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负山 负山的意思
shān

负山

简体负山
繁体負山
拼音fù shān
注音ㄈㄨˋ ㄕ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ù,(1) 驮,背(bèi )。【组词】:负米。负疚。负重。如释重负。负荆请罪。(2) 担任。【组词】:担负。负责。负累(lěi )。负罪。负荷。忍辱负重。身负重任。(3) 仗恃,依靠。【组词】:负隅顽抗。自负(自以为了不起)。(4) 遭受。【组词】:负伤。负屈。(5) 具有,享有。【组词】:久负盛誉。(6) 欠(钱)。【组词】:负债。(7)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组词】:负数。(8)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组词】:负电。负极。(9) 违背,背弃。【组词】:负心。负约。忘恩负义。(10) 失败,与“胜”相对。【组词】:不分胜负。

shān,(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组词】: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例句】: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组词】:山响。山呼万岁。(4) 姓。

基本含义

指承担巨大的重担或责任。

负山的意思

负山 [fù shān]

1. 背山。喻力不胜任。

3. 背后依山。

负山 引证解释

⒈ 背山。喻力不胜任。

《庄子·应帝王》:“其於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蚉负山也。”
成玄英 疏:“蚉虫至小,山岳极高,令其负荷,无由胜任。”
北齐 刘昼 《新论·均任》:“是以君子量才而授任,量任而授爵,则君无虚授,臣无虚任,故无负山之累,折足之忧也。”
周实 《痛哭》诗之四:“壮志未酬填海岛,痴心枉作负山蟁。”

⒉ 背后依山。

《汉书·南粤传》:“且 番禺 负山险阻,南北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可为国。”
《新唐书·突厥传上》:“帝见怜之,以 虢州 负山,外麕鹿,有射猎之娱,乃拜为刺史。”
清 吴伟业 《鹿樵纪闻·绣花针传》:“恩平 负山带海,俗习剽刦。”


负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别释义:指 大别山 与 小别山。《左传·定公四年》“自 小别 至于 大别”晋 杜预 注:“此二 别 在 江夏 界。”南朝 齐 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二 别 阻 汉 坻,双 崤 望 河 澳。”宋 陆游《入蜀记》卷五:“汉阳 负山带 江,其南小山有僧寺者,大别山 也。又有 小别,谓之二 别 云。”
    • 2.
      低心释义:⒈犹屈意。 唐 韩愈《秋怀诗》之七:“低心逐时趋,苦勉祗能暂。”宋 曾巩《游鹿门不果》诗:“低心就薄禄,实负山水情。”宋 陆游《上巳临川道中》诗:“如今自怜还自笑,敛版低心事年少。”⒉坏心。《醒世姻缘传》第六二回:“他还要忙里偷闲,苦中作乐,使促狭,弄低心,无所不至。”《醒世姻缘传》第八十回:“趁着我害病,大家献浅,请他出来,叫他使低心,用毒计,唬杀孩子,愁我不死么!”
    • 3.
      戴山释义:负山。
    • 4.
      水城释义:⒈古代水师以船筏作成的防线。⒉滨水的城邑。⒊堪舆,风水。⒋城名。一名备倭城。在山东省蓬莱县城北丹崖山东麓。北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负山控水,形势险要,明清时为海防要塞。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七·登州府》。
    • 5.
      胜任释义:足以承受或担任。 《易·繫辞下》:“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庄子·秋水》:“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於 庄子 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宋 张咏《县斋秋夕》诗:“才薄难胜任,空销懒惰情。”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世富老大 自信:他能胜任这个角色。”
    • 6.
      虎皮释义:⒈老虎的皮。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胥臣 蒙马以虎皮,先犯 陈 蔡。”《礼记·曲礼上》:“前有士师,则载虎皮。”孔颖达 疏:“若见前有兵众,则举虎皮於竿首,使兵众见以为防也。”唐 王绩《游仙》诗之四:“照水然犀角,游山费虎皮。”⒉讲席的代称。语出《宋史·道学传一·张载》:“﹝ 张载 ﹞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宋 刘克庄《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撤我虎皮,让君牛耳,谁道两贤相厄哉!”明 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先生负山斗之望,抱天人之学,敢撤虎皮而就正有道,愿为假馆以矜式
    • 7.
      蚊负释义:亦作“蚉负”。 《庄子·应帝王》:“其於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蚉负山也。”后遂以“蚊负”比喻力小任重。
    • 8.
      负物释义:⒈背物;载物。 《魏书·食货志》:“神龟、正光 之际,府藏盈溢,灵太后 曾令公卿已下任力负物而取之。”《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宋 洪兴祖 补注:“此言鼇在海中,其负山若舟之负物,今释水而陆,反为人所负,何罪而见徙也。”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其负物则少者轻,老者重。”⒉有负众望。唐 陈子昂《为程处弼辞放流表》:“行不负物,心不愧神。”⒊欠债。明 徐献忠《吴兴掌故集·杂考》:“其邻有责息於外,歷年不还,乃假之使责让,惧以祸福。负物者以为鬼神,即畀还之,其人亦自不知所以然。”
    • 9.
      连六鳌释义:亦作“连六鰲”。 相传 渤海 之东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海而动,天帝命巨鳌十五,分三批轮流负山,五山始屹立不动。“而 龙伯之国 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见《列子·汤问》。后因以为善钓之典实。
    • 10.
      连六鼇释义:亦作“连六鰲”。 相传 渤海 之东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海而动,天帝命巨鳌十五,分三批轮流负山,五山始屹立不动。“而 龙伯之国 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见《列子·汤问》。后因以为善钓之典实。宋 刘攽《和罗著作渔翁》:“龙伯国 人连六鰲,二山漂流不能止。”清 李调元《金鳌岭》诗:“我闻 龙伯 人,巨钓连六鰲。”亦省作“连六”。唐 张友正《钓鳌赋》:“谓优游以无穷,何瞬息而连六。”明 杨基《钓鳌海客歌》:“重施 龙伯国 人技,一展丝纶连六归。”
    • 11.
      连鼇释义: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于海,随波而动。天帝遂命巨鳌十五,分作三批,轮流负山,五山始屹立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事见《列子·汤问》。后因以“连鼇”作善钓之典。唐 李商隐《异俗》诗之二:“点对连鰲饵,搜求缚虎符。”明 杨基《天平山十四题·钓鱼矶》诗:“谁操百尺竿,重试连鰲手。”亦为称人富有才干、可成大事之典。唐 李白《赠临洺县令皓弟》诗:“钓水路非远,连鼇意何深。”宋 刘攽《次韵酬李推官》:“倾盖强君
    • 12.
      连鼇跨鲸释义:《列子·汤问》载 渤海 之东有五山浮于海,天帝令巨鳌十五轮流负山,山始不动。 “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又《文选·扬雄〈羽猎赋〉》有游猎江河湖泽,“乘巨鳞,骑京(或作鲸)鱼”的记载。后以“连鼇跨鲸”表示超凡成仙。宋 范成大《望海亭赋》:“若夫浩荡轩豁,孤高伶俜;腾驾碧寥,指麾沧溟;堕忧端於眇莽,挹顥气於空明;飘飘焉有连鼇跨鲸之意,举莫如望海之新亭。”
    • 13.
      雌甲释义:年逾花甲之同庚者二人,其幼者之甲子为雌甲子。宋 刘克庄《挽蔡遵府阁学》诗之二:“雌甲何其厄,同庚只么休。”元 方回《寄寿牟提刑献之巘诗序》:“前 浙东 宪使大卿 陵阳 牟公 献之先生 宝庆 三年丁亥年正月十一日生,其贤子孙以丙申正旦奉觴为亲庭庆七十。紫阳 方回 亦以丁亥年前五月十一日生,为雌甲子。”又诗:“我亦七旬乃雌甲,林慙磵愧负山灵。”一说甲子逢双日者。清 高士奇《天禄馀识·雌甲》:“《説楛》:甲子逢单日为雄,双日为雌。雌甲子虽雨不害。诗云:‘老尚夸雌甲,狂寧作散仙。’”
    • 14.
      鳌峰释义:⒈亦作“鰲峰”。 ⒉指江海中的岛屿。因如巨鳌背负山峰,故名。

负山(fush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负山是什么意思 负山读音 怎么读 负山,拼音是fù shān,负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负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