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 [qīng píng]
1. 太平。清和平允。廉洁公正。平静。
清平 引证解释
⒈ 太平。
引汉 班固 《两都赋》序:“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无事。”
唐 白居易 《赠梦得》诗:“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
清 李渔 《玉搔头·闻警》:“他道清平世,忽起狼烽。”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革命与文学》:“世事临到清平的时候,他们或许还可以讴歌一下太平。”
⒉ 清和平允。
引《世说新语·品藻》“閭丘冲,优於 满奋、郝隆”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冲 清平有鉴识。”
宋 苏轼 《<王定国诗集>叙》:“﹝ 王定国 ﹞以其 岭 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冯古浦 在 西林相公 席上咏牡丹云:‘诗到清平能动主,花虽富贵不骄人。’”
⒊ 廉洁公正。
引《后汉书·鲁恭传》:“迁光禄勋,选举清平,京师贵族莫能枉其正。”
《隋书·循吏传序》:“吏之清平,失其所欲,虽崇其赏,犹或不为。”
唐 元稹 《连昌宫词》:“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
⒋ 平静。
引朱德 《和谢老<泛舟古田水库>原韵》:“湖水清平波浪无,楼船并进路航迂。”
冰心 《寄小读者》七:“我平时写作,喜在人静的时候,船上却处处是公共的地方,舱面阑边,人人可以来到。海景极好,心胸却难得清平。”
国语词典
清平 [qīng píng]
⒈ 太平。
引《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欲春夏读书,秋冬射猎,以待天下清平,方出仕耳。」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不知这些无主意的愚人,住此清平世界,还要从著白莲教到处哨聚倡乱,死而无怨,却是为何?」
⒉ 纯洁而和平。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闾丘冲」句下刘孝标·注引荀绰〈兖州记〉:「冲清平有鉴识,博学有文义。」
⒊ 清廉公正。
引《后汉书·卷二十五·鲁恭传》:「迁光禄勋,选举清平,京师贵戚莫能枉其正。」
例如:「清平政治」、「清平官吏」。
⒋ 平静。
引《西游记·第四十回》:「似这般清平之所,却又恐吓我,不时的嚷道有甚么妖精。」
清平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太平释义:指社会平安;安宁:天下太平。 太平景象。太太平平地过日子。
- 2.
平淡释义:(事物、文章等)平常;没有曲折:平淡无奇。 平淡无味。语调平淡。
- 3.
质朴释义:朴实;不矫饰:为人质朴忠厚。文字平易质朴。
清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口中释义:即一口钟。《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我丈夫头带万字头巾,身穿着青绢一口中,一月前説来皮市里买皮,至今不见信息,不知何处去了!”详“一口鐘”。
- 2.
一捻释义:一点点,可捻在手指间。形容小或纤细。宋 刘过《清平乐·赠妓》词:“忔憎憎地,一捻儿年纪,待道瘦来肥不是,宜著淡黄衫子。”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千般风韵,一捻儿年纪,多宜!多宜!”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饿得那 楚 宫女腰肢一捻香。”明 朱权《荆钗记·遐契》:“思忆多娇,想他十指纤纤一捻腰。”
- 3.
一绳释义:⒈一根绳索。汉 严遵《道德指归论》:“胎之新乳也,一绳制之;及其为牡也,罗网不能禁也。”《后汉书·徐稺传》:“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寧处?”《新唐书·王重荣传》:“珂 恃 太原 侮慢我,尔持一绳缚之。”⒉犹一行。清 黄景仁《清平乐·河间晓发》词:“茅檐士銼,著箇凄凉我,替戾声催装上驮,冷雁一绳先过。”清 吴蔚光《齐天乐·雁》词:“西风不管,共衰柳寒鸦,一绳吹乱。”⒊清 代计算田亩的一种单位。《清文献通考·田赋五》:“顺治 元年设立官庄,是时近畿百姓带地来投,设为纳银庄头,愿领入官地亩者,亦为
- 4.
上祖释义:⒈先祖。唐 韩愈《唐故朝散大夫越州刺史薛公墓志铭》:“公讳 戎,字 元夫。其上祖 懿,为 晋 安西将军,实始居 河东。”《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张员外 道:‘罢,罢,这样媳妇,久后必被败坏门风,玷辱上祖!’”⒉先祖师。前蜀 贯休《遇五天僧入五台》诗之一:“十万里到此,辛勤詎可论。唯云吾上祖,见买 给孤园。”⒊尊崇父祖。上,通“尚”。《左传·文公二年》:“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久矣。故 禹 不先 鯀,汤 不先 契,文 武 不先 不窋。宋 祖 帝乙,郑 祖 厉王,犹上祖也。”
- 5.
上舍释义:⒈上等的馆舍。《战国策·齐策一》:“靖郭 君 善 齐貌辨 ……於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日暮进食。”姚宏 注:“上舍,上传也。”《史记·张仪列传》:“楚怀王 闻 张仪 来,虚上舍而自馆之。”唐 刘禹锡《酬湖州崔郎中见寄》诗:“凭君虚上舍,待予乘兴行。”⒉宋 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而升。见《宋史·选举志三》。明 清 因以“上舍”为监生的别称。《清平山堂话本·阴骘积善》:“此人若回来寻时,可使他来京师上庠 贯道斋,寻问 林上舍。”清 戴名世《先君序略》:“面峰 府君之幼子为 默斋
- 6.
不忺释义:不适意;不高兴。宋 姜夔《浣溪纱》词:“釵燕笼云晚不忺,拟将裙带繫郎船,别离滋味又今年。”《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淡画眉儿斜插梳,不忺拈弄绣工夫。”
- 7.
东也不成,西也不就释义:谓多方谋划而事情总是办不成。《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 淑珍 ﹞年已及笄,父母议亲,东也不成,西也不就。”
- 8.
乔家公释义:假冒的家长。《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小二在大娘家一年有餘,出入房屋,诸事托他,便做乔家公,欺负 洪三。”《水浒传》第二四回:“我当初嫁 武大 时,曾不听得説有甚么阿叔,那里走得来!‘是亲不是亲,便要做乔家公。’自是老娘晦气了,鸟撞着许多事!”
- 9.
乡老释义:⒈《周礼》官名。地官之属。掌六乡教化,每二乡由三公一人兼任。在朝谓之“三公”,在乡谓之“乡老”。《周礼·地官·序官》:“乡老,二乡则公一人。”郑玄 注:“老,敬称也。王置六乡,则公有三人也。三公者,内与王论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乡之教,其要为民,是以属之乡焉。”一说,乡老为致仕之尊官,或乡党重望,故尊之曰公,非朝廷公卿。既无职掌,其人亦不必备。参阅 清 李惇《群经识小·乡老乡大夫》。⒉指乡里年高德劭的人。唐 卢纶《送菊潭王明府》诗:“唯应理农后,乡老贺君闲。”《清平山堂话本·羊角哀死战荆轲》:“设祭於享
- 10.
书会释义:⒈宋 元 间说话人、戏曲作者与艺人的行会组织。多设立于 杭州、大都(今 北京市)等大城市,如古杭书会等。参加书会的作者称为才人。《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一个书会先生看见,就法场上做了一隻曲儿。”《水浒传》第四六回:“后来书会们备知了这件事,拿起笔来,又做了这隻《临江仙》词。”郭沫若《雄鸡集·学习关汉卿并超过关汉卿》:“关汉卿 的不朽剧作,大都是在他的书会朋友们互相讨论修改下写出来的。”⒉乡村的学塾。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三教外地》:“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餘乡校、家塾、
- 11.
书剑释义:⒈书和剑。唐 许浑《别刘秀才》诗:“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唐 温庭筠《过陈琳墓》诗:“莫过临风倍惆悵,欲将书剑学从军。”金 马定国《清平道中》诗:“今日清明过寒食,又将书剑客他乡。”张素《沪宁道中》诗:“万里归来傲白鷳,随身书剑更萧闲。”⒉学书学剑。谓学文学武。唐 孟浩然《自洛之越》诗:“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宋 司马光《送茹屯田知无为军》诗:“使君此去荣多少,犹是当年书剑身。”元 汤式《普天乐·送友回陕》曲:“书剑不求官,萍水常为客。”清 方文《早春别芜阴诸子》诗:“干戈犹未定,书剑那能
- 12.
乳臭小儿释义:同“乳臭小子”。 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钱到,则虽乳臭小儿、庸鄙粗材、不识方脉、不识医书,姓名亦皆上榜。”《清平山堂话本·霅川萧琛贬霸王》:“尔乃乳臭小儿,焉敢对众谤言,以絶吾之祭祀!”《二刻拍案惊奇》卷五:“乳臭小儿,如此惊动天听,又烦圣虑获贼,直教老臣粉身碎骨,难报万一。”
- 13.
休明盛世释义:休明:美好,清平;盛:兴旺;世:世代。美好清平的兴盛时代。
- 14.
倒断释义:⒈判断,决断。《朱子语类》卷六十:“旧时看此句,甚费思量,有数样説,今所留二説也倒断不下。”《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山前行 正在州衙门前立,倒断不下,猛抬头看时,却见 皇甫殿直 在面前相揖。”⒉引申为裁决;判决。宋 吴潜《满江红·送吴叔永尚书》词:“万事儘由天倒断,三才自有人撑抵。”元 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你不家去呵,与我个倒断,你休了我者。”《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妇人道:‘他不敢管我的事,休説各衣另饭,当官写立分单,已倒断开了的勾当。’”⒊计划,谋划。《朱子语类》卷四五:“二者中须有箇
- 15.
兜搭释义:⒈亦作“兜答”。 曲折,崎岖。元 马致远《黄粱梦》第四折:“路兜答,人寂寞,山势恶险峻嵯峨。”⒉麻烦,周折。《水浒传》第八回:“亦且本人年纪又不高大,如何作的这缘故,倘使有些兜搭,恐不方便。”明 汤显祖《紫钗记·哭收钗燕》:“冤家,真个无差。好些时肉跳心惊,这场兜答。”⒊难对付,多心眼。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这老儿可有些兜搭难説话。”《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打紧他公公难理会,不比等闲的,婆婆又兜答。”⒋犹勾搭。元 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
- 16.
冰玉释义:⒈冰和玉。 常用以比喻高尚贞洁的人品或其他洁净的事物。唐 康骈《剧谈录·洛中豪士》:“弟兄列坐,矜持儼若冰玉,肴羞每至,曾不下筯。”宋 辛弃疾《清平乐》词:“断崖脩竹,竹里藏冰玉。”金 蔡松年《水调歌头》词:“西山六街碧,尝忆酒旗秋。神交一笑千载,冰玉洗双眸。”清 葆光子《物妖志·兽类·马》:“有孀妇,姿容颇美,年纔二十餘,独处一室……纔向暝,便闭门,室中不容婢女出入,人谓冰玉之操,不是过矣。”⒉岳父和女婿的代称。“冰清玉润”的省称。宋 苏轼《与王定国书》:“知今日会两壻,清虚阴森,正好剧饮,坐无狂客,冰
- 17.
凌替释义:⒈衰落;衰败。三国 魏 阮籍《通易论》:“阴皆乘阳,阳刚凌替。君臣易位,乱而不已。”《周书·皇后传序》:“至於邪僻既进,法度莫修,冶容迷其主心,私謁蠹其朝政,则风化凌替,而宗社不守矣。”《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你家业凌替,可将我首饰釵釧卖了,修造房屋。”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杂记五则》:“罗 固巨族,累代为显宦,后世虽渐凌替,而第宅閎深,园亭幽胜,犹甲於一乡。”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五九章:“到了 万历 之间,则北剧益为凌替。”⒉淩替:衰落;衰败。《元典章新集·户部·婚姻》:“不幸男家生业凌
- 18.
出赐释义:⒈支出,赐予。《周礼·天官·职岁》:“职岁掌邦之赋出,以贰官府都鄙之财,出赐之数,以待会计而考之。”⒉谓出于尊长所赐。《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小娘子供道:‘自从小年夫妻都无一个亲戚来往,即不知把柬帖儿来的是甚色样人。如今看要教侍儿吃甚罪名,皆出赐大尹笔下。’”
- 19.
刑措不用释义:措:设置,设施。 刑法放置起来而不用。形容政治清平。
- 20.
前后眼释义:谓预知后事的眼力。《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兄弟往他州趁熟,‘人无前后眼’,哥哥年纪大,有桑田,物业,家缘,又将不去,今日写为照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