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 [cóng shī]
1. 跟随师傅学习技艺。
例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韩愈《师说》
从师习艺。
英[acknowledge sb. as one's master (or teacher);]
从师 引证解释
⒈ 跟老师学习。
引《东观汉记·郭丹传》:“丹 从师 长安。”
唐 柳宗元 《师友箴》:“吾欲从师,可从者谁?”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至今两 川 风俗,女人自小从师上学,与男人一般读书。”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芸 既长,嫻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 克昌 从师,脩脯无缺。”
国语词典
从师 [cóng shī]
⒈ 跟随老师学习。
引唐·柳宗元〈师友箴〉:「吾欲从师,可从者谁?」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女人自小从师上学,与男人一般读书。」
从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拘于时释义:不受耻于从师的时俗限制。
- 2.
两川释义:东川 和 西川 的合称。唐肃宗 至德 二年,剑南道 置 东川、西川 两节度使,因有 两川 之称。唐 白居易《同梦得寄贺东西川二杨尚书》诗:“两川 风景同三月,千里江山属一家。”宋 韩驹《次韵参寥》:“君今振锡归千顷,我亦收身入 两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至今 两川 风俗,女人自小从师上学,与男人一般读书。”
- 3.
习艺释义:学习技术、手艺:从师习艺。
- 4.
京房术释义:汉 京房 好讲阴阳灾异,后世因把占卜星相等方术称为“京房术”。《明史·方伎传·仝寅》:“﹝ 仝寅 ﹞年十二岁而瞽,乃从师学 京房 术,占祸福多奇中。”参见“京氏学”。
- 5.
从师释义:跟从师父(学习):从师学艺。
- 6.
侍讲释义:⒈从师读书,听其讲学。《后汉书·卢植传》:“少与 郑玄 俱事 马融 ……女倡歌舞於前。植 侍讲积年,未尝转眄,融 以是敬之。学终辞归。”⒉为皇帝或太子讲学。《后汉书·桓郁传》:“和帝 即位,富於春秋,侍中 竇宪 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由是迁长乐少府,復入侍讲。”《后汉书·桓荣传》:“荣 尝寝病,太子朝夕遣中傅问病……后病愈,復入侍讲。”《北史·高允传》:“殿下以臣侍讲日久,哀臣乞命耳。”唐 韩愈《韦侍讲盛山十二诗序》:“及此年,韦侯 为中书舍人,侍讲六经禁中。”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第二
- 7.
典学释义:⒈《书·说命下》:“念终始典于学。 ”孔颖达 疏:“念终念始,常在於学。”这是 傅说 勉励 高宗 学习的话,后因称皇子或帝王致力于学为典学。唐 韩愈《顺宗实录二》:“广陵王 某,孝友温恭,慈仁忠恕……讲求典学,礼必从师。”宋 杨万里《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诗:“典学光阴璧不如,简编灯火卷还舒。”《清史稿·礼志八》:“雍正 三年八月吉日,詔言:‘帝王御宇,咸资典学。朕承庭训,时习简编。’”⒉指经常勤学。清 顾景星《<楝亭集>序》:“以絶人之姿,加典学之力,及其成就,岂有量际哉!”
- 8.
受学释义:谓从师学习。《后汉书·党锢传序》:“初,桓帝 为 蠡吾侯,受学於 甘陵 周福。”宋 曾巩《永州军事推官孙君墓志铭》:“君年十有四,辞亲学问 江 东,已有闻於人,往从 临川 王安石 受学,安石 称之。”明 李东阳《修建广平府庙学记》:“教授某以 潜(张潜)受学於予,上京师请纪成绩。”
- 9.
受戒释义:⒈伊斯兰教朝觐仪节之一。朝觐者到麦加前,按规定在一定地点沐浴、去常服、披戒衣,并遵守其他禁戒,直到朝觐完毕。⒉佛教徒从师接受戒律的宗教仪式。
- 10.
受经释义:汉 儒重师法,研习经学,师弟相传。 从师学经,称受经。
- 11.
国庠释义:国家开设的学校。 《旧唐书·文宗纪下》:“皇太子方从师傅传授六经,一二年后,当令齿胄国庠,以兴坠典。”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二》:“吴君 不附国庠,名第在於榜末。”
- 12.
外方释义:⒈山名。即 嵩高。五岳之一。《书·禹贡》:“熊耳 外方 桐柏,至于 陪尾。”孔颖达 疏:“嵩高 山在 颖川 嵩高县,古文以为 外方山。”⒉外地;远方。《南齐书·王琨传》:“外方小郡,当乞寒贱。”唐 黄滔《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二:“来时走马随中使,到日援毫定外方。”《三国演义》第五回:“沛国 譙 人 夏侯惇,字 元让,乃 夏侯婴 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有人辱駡其师,惇 杀之,逃于外方。”⒊指向门外。《云笈七籤》卷十一:“列位次坐向外方。”
- 13.
学佛释义:⒈学习佛法。谓出家做和尚。唐 方干《贻亮上人》诗:“人间学佛知多少,浄尽心花只有师。”唐 黄滔《送僧》诗:“纔年七岁便从师,犹説辞家学佛迟。”五代 徐夤《山寺寓居》诗:“披緇学佛应无分,鹤氅谈空亦不妨。”宋 李觏《回明上人诗卷》诗:“学佛有餘力,吟诗过一生。”⒉指信仰或研究佛教。唐 郑愚《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序》:“知余学佛,求为讚説。”《新五代史·杂传·马胤孙》:“胤孙 既学 韩愈 为文,故多斥浮屠之説,及罢归,乃反学佛,撰《法喜集》、《佛国记》行於世。”
- 14.
室学释义:谓在家中向人请教和学习。有别于正式从师求学。
- 15.
家问释义:⒈家信。 ⒉谓在家中问学,非正式从师求学。参见“室学”。
- 16.
寄庑释义:寄寓廊庑。谓从师学艺。
- 17.
就傅释义:⒈从师。语出《礼记·由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郑玄 注:“外傅,教学之师也。”唐 杨炯《<王勃集>序》:“器业之敏,先乎就傅。”《宋史·宁宗纪一》:“﹝ 淳熙 ﹞七年二月,初就傅。”梁启超《禁早婚议》:“常人大抵七八岁始就傅。”⒉宋 代设置在京的学校名。《宋史·选举志三》:“哲宗 时,初置在京小学,曰‘就傅’、‘初筮’,凡两斋。”
- 18.
师学释义:⒈学校。 ⒉从师学习。
- 19.
徒弟释义:跟从师傅学习的人。
- 20.
执经问难释义:手捧经书,质疑问难。 后多指弟子从师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