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贤不肖 贤不肖的意思
xiánxiào

贤不肖

简体贤不肖
繁体賢不肖
拼音xián bù xiào
注音ㄒㄧㄢˊ ㄅㄨˋ ㄒㄧㄠˋ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án,(1)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组词】:贤明。贤德。贤能。贤良。贤惠。贤淑。贤哲。贤人。圣贤。礼贤下士。(2) 敬辞,用于平辈或晚辈。【组词】:贤弟。贤侄。贤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bù fǒu,(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组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例句】:不,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xiào xiāo,(1) 衰微。(2) 姓,如元朝有肖乃台。 ◎ 相似,像。【组词】:肖像。不肖。惟妙惟肖。神情酷肖。

贤不肖的意思

贤不肖 [xián bù xiào]

1. 喻指好还是不好。


贤不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八徵释义:⒈谓为识别人才进行的八种考查。《六韬·选将》:“太公 曰:‘知之有八徵: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谋,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徵皆备,则贤不肖别矣。’”⒉谓生活中所接触的八个方面。《列子·周穆王》:“觉有八徵,梦有六候。奚谓八徵?一曰故,二曰为,三曰得,四曰丧,五曰哀,六曰乐,七曰生,八曰死。此者八徵,形所接也。”
    • 2.
      报施释义:⒈亦作“报嗣”。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杜预 注:“施,功劳也,有劳则望报过甚。”后以“报施”谓报答;赐予。《史记·伯夷列传》:“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蛮夷贫薄,无所报嗣。愿主长寿,子孙昌炽。”唐 柳宗元《睢阳庙碑》:“恩加而感,则报施之常道。”《明史·贵州土司传·贵阳》:“自是每岁贡献不絶,报施之隆,亦非他土司所敢望也。”⒉犹报应。宋 秦观《李固论》:“视国之理乱,则知君臣之贤不肖。以二 汉 论之,报施之道其不殊也如此,然则为君臣者可不戒哉!
    • 3.
      溷鼠释义:厕所里的老鼠。语本《史记·李斯列传》:“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 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廡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於是 李斯 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唐 薛逢《惊秋》诗:“长笑 李斯 称溷鼠,每多 庄叟 喻牺牛。”唐 李咸用《物情》诗:“李斯 溷鼠心应动,庄叟 泥龟意已坚。”
    • 4.
      狂走释义:乱跑;疾奔。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阳明脉伤,即当狂走。”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方今天下适定,海内愿安,士无贤不肖,皆乐立名於世,而 伯通 独中风狂走,自捐盛时。”宋 苏轼《蝎虎》诗:“今年岁旱号蜥蝎,狂走儿童闹歌舞。”清 曾国藩《祭汤海秋文》:“忽焉狂走,东下 江 南,秦淮 夜醉,笙吹喃喃。”
    • 5.
      白黑释义:⒈白色与黑色。 《管子·明法解》:“故以战功之事定勇怯,以官职之治定愚智,故勇怯愚智之见也,如白黑之分。”《礼记·明堂位》“夏后氏 骆马黑鬣”唐 孔颖达 疏:“骆,白黑相间也。”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江阴白鸜鹆》:“乌不日黔鵠不浴,白黑之朴由天然。”⒉指稻和黍。⒊比喻是非、善恶、贤愚、清浊等相反的人或事物。《史记·太史公自序》:“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汉书·王莽传中》:“羣县赋敛,递相賕赂,白黑纷然。”颜师古 注:“白黑,谓清浊也。”《后汉书·冯衍传上》:“省羣议之是非,详众士之白黑。”李贤 注:
    • 6.
      盛时释义:⒈犹盛世。《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及 周 之盛时,天下和洽,四夷乡风。”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方今天下适定,海内愿安,无贤不肖皆乐立名於世。而 伯通 独中风狂走,自捐盛时。”宋 梅尧臣《题老人泉寄苏明允》诗:“去为 仲尼 嘆,出为盛时祥。”明 陈子龙《对酒》诗:“对酒歌盛时,天下方大治。”⒉犹盛年。三国 魏 曹植《箜篌引》:“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 7.
      瞻依释义:⒈瞻仰依恃。 表示对尊长的敬意。语出《诗·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郑玄笺:“此言人无不瞻仰其父取法则者,无不依恃其母以长大者。”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嚮慕而瞻依。”明张煌言《上监国启》:“臣不胜惶悚瞻依之至!”清孙枝蔚《赠滕县任明府淑源》诗:“上官齐劝慰,父老最瞻依。”⒉借指父母。⒊敬仰依恋。⒋形容耸立。
    • 8.
      説喈释义:比喻聒噪。 皆,鸟鸣声。明 李贽《答周友山书》:“今贵县説喈者不见捨半文,而暗嘱上司令其拆毁,是何贤不肖之相去远乎!”
    • 9.
      调鼎释义:⒈烹调食物。 南朝 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上》:“余见宰人叹曰:‘伊尹 与 易牙 同知调鼎,而有贤不肖之殊。’”唐 刘禹锡《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诗:“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左传》:‘晏子 曰:“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是古人调鼎用梅醢也。”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八:“《农桑通诀》曰:又一种泽蒜,可以香食。吴 人调鼎,率多用此。”⒉喻任宰相治理国家。语本《韩诗外传》卷七:“伊尹,故 有莘氏 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 汤 也。”唐 孟浩然《都下
    • 10.
      资叙释义:⒈亦作“资叙”。谓按规定的等级次第授予官职。唐 陆贽《贞元改元大赦制》:“宜令清资常参官每年於吏部选人中,各举所知一人堪任县令、録事参军者,所司依资叙注拟。”明 归有光《送夹江张先生序》:“承平既久,士无贤不肖,率以资敍。”《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元年》:“参知政事 韩亿,初乞男 综 不以资敍回授兄 纲,将朝廷要职从便退换,如己家之物,紊乱纲纪,举朝非笑。”⒉資敍:见“资叙”。
    • 11.
      赏庆释义:奖赏。《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后汉书·应劭传》:“凡爵列、官秩、赏庆、刑威,皆以类相从,使当其实也。”《宋史·曾肇传》:“陛下简俭清浄之化,或衰於前;声色服玩之好,或萌於心,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赏庆刑威,或有未当。”
    • 12.
      长名榜释义:亦作“长名牓”。唐 代按资历考绩依次诠补官吏的名单。《新唐书·选举志下》:“高宗 总章 二年,司列少常伯 裴行俭 始设长名牓,引銓注法,復定州县升降为八等,其三京、五府、都护、都督府,悉有差次,量官资授之。”《新唐书·裴光庭传》:“初,吏部求人不以资考为限,所奬拔惟其才,往往得俊乂任之,士亦自奋。其后士人猥众,专务趋竞,詮品枉橈。光庭 惩之,因 行俭 长名榜,乃为循资格,无贤不肖,一据资考配拟。”清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长名榜》:“所谓长名牓,言豫为长榜,具列其名,每遇銓选,据此为定也。”参见“长名”。
    • 13.
      阿枉释义:⒈偏私不公正。《后汉书·第五伦传》:“伦 平銓衡,正斗斛,市无阿枉,百姓悦服。”《周书·苏绰传》:“唯当率至公之心,去阿枉之志,务求曲直,念尽平当。”⒉枉曲,不分曲直是非。唐 元稹《卢士玫权知京兆尹制》:“尹正非人,则贤不肖阿枉;奏覆隔塞,则上下不通。”
    • 14.
      颓暮释义:衰老。南朝 宋 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辛苦谁为情,游子值頽暮。”南朝 梁 任昉《厉吏人讲学》诗:“曰余本疎惰,頽暮积榆柳。”梁启超《说动》:“用人不问贤不肖,而多方遏抑,少年意气之论兴,柄权则皆頽暮矣。”
    • 15.
      骰子选格释义:犹升官图之类的古代博戏用具。以掷骰子的点数多少,预卜官位的高低。唐 房千里《骰子选格序》:“开成 三年春,予自海上北徙,舟行次 洞庭 之阳,有风甚急。繫船野蒲下三日,遇二三子号进士者,以六骰双双为戏,更投局上,以数多少为进身职官之差数,丰贵而约贱。卒局,座客有为尉掾而止者,有贵为相臣将臣者,有连得美名而后不振者,有始甚微而欻升於上位者。大凡得失,酷似前所谓不繫贤不肖,但卜其偶不偶耳。”亦省称“骰子格”。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骰子格,本备检用,故亦以叶子写之,因以为名尔。”参见“叶子格”。
贤不肖是什么意思 贤不肖读音 怎么读 贤不肖,拼音是xián bù xiào,贤不肖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贤不肖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