:“未三鼓,公起视,自饲马。”
    • 3.
      乙夜释义:二更时候,约为夜间十时。《后汉书·百官志三》“左右丞”刘昭 注引 蔡质《汉仪》:“凡中宫漏夜尽,鼓鸣则起,鐘鸣则息,卫士甲乙徼相传。甲夜毕,传乙夜,相传尽五更。”《旧唐书·李百药传》:“杂以文咏,间以玄言,乙夜忘疲,中宵不寐。”《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羲 兄弟默然不从,自甲夜至五鼓”元 胡三省 注:“夜有五更:一更为甲夜,二更为乙夜,三更为丙夜,四更为丁夜,五更为戊夜。”清 赵翼《邸抄》诗之二:“由来乙夜观今古,总作旋枢布政优。”
    • 4.
      戊夜释义:指五更的时候。 《梁书·武帝纪下》:“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輟手,燃烛侧光,常至戊夜。”《新唐书·奸臣传下·崔胤》:“与饮,命宫人为舞剑曲,戊夜乃出。”《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自甲夜至五鼓”元 胡三省 注:“夜有五更:一更为甲夜,二更为乙夜,三更为丙夜,四更为丁夜,五更为戊夜。”参见“五夜”。
    • 5.
      景夜释义:丙夜,夜三更时。
    • 6.
      甲夜释义:初更时分。《东观汉记·明帝纪》:“甲夜读众书,乙更尽乃寐。”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汉 魏 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自甲夜至五鼓,爽 乃投刀於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胡三省 注:“甲夜,初夜也。”参见“五夜”。

丙夜(bingy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丙夜是什么意思 丙夜读音 怎么读 丙夜,拼音是bǐng yè,丙夜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丙夜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