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 [cì dì]
1. 次序。
例宋江…次第渡过黄河北岸。——《水浒传》
英[ order; sequence; ]
2. 排场,有气派。
例甚是次第。——《醒世恒言》
英[ a show of extravagance; ]
3. 情形;景况。
例有一座名园?唤做会节园,甚次第?——《清平山堂话本》
英[ condition; ]
4. 依一定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例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一)》
次第花开。
英[ one after another; ]
次第 引证解释
⒈ 等第。
引《战国策·韩策一》:“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次第,今有所求,此我将奚听乎?”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以种类为篇章,持优劣为次第。”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你们三位的次第,是我辈品题出来的;如今我辈的次第,也要三位品题。”
⒉ 次序;顺序。
引《诗·大雅·行苇》“序宾以贤” 汉 郑玄 笺:“谓以射中多少为次第。”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一》:“次第明甚,不可乱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诗》之次第,首《国风》,次《雅》,次《颂》。”
⒊ 依次。
引《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及 卫太子 败, 齐怀王 又薨, 旦 自以次第当立,上书求入宿卫。”
唐 刘禹锡 《秋江晚泊》诗:“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宋 陆游 《书事》诗:“闻道舆图次第还, 黄河 依旧抱 潼关。”
《老残游记》第八回:“车夫等人次第出来。”
⒋ 排比编次。
引《后汉书·刘陶传》:“帝殊不悟,方詔 陶 次第《春秋》条例。”
唐 元结 《文编序》:“乃次第近作,合於旧编。”
《元史·刑法志序》:“今按其实,条列而次第之,使后世有以考其得失,作《刑法志》。”
⒌ 条理;头绪。
引《南齐书·周山图传》:“知卿绥边抚戎,甚有次第,应变策略,悉以相委。”
《水浒传》第十七回:“太守问我贼人消息,我回覆道:‘未见次第,不曾获得。’”
⒍ 规模。
引宋 杨万里 《题严州新堂》诗:“新堂略有次第否?忙里从公一来覷。”
金 王若虚 《赵州齐参谋新修悟真庵记》:“予数以事至 赵,始也闻其经营,再则睹其次第,三则及其成就焉。”
⒎ 齐整;有排场。
引《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那四司六局秪应供过的人,都在堂下,甚次第。”
《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 刘奇、刘方 二人﹞讨了两房家人,两个小厮,动用器皿傢伙,甚是次第。”
⒏ 犹常态。
引汉 刘桢 《赠徐干》诗:“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唐 王建 《白紵歌》:“美人醉起无次第,堕釵遗珮满中庭。”
⒐ 犹规则,规矩。
引唐 刘禹锡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诗:“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居中中地行近前来,依次第覷着 张生 大人般拜。”
⒑ 犹光景,情形。
引唐 刘禹锡 《寄杨八寿州》诗:“圣朝方用敢言者,次第应须旧諫臣。”
宋 李清照 《声声慢》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⒒ 顷刻,转眼。
引唐 白居易 《观幻》诗:“次第花生眼,须臾烛遇风。”
元 乔吉 《小阳关》曲:“次第明月圆,容易彩云散。”
⒓ 紧急,急速。
引宋 徐集孙 《湖上》诗:“数日不来湖上看,西风次第水苍茫。”
元 陈德载 《栽桂》诗:“云边移得数株来,人老花应次第开。”
国语词典
次第 [cì dì]
⒈ 次序、依次。
引《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离三江口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
《老残游记·第八回》:「车夫等人次第出来,方才从石壁缝里把子平拉出。」
近序次 顺序 次序
⒉ 接著、转眼。
引南唐·冯延巳〈忆江南·今日相逢花未发〉词:「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
⒊ 形容迅速。
引唐·白居易〈观幻〉诗:「次第花生眼,须臾烛过风。」
⒋ 规模。
引《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每年燕山市井,如东京制造,到己酉岁方成次第。」
⒌ 眉目、头绪。
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他明日回话,必有个次第。」
《水浒传·第一七回》:「太守问我贼人消息,我回复道:『未见次第,不曾获的。』」
⒍ 光景。
引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依次释义:按照次序:依次入座。依次就诊。
- 2.
序次释义:⒈顺序按年龄序次排列。⒉指篇章的排列顺序。
- 3.
次序释义: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按照次序入场。 这些文件已经整理过,不要把次序弄乱了。
- 4.
顺序释义:⒈次序:顺序紊乱。顺序颠倒。⒉顺着次序:顺序前进。顺序退场。
- 5.
顺次释义:挨着次序:顺次排列。顺次入座。
次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体释义:⒈指《诗经》的风、雅、颂三体。《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唐 孔颖达 疏:“诸诗未有一篇之内备有风、雅、颂,而此篇独有三体者。”⒉指 唐 诗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宋 周弼 有《三体唐诗》六卷,即选此三体。⒊指 唐 人赋诗唱和的三体。清 金埴《不下带编》卷三:“今人概言和韵,而不知 唐 诗賡和有三体,一曰依韵,一曰次韵,一曰用韵。”原注:“依韵,用在一韵,不用其字。次韵,和元韵,效其次第。此创于 元、白,其集中曰次用本韵是也。又次韵亦曰步韵,曰踵韵。用韵,但用彼韵,不次先后。”⒋汉字的三种字体。在真
- 2.
三江口释义:⒈指 江苏省 吴江县 北,吴淞江、娄江、东江 分流处。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不知 越王 将选死士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屠我 吴国。”⒉指 湖南省 岳阳 北,洞庭湖 水入 长江 处。⒊指 湖北省 汉口 西。《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孔明 欣然从之,一同登舟,驾起帆檣,迤邐望 夏口 而进。离三江口 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⒋指 浙江 的 曹娥江、钱清江、浙江 三水于海口汇合处。见 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四·会稽县》。⒌指 云南、贵州、广西 三省之 南盘江、多衣江、九龙河 交汇处。《诗刊》
- 3.
三解脱门释义:三解脱门 出法界次第 解脱即自在之义也。
- 4.
中操释义:中曲。 《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贯歷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李善 注:“中操,操之中也。” 吕延济 注:“操,曲也……言次第歷其声至於中曲,叹息自激厉也。”详“ 中曲 ”。
- 5.
中斩释义:犹中断。 明 夏完淳《<续幸存录>自序》:“本朝中斩之由,莫不次第详尽。”龚振黄《青岛潮》第七章:“八年来患难支持之教育,不致从此中斩。”
- 6.
中第释义:⒈中等的等第。《通典·选举一》:“桓帝 建和 初,詔诸学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国明经试,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为中郎,中第十七人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为王家郎。”《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敬德 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至京,依秀才策问,唯得中第。”《新唐书·百官志三》:“博士教之,功多者为上第,功少者为中第,不勤者为下第。”⒉中等门第。《魏书·高允传》:“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第。”⒊中选。《晋书·夏侯湛传》:“泰始 中,举贤良,对策
- 7.
丹毫释义:⒈朱笔。 五代 谭用之《送丁道士归南中》诗:“服药几年期碧落,验符何处呪丹毫。”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二:“屋瓦自惊天自笑,丹毫圆折露华瀼。”⒉泛指笔。清 松琴《女学生入学歌》:“脂匳粉盒次第抛,伏案抽丹毫。”
- 8.
丹铅甲乙释义:指点校书籍,评定次第。
- 9.
丹黄甲乙释义:指点校书籍,评定次第。
- 10.
乙帐释义:《汉书·西域传赞》:“於是广开 上林 ……兴造甲乙之帐,络以 随 珠 和 璧,天子袭翠被、凭玉几,而处其中。 ”颜师古 注:“其数非一,以甲乙次第名之也。”《汉武故事》:“帷幕垂流苏,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杂错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御。”后因以“乙帐”指天子燕息之所。帐,帷幕。
- 11.
乱相乱体释义:属于佛教术语,世亲释四卷六页云:乱相、乱体、如其次第,许为色识、及非色识。
- 12.
五种禅释义:四念处、八背舍、九次第定、师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等五种。
- 13.
付法释义:⒈谓交付法司论罪。 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三:“襄州 胡延庆 得一龟,以丹漆书其腹曰‘天子万万年’以进之。凤阁侍郎 李昭德 以刀刮之并尽,奏请付法。则天 曰:‘此非恶心也。’捨而勿问。”《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博异记·张遵言》:“前者夜叉 牛叔良 等七人,为追 张遵言 不到,尽以付法。”⒉指传授佛法。《五灯会元·西天祖师·四祖优波毱多尊者》:“﹝尊者﹞復谓曰:如来 以大法眼藏次第传授,以至於我,今復付汝。听吾偈言: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付法已,乃踊身虚空,呈十八变,却
- 14.
仪曹释义:⒈官名。 掌礼乐制度。始置于 三国 魏 , 晋 沿之。 南朝 时为祠部属官。 北魏 为仪曹尚书, 北齐 仪曹属殿中尚书。 隋 置礼部,兼代前代祠部、仪曹之职。 炀帝 时改礼部员外郎为仪曹郎, 唐 初又改仪曹郎为礼部员外郎。参阅《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五》。⒉唐 以后礼部郎官的别称。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比参密命,弘益既多,乃贰仪曹,升擢惟允。” 宋 陆游 《跋<出疆行程>》:“予在仪曹,与之同廊。” 明 李东阳 《和侍郎尹公留别韵》之三:“ 瀛洲 无地不登仙,吏省仪曹次第迁。”⒊用
- 15.
伯仲之间释义: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 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 16.
伯埙仲箎释义:是中国的成语,解释: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 17.
伯埙仲篪释义: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 18.
佛知见释义:得此佛知见,有开示悟入之次第。
- 19.
修举释义:⒈兴复;恢复。宋 范仲淹《奏乞两府兼判》:“至岁终,具礼乐有所损益,或废坠有所修举,画一进呈。”《明史·叶昇传》:“在镇六年,边备修举,外寇不敢犯。”⒉推行。宋 王安石《上富相公书》:“某不肖,当朝廷选用才能、修举法度之时,不以罪废而蒙器使,此其幸固已多矣。”⒊举办;举行。明 张居正《乞崇圣学以隆圣治疏》:“今一应大典礼,俱已次第修举。”⒋谓事务处理及时、得当。《旧唐书·李渤传》:“少府监 裴通,职事修举,合考上中。”
- 20.
倡酬释义:亦作“倡酧”。 亦作“倡詶”。谓以诗词相酬答。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李虚己 侍郎字 公受,少从 江 南先达学作诗,后与 曾致尧 倡酬。”元 刘壎《隐居通义·邓月巢遗稿》:“予后公三十年而生,公不以辈行前予,雅相爱重,时与倡酬。”《玉娇梨》第十三回:“若有日与 白小姐 花前灯下次第倡酧,方是人生一快。”清 王鹏运《沁园春》词序:“今年 辛峯 来京度岁,倡詶之乐,雅擅一时。”
次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体释义:⒈指《诗经》的风、雅、颂三体。《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唐 孔颖达 疏:“诸诗未有一篇之内备有风、雅、颂,而此篇独有三体者。”⒉指 唐 诗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宋 周弼 有《三体唐诗》六卷,即选此三体。⒊指 唐 人赋诗唱和的三体。清 金埴《不下带编》卷三:“今人概言和韵,而不知 唐 诗賡和有三体,一曰依韵,一曰次韵,一曰用韵。”原注:“依韵,用在一韵,不用其字。次韵,和元韵,效其次第。此创于 元、白,其集中曰次用本韵是也。又次韵亦曰步韵,曰踵韵。用韵,但用彼韵,不次先后。”⒋汉字的三种字体。在真
- 2.
三江口释义:⒈指 江苏省 吴江县 北,吴淞江、娄江、东江 分流处。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不知 越王 将选死士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屠我 吴国。”⒉指 湖南省 岳阳 北,洞庭湖 水入 长江 处。⒊指 湖北省 汉口 西。《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孔明 欣然从之,一同登舟,驾起帆檣,迤邐望 夏口 而进。离三江口 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⒋指 浙江 的 曹娥江、钱清江、浙江 三水于海口汇合处。见 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四·会稽县》。⒌指 云南、贵州、广西 三省之 南盘江、多衣江、九龙河 交汇处。《诗刊》
- 3.
三解脱门释义:三解脱门 出法界次第 解脱即自在之义也。
- 4.
中操释义:中曲。 《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贯歷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李善 注:“中操,操之中也。” 吕延济 注:“操,曲也……言次第歷其声至於中曲,叹息自激厉也。”详“ 中曲 ”。
- 5.
中斩释义:犹中断。 明 夏完淳《<续幸存录>自序》:“本朝中斩之由,莫不次第详尽。”龚振黄《青岛潮》第七章:“八年来患难支持之教育,不致从此中斩。”
- 6.
中第释义:⒈中等的等第。《通典·选举一》:“桓帝 建和 初,詔诸学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国明经试,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为中郎,中第十七人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为王家郎。”《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敬德 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至京,依秀才策问,唯得中第。”《新唐书·百官志三》:“博士教之,功多者为上第,功少者为中第,不勤者为下第。”⒉中等门第。《魏书·高允传》:“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第。”⒊中选。《晋书·夏侯湛传》:“泰始 中,举贤良,对策
- 7.
丹毫释义:⒈朱笔。 五代 谭用之《送丁道士归南中》诗:“服药几年期碧落,验符何处呪丹毫。”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二:“屋瓦自惊天自笑,丹毫圆折露华瀼。”⒉泛指笔。清 松琴《女学生入学歌》:“脂匳粉盒次第抛,伏案抽丹毫。”
- 8.
丹铅甲乙释义:指点校书籍,评定次第。
- 9.
丹黄甲乙释义:指点校书籍,评定次第。
- 10.
乙帐释义:《汉书·西域传赞》:“於是广开 上林 ……兴造甲乙之帐,络以 随 珠 和 璧,天子袭翠被、凭玉几,而处其中。 ”颜师古 注:“其数非一,以甲乙次第名之也。”《汉武故事》:“帷幕垂流苏,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杂错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御。”后因以“乙帐”指天子燕息之所。帐,帷幕。
- 11.
乱相乱体释义:属于佛教术语,世亲释四卷六页云:乱相、乱体、如其次第,许为色识、及非色识。
- 12.
五种禅释义:四念处、八背舍、九次第定、师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等五种。
- 13.
付法释义:⒈谓交付法司论罪。 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三:“襄州 胡延庆 得一龟,以丹漆书其腹曰‘天子万万年’以进之。凤阁侍郎 李昭德 以刀刮之并尽,奏请付法。则天 曰:‘此非恶心也。’捨而勿问。”《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博异记·张遵言》:“前者夜叉 牛叔良 等七人,为追 张遵言 不到,尽以付法。”⒉指传授佛法。《五灯会元·西天祖师·四祖优波毱多尊者》:“﹝尊者﹞復谓曰:如来 以大法眼藏次第传授,以至於我,今復付汝。听吾偈言: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付法已,乃踊身虚空,呈十八变,却
- 14.
仪曹释义:⒈官名。 掌礼乐制度。始置于 三国 魏 , 晋 沿之。 南朝 时为祠部属官。 北魏 为仪曹尚书, 北齐 仪曹属殿中尚书。 隋 置礼部,兼代前代祠部、仪曹之职。 炀帝 时改礼部员外郎为仪曹郎, 唐 初又改仪曹郎为礼部员外郎。参阅《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五》。⒉唐 以后礼部郎官的别称。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比参密命,弘益既多,乃贰仪曹,升擢惟允。” 宋 陆游 《跋<出疆行程>》:“予在仪曹,与之同廊。” 明 李东阳 《和侍郎尹公留别韵》之三:“ 瀛洲 无地不登仙,吏省仪曹次第迁。”⒊用
- 15.
伯仲之间释义: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 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 16.
伯埙仲箎释义:是中国的成语,解释: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 17.
伯埙仲篪释义: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 18.
佛知见释义:得此佛知见,有开示悟入之次第。
- 19.
修举释义:⒈兴复;恢复。宋 范仲淹《奏乞两府兼判》:“至岁终,具礼乐有所损益,或废坠有所修举,画一进呈。”《明史·叶昇传》:“在镇六年,边备修举,外寇不敢犯。”⒉推行。宋 王安石《上富相公书》:“某不肖,当朝廷选用才能、修举法度之时,不以罪废而蒙器使,此其幸固已多矣。”⒊举办;举行。明 张居正《乞崇圣学以隆圣治疏》:“今一应大典礼,俱已次第修举。”⒋谓事务处理及时、得当。《旧唐书·李渤传》:“少府监 裴通,职事修举,合考上中。”
- 20.
倡酬释义:亦作“倡酧”。 亦作“倡詶”。谓以诗词相酬答。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李虚己 侍郎字 公受,少从 江 南先达学作诗,后与 曾致尧 倡酬。”元 刘壎《隐居通义·邓月巢遗稿》:“予后公三十年而生,公不以辈行前予,雅相爱重,时与倡酬。”《玉娇梨》第十三回:“若有日与 白小姐 花前灯下次第倡酧,方是人生一快。”清 王鹏运《沁园春》词序:“今年 辛峯 来京度岁,倡詶之乐,雅擅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