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月料钱 月料钱的意思
yuèliàoqián

月料钱

简体月料钱
繁体月料錢
拼音yuè liào qián
注音ㄩㄝˋ ㄌㄧㄠˋ ㄑㄧㄢˊ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yuè,(1)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组词】: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2)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3)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组词】:月刊。月薪。(4)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组词】:月饼。月琴。(5)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组词】:月子。

liào,(1) 估计,猜想。【组词】:料想。预料。(2) 可供制造其他东西的物质。【组词】:材料。料子。备料。(3) 喂牲口用的谷物。【组词】:草料。(4) 一种熔点较低的玻璃,用来制造器皿或工艺品。【组词】:料器。(5) 烹调时的调味品。【组词】:调料。(6) 整理,处理。【组词】:料理。(7) 量词,用于中药配制丸药,处方剂量的全份。【组词】:配一料药。

qián,(1) 货币。【组词】:铜钱。金钱。银钱。钱票。钱币。钱财。钱庄。钱粮。(2) 费用。【组词】:车钱。买书的钱。(3) 财物。【组词】:有钱有势。(4) 圆形像钱的东西。【组词】:榆钱。荷钱。(5)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两的十分之一。(6) 姓。

月料钱的意思

月料钱 [yuè liào qián]

1. 唐初置公廨本钱,拨公款由各州令史经营,每人以五十贯以下,四十贯以上为本钱交市肆贩易,每月纳利四千,名月料钱。唐崔涵有《议州县官月料钱状》。崔涵,一作“崔沔”。亦省称“月料”。

月料钱 引证解释

⒈ 唐 初置公廨本钱,拨公款由各州令史经营,每人以五十贯以下,四十贯以上为本钱交市肆贩易,每月纳利四千,名月料钱。 唐 崔涵 有《议州县官月料钱状》。 崔涵,一作“崔沔”。亦省称“月料”。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内外官料钱上》。

《新唐书·食货志五》:“诸司置公廨本钱,以蕃官贸易取息,计员多少为月料。”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五年》“丙戌,詔凡诸色课户及俸户并勒归州县” 元 胡三省 注:“唐 初,诸司置公廨本钱,以贸易取息计员多少为月料。”


月料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廨本钱释义:唐 代官府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 从 北朝 起到 隋 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唐 武德 元年(公元618年)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管,人称捉钱令史。每人以五万以下本钱交市肆贩易,每月收取息钱四千文,年息约达本金百分之百,名“月料钱”。以后利率有降低趋势,但到 会昌 元年(公元841年)月息仍定五分,合年利百分之六十。《唐会要》卷九一载,开元 六年(公元718年)秘书少监 崔沔 说:“收利数多,破产者众……在於平民,已为重赋。”
    • 2.
      捉钱释义:从 北朝 起到 隋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谓之“捉钱”。即公廨本钱。也称月料钱。《新唐书·食货志五》:“于时祠祭、蕃夷赐宴、别设,皆 长安、万年 人吏主办,二县置本钱,配纳质积户收息以供费。诸使捉钱者,给牒免徭役,有罪府县不敢劾治。”参阅 宋 王溥《唐会要·内外官料钱上》。
    • 3.
      月料释义:⒈按月供给使用的物资。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五年》:“九月,甲寅朔,金 罢皇太子月料,岁给钱五万贯。”⒉见“月料钱”。
    • 4.
      月料钱释义:唐初置公廨本钱﹐拨公款由各州令史经营﹐每人以五十贯以下﹐四十贯以上为本钱交市肆贩易﹐每月纳利四千﹐名月料钱。
月料钱是什么意思 月料钱读音 怎么读 月料钱,拼音是yuè liào qián,月料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月料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