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伏流 伏流的意思
liú

伏流

简体伏流
繁体
拼音fú liú
注音ㄈㄨˊ ㄌㄧㄡ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ú,(1) 趴,脸向下,体前屈。【组词】:伏卧。伏案读书。(2) 低下去。【组词】:此起彼伏。(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组词】: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组词】:降伏。降龙伏虎。(5) 隐藏。【组词】:伏兵。埋伏。(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组词】:伏日。伏旱。伏暑。伏天。(7) 姓。

liú,(1) 液体移动。【组词】: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例句】:流转(zhuǎn )。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 传播。【组词】: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 )。(4) 指江河的流水。【组词】: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 像水流的东西。【组词】:气流。暖流。电流。(6) 向坏的方面转变。【组词】:流于形式。(7)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组词】:流放。流配。(8) 品类,等级。【组词】:流辈。流派。(9) 指不正派。【组词】:二流子。

基本含义

指被压抑、隐藏起来的力量或情感。

伏流的意思

伏流 [fú liú]

1. 在地面下的洞穴中或岩层裂缝中流动的水,潜伏地下的水流。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ground stream;]

伏流 引证解释

⒈ 潜藏在地下的水流,地下河流。

唐 戴叔伦 《下鼻渟泷》诗:“因随伏流出,忽与跳波隔。”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这个瀑布不象一般瀑布,底下没有潭,落到洞底就成伏流,是 双龙洞 泉水的上游。”

⒉ 指水在地下流动。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古老相传云:此下通大海。岂海水伏流地中从此过耶?”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此处腾涌涧中,外至坞口,遂伏流不见。”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河 水发源 崑崙 之墟,伏流数千里,涌出地上,滙为 星宿海,至 积石 流入 中国。”

⒊ 比喻暗中流布。

瞿秋白 《政治运动与知识阶级》:“‘五四’精神伏流至此,自然复生。”


国语词典

伏流 [fú liú]

⒈ 石灰岩分布区,地面上的河流,中途忽然流入岩洞,在地下流动,称为「伏流」。


伏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暗水释义:伏流。潜藏不显露的水流。
    • 2.
      水脉释义:亦作“水脉”。 水流。因形如人体脉胳,故名。指地下水泉。也称泉脉。晋 张华《博物志》卷八:“自 燉煌 西涉流沙往外国,沙石千餘里,中无水,时则有伏流处,人莫能知,皆乘骆驼,骆驼知水脉,过其处輒停不肯行,以足蹋地,人於其蹋处掘之,輒得水。”《太平广记》卷三九九引 唐 丁用晦《芝田录·李德裕》:“贫道所謁相公者,为足下通 常州 水脉。京都一眼井,与 惠山寺 泉脉相通。”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十:“今欲知此地水脉安在,宜掘一地窖,於天明辨色时,人入窖以目切地,望地面有气如烟腾腾上出者,水气。气所出处,水脉在
    • 3.
      泉脉释义:地下伏流的泉水。类似人体脉络,故称。
    • 4.
      溶洞释义:多指石灰岩地区地下水沿岩层层面或裂隙溶蚀而成的岩石空洞。 洞内常有钟乳石和石笋,有时还有伏流。

伏流(fuli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伏流是什么意思 伏流读音 怎么读 伏流,拼音是fú liú,伏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伏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