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孑遗 孑遗的意思
jié

孑遗

简体孑遗
繁体孑遺
拼音jié yí
注音ㄐ一ㄝˊ 一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é,(1) 单独,孤单。【组词】:孑然一身。茕茕孑立。孑遗生物(活化石)。(2) 〔孑孓〕蚊的幼虫。通称“跟头虫”。(3) 古同“戟”,古代兵器名。

yí wèi,(1) 丢失。【组词】:遗失。遗落。(2) 漏掉。【组词】:遗忘。遗漏。(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组词】:补遗。路不拾遗。(4) 余,留。【组词】:遗留。遗俗。遗闻。遗址。遗风。遗憾。遗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5) 死人留下的。【组词】:遗骨。遗言。遗嘱。(6) 不自觉地排泄。【组词】:遗尿。遗精。(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组词】:遗传。(8) 抛弃。【组词】:遗弃。

基本含义

指孤立残存的、独自遗留下来的东西。

孑遗的意思

孑遗 [jié yí]

1. 残存者;遗民。

三陷之后,城中无孑遗。——《明史》

[survivor;]

孑遗 引证解释

⒈ 遗留;残存。

《诗·大雅·云汉》:“周 餘黎民,靡有孑遗。”
毛 传:“孑然遗失也。”
陈奂 传疏:“《方言》《广雅》皆云:孑,餘也。靡孑遗,即无餘遗。”
《后汉书·应劭传》:“逆臣 董卓,荡覆王室,典宪焚燎,靡有孑遗,开辟以来,莫或兹酷。”
唐 白居易 《寓意诗》之一:“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
《明史·黄凤翔传》:“与其要福於冥漠之鬼神,孰若广施於孑遗之赤子。”
郭沫若 《星空·洪水时代》诗:“那时节,鱼在山腰游戏,树在水中飘摇,孑遗的人类全都逃避在山椒。”

⒉ 残存者;遗民。

《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三陷之后,城中几无孑遗。”
清 冯桂芬 《皖水迎师记》:“顾 贼嗣是拥众数十万,驰骋蹫躪於 浙 东西千里中,陷城无虚月,势益张, 江 浙 孑遗,无不趋 上海 洋涇之上。”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孑遗自然还是投降的,然而为奴隶的资格因此就最浅。”

⒊ 指遗迹。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二:“那三两个堆积在一段高地上的庞大的顽石,说不定会是冰河时代的孑遗。”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 中国 文字的起源,或者 中国 原始文字的孑遗。”


国语词典

孑遗 [jié yí]

⒈ 残留、独存。

《诗经·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清史稿·卷一二〇·食货志一》:「四川经张献忠之乱,孑遗者百无一二,耕种皆三江、湖广流寓之人。」

余存


孑遗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余存释义:(出入相抵后)剩余;结存:核对销售数量和余存数量。

孑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丱学家释义:指古生物学家。严复《原强》:“是故每有大古最繁之种,风气渐革,越数百年数千年,消磨歇絶,至於靡有孑遗,如丱学家之古禽古兽是已。”
    • 2.
      仪卫释义:仪仗与卫士的统称。 《魏书·李元护传》:“若丧过 东阳,不可不好设仪衞,哭泣尽哀,令观者改容也。”前蜀 杜光庭《宣再往青城安复真灵醮词》:“仰堂宇之威容,覩四垣之仪衞。”《宋史·仪卫志一》:“徽宗 政和 三年,议礼局上 大庆殿 大朝会仪衞。”清 戴名世《孑遗录》:“史可法 以父丧归,继 可法 者为 郑二阳。二阳 行军,仪衞甚盛。”
    • 3.
      周遗释义:周 代的遗民。泛指 中国 人民。语出《诗·大雅·云汉》:“周 餘黎民,靡有孑遗。”清 魏源《寰海》诗:“几获雄狐来 庆郑,谁开柙兕祸 周 遗。”
    • 4.
      嬖僮释义:⒈亦作“嬖童”。受宠爱的小童。《左传·哀公十一年》:“公为 与其嬖僮 江錡 乘,皆死,皆殯。”陆德明 释文:“僮,本亦作童。”《礼记·檀弓下》亦载此事,作“邻重”。郑玄 注:“重,皆当为童。童,未冠者之称。”朱起凤 曰:“嬖童即比童,亦即邻童,若作便嬖解,非特重诬古人,且亦大背经训矣。”见《辞通·一东·童》。清 戴名世《孑遗录》:“罗九武 从数骑独后,夜宿道中,密为书付其嬖僮前行,教其兵作乱,俟 九武 至 桐 乃止。”⒉指娈童。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男子生子》:“福建 总兵官 杨富 有嬖童,生二子
    • 5.
      孑遗释义:遭受兵灾等大变故多数人死亡后遗留下的少数人:劫后孑遗。
    • 6.
      孑遗物种释义:在较为古老的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经非常繁盛。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为衰退的一些生物物种。例如。仅产于我国的大熊猫和原来仅产于我国的银杏、水杉等等就属于孑遗物种。
    • 7.
      孑遗生物释义:有些动植物曾繁盛于地质历史的较早时期,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期或现代已大为衰退,仅有一两种孤独地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绝灭之势,这样的动植物叫做孑遗生物。如仅产于中国的大熊猫和仅产于美国的北美红杉等。
    • 8.
      怖慑释义:⒈恐惧。⒉怖慴:恐惧。《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生长边远,希涉紫庭,怖慴失守,言不尽心。”南朝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一朝俘斩,无復孑遗,远邇敬欣,华夷怖慴。”《明史·曹文诏传》:“闻大小曹将军名,皆怖慴。”
    • 9.
      怖慴释义:恐惧。《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生长边远,希涉紫庭,怖慴失守,言不尽心。”南朝 陈 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一朝俘斩,无復孑遗,远邇敬欣,华夷怖慴。”《明史·曹文诏传》:“闻大小 曹将军 名,皆怖慴。”
    • 10.
      斩艾释义:⒈斩刈。砍伐。《墨子·备城门》:“斩艾与此长尺,乃置窑灶中。”⒉斩刈。斩杀。《左传·哀公二年》:“范氏、中行氏 反易天明,斩艾百姓,欲擅 晋国 而灭其君。”汉 刘向《说苑·善说》:“楚 虽无德,亦不斩艾其民。”宋 秦观《法律上》:“法律所以制姦,其事皆鞭笞斩艾人之所恶,欲以报所恶之讎者也。”清 戴名世《<孑遗录>自序》:“而一旦称兵起事,横行天下,斩艾良民。”
    • 11.
      无复孑遗释义:⒈不再,不会再次。⒉指不再有,没有。⒊没有履行。⒋不能恢复。孑遗:〈书〉遭受兵灾等大变故多数人死亡后遗留下的少数人。
    • 12.
      未亡释义:⒈指亡国的孑遗。 ⒉旧指妇女的丈夫死后,丧服未满之时。⒊见“未亡人”。
    • 13.
      杂差释义:⒈零杂差使。《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小船四隻,一者护送,二者以备杂差。”茅盾《子夜》三:“而且即使平均分配,则连拿‘引’字帖的,伺候灵前的,各项杂差的……总共不下一百人的他们这当差‘连’,每人所得也就戋戋了。”⒉古代徭役之一。《清会典·礼部·养老》:“顺治 元年定,凡军民人等,年七十以上者,免其丁夫杂差。”《颜氏家藏尺牍》卷三:“至於从前杂差之弊,凋残之病,笔不能道。以千百仅存之孑遗,半为差徭所驱逐。有鬼无人,有土无屋,竟不成邑。”
    • 14.
      殆无孑遗释义:殆:几乎;孑遗:剩余。几乎没有一点余剩。
    • 15.
      沈溺释义:⒈亦作“沉溺”。沉没在水中。《韩非子·说疑》:“此十二子者……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孙权 遣兵入海,漂浪沉溺,畧无孑遗。”《水浒传》第一百回:“比及水势四散退去,城内军民沉溺的,压杀的,已是无数。”叶圣陶《倪焕之》二三:“他们擎起两臂,摇动着,招引着,有如沉溺在波浪中的人。”⒉谓陷入某种困境或苦难中。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僕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汪静之《伊底眼》诗:“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我就沉溺在愁海
    • 16.
      疮残释义:犹伤残。清 戴名世《<孑遗录>自序》:“黑子 率数千疮残之民,疲敝之卒,而抗百万方张之寇,前后凡十餘年,濒於陷者屡矣。”
    • 17.
      罔有孑遗释义:罔:无,没有;孑遗:遗留。没有遗留下来。也表示没有一点遗漏。
    • 18.
      翦弃释义:剪除抛弃。《左传·襄公十四年》:“惠公 蠲其大德,谓我诸 戎 是 四岳 之裔胄也,毋是翦弃。”唐 闾丘均《为蜀州刺史第八息进云母粉表》:“翦弃粗纇,收聚轻英。”宋 苏轼《凤翔醮土火星青词》:“我民用荡析陨越,天亦终哀矜,其忍翦弃其命罔孑遗?”
    • 19.
      胔骼释义:骸骨;尸体。唐 卢肇《汉堤诗序》:“今天下灾于 有汉,庭垣尽瀦,胔骼在淖。”清 戴名世《孑遗录》:“﹝ 张利民 ﹞为 桐 数年,掩胔骼,賑饥荒。”
    • 20.
      遗孑释义:犹孑遗。元 马祖常《监黄池税务王君墓碣铭》:“不百年,而金石之名家,善士之子孙,遗孑不数户矣。”清 马士琪《大梁淫雨吟》:“忧国惟知督赋租,饿莩谁伤靡遗孑。”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民性柔和,既如乳羔,则一狼入其牧场,能杀之使无遗孑。”

孑遗(jie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孑遗是什么意思 孑遗读音 怎么读 孑遗,拼音是jié yí,孑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孑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