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旗籍 旗籍的意思

旗籍

简体旗籍
繁体
拼音qí jí
注音ㄑㄧˊ ㄐㄧ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í,(1)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组词】: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2)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例句】: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jí,(1) 书,书册。【组词】:古籍。书籍。经籍。典籍。(2)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组词】:籍贯。户籍。国籍。学籍。(3) 登记。【例句】:籍没(mò)。籍吏民。(4) 征收。【组词】:籍田。(5) 〔籍籍〕❶形容纷扰很大;❷形容名声很大;❸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6) 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基本含义

指旗帜和军籍,比喻国家的统治和管理。

旗籍的意思

旗籍 [qí jí]

1. 旗人的户籍。亦谓具有旗籍。

旗籍 引证解释

⒈ 旗人的户籍。亦谓具有旗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汉军初制》:“康熙 中,平三逆,其藩下诸部落亦分隶旗籍。”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稗事数则》:“甘啸嵒 ……诗文上宗七子,殊有豪气,为旗籍文士之冠。”
《群强报》1918.6.28:“北京 城人民的生计一天比一天紧,又兼 北京 土著多是我们旗籍 满 同胞,从前依赖钱粮米为生活。”
鲁迅 《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令旗籍子弟也讲读 朱子 的《小学》。”


国语词典

旗籍 [qí jí]

⒈ 清代时,满州、蒙古、汉军各旗旗人的户籍,称为「旗籍」。


旗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入主释义:谓外族进入中原作统治者。 曹亚伯《武昌起义》:“此 满清 入主二百六十余年来,凡属旗籍,只知虐杀 汉 人,旗人杀人,亦无官府敢究,今始知天道之好还也。”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外来的事物,都要‘用夷变夏’,必须排除的,但待到这‘夷’入主中夏,却考订出来了,原来连这‘夷’也还是 黄帝 的子孙。”
    • 2.
      在旗释义:谓隶属旗籍。
    • 3.
      投旗释义:清 代 汉 人转入旗籍之称。 《清文献通考·刑考一》:“顺治 二年,严人民犯罪投旗之禁。奉旨,凡各省人民有既经犯罪欲图倖免投充旗下者,嗣后得实,仍坐罪。”邹鲁《四川光复》:“端方 曰:‘吾本 汉 族,投旗甫四世。’”
    • 4.
      旗人释义:原指清代编入八旗旗籍的人。后专指满族人。
    • 5.
      旗妇释义:旗籍妇女。
    • 6.
      旗档释义:指旗籍。
    • 7.
      旗警释义:旗籍巡警。
    • 8.
      旗籍释义:旗人的户籍。亦谓具有旗籍。
    • 9.
      汉军缺释义:清 朝 汉 军旗籍中官职的空位。
    • 10.
      汉军释义:⒈汉王刘邦的军队。 ⒉汉朝的军队。⒊元代汉人编成的军队。⒋清旗籍的一种。凡汉人於明季降清者,依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

旗籍(qi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旗籍是什么意思 旗籍读音 怎么读 旗籍,拼音是qí jí,旗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旗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