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 [wēi shí]
1. 卑贱而未显达的时候。
3. 指日月亏损薄蚀的时候。
微时 引证解释
⒈ 卑贱而未显达的时候。
引《史记·吕太后本纪》:“吕太后 者, 高祖 微时妃也。”
《后汉书·杨秉传》:“南阳 太守 张彪 与帝微时有旧恩。”
宋 曾巩 《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铭》:“方微时,已数劘切上官,无顾避。”
清 戴名世 《赠叶苍岩序》:“两人微时,日相聚茅屋中。”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微时工穷愁,达时颂高位。”
⒉ 指日月亏损薄蚀的时候。
引《国语·越语下》“明者以为法,微者则是行” 三国 吴 韦昭 注:“明,谓日月盛满时;微,谓亏损薄蚀时。法,其明者以进取;行,其微时以隐遁。”
国语词典
微时 [wēi shí]
⒈ 微贱的时候,指未显贵。
引《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
《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南阳太守张彪与帝微时有旧恩,以车驾当至,因傍发调,多以入私。」
微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剔目释义:剜出眼珠。《新唐书·列女传·房玄龄妻卢》:“玄龄 微时,病且死,諉曰:‘吾病革,君年少,不可寡居,善事后人。’卢 泣入帷中,剔一目示 玄龄,明无它。”后用以为对丈夫忠贞不二的典故。明 无名氏《玉环记·逼女更夫》:“今虽不及剔目断臂之贞廉,亦可守事亲敬夫之道理。”《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亚仙 闻唱,知是 郑郎 之声,收留在家,綉繻裹体,剔目劝读,一举成名,中了状元,亚仙 直封至一品夫人。”
- 2.
劘切释义:⒈切蹉。 唐 刘禹锡《送周鲁儒赴举》诗序:“居五六日,復袖来,益引古事以相劘切。”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效古君子交友之义,务为箴规劘切。”清 戴名世《李潮进稿序》:“陈君 曾起,秦君 龙光,两人皆 毘陵 之秀也,李君 相与往復劘切。”⒉直谏;切责。宋 刘攽《殿中侍御史丰稷可右司谏制》:“为其得劘切人主,纪纲国体也。”宋 曾巩《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铭》:“方微时,已数劘切上官,无顾避。”《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翰林侍读学士 叶清臣 在 永兴,条对甲寅詔书所问,其言多劘切权贵。”
- 3.
戛羹释义:《史记·楚元王世家》:“始 高祖 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櫟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 由此怨其嫂。及 高祖 为帝,封昆弟,而 伯 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 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於是乃封其子 信 为 羹頡侯。”后因称嫂为“戛羹”。
- 4.
故剑释义:指结发之妻。《汉书·外戚传 上》记载,汉宣帝在民间时,曾娶许广汉女,宣帝即位,公卿议立霍光女为皇后,宣帝下诏“求微时故 剑”。大臣们领会他的意思,于是议立许氏为皇后。后有不忘故剑之说。
- 5.
末法释义:⒈谓不能治本的法术。 系儒家对法家刑名之学的蔑称。《晋书·吕光载记》:“明公受天眷命,方君临四海,景行 尧 舜,犹惧有弊,奈何欲以 商 申 之末法,临道义之神州。”⒉佛教语。指佛法的衰微时期。《隋书·经籍志四》:“然佛所説,我灭度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其义如此。”宋 张商英《护法论》:“末法像教之僧败群不律者,势所未免也。”清 龚自珍《最录禅源诸诠》:“居末法中,欲敌生死,如救头然。”章炳麟《<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序》:“虽处末法之中,而群情归慕如此,知正信之未衰也。”⒊泛指宗教的衰微
- 6.
构厦释义:亦作“构夏”。营造大厦。比喻治理国事或建立大业。唐 元稹《酬郑从事宴望海亭》诗:“忆年十五学构厦,有意盖覆天下穷。安知四十虚富贵,朱紫束缚心志空。”唐 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輒写古体謌诗一百首,百韵至两韵律诗一百首,合为五卷,奉启跪陈,或希构厦之餘,一赐观览。”《太平广记》卷一三七引《太原事迹·武士彠》:“微时,与邑人 许文寳 以鬻材为事……私言必当大贵。及 高祖(唐高祖)起义兵,以鎧胄从入 关。故乡人云:‘士彠 以鬻材之故,果逢构夏之秋。’”
- 7.
柸筊释义:同“柸珓”。唐 李商隐《杂纂》:“无神通庙里柸筊。”清 钱谦益《太祖实录辨证一》:“宋太祖 微时,被酒入 南京 高辛庙,香案有竹柸筊,因取以占其名位。”
- 8.
淩霜侯释义:谓柿树。明太祖 所封。明 赵善政《宾退录》卷一:“太祖 微时,至一村,人烟寥落,而行粮已絶。正徘徊间,见缺垣有柿树,红熟异常,因取食之。后拔 采石,取 太平,道经此村,而柿树犹在,随下马,解赤袍以被之,曰:‘封尔为凌霜侯。’”
- 9.
牛眠地释义:指卜葬的吉地。典出《晋书·周访传》:“初,陶侃 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谓曰:‘前岗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又指一山云:‘此亦其次,当世出二千石。’言讫不见。侃 寻牛得之,因葬其处,以所指别山与 访。访 父死,葬焉,果为刺史,著称 寧益,自 访 以下,三世为 益州 四十一年,如其所言云。”元 丁鹤年《送奉祠王良佐奔讣还郾城》诗:“佳城已卜牛眠地,屏立 泰山 带围 泗。”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堪舆》:“宋公 卒,两公子各立门户,为父卜兆……经月餘,各得牛眠地,此言封
- 10.
画事释义:⒈谋划事情。 《新唐书·齐映传》:“映 微时,张延赏 遇之善。及 映 相,而 延赏 为左僕射,数为 映 画事。”⒉犹画可。《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受批降若覆请得旨及入状得画事,别以黄纸,亦书宣奉行讫,録送门下省为録黄。”⒊谓画形以记事。宋 高承《事物纪原·伎术医卜·画》:“《易通卦验》曰:伏牺 方 牙仓 精作《易》,无书以画事。注云:作《易》以为政而不书,但画其形。此画之起也。”⒋绘画的技能。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祝培之画》:“浙 杭 祝王成,字 培之,年八十餘,画事入微。余得其一牙牌,长一寸五分,
- 11.
眠牛释义:《晋书·周光传》:“陶侃 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谓曰:‘前冈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后因以“眠牛”喻指风水好或风水好的葬地。
- 12.
积微致着释义:《荀子·大略》:“夫盡小者大,積微者箸,德至者色澤洽,行盡而聲問遠。”后以“積微致著”谓事细微时人所不察,积多积久便成显著。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積微致著,累淺成深,鴻羽所以沉龍舟,羣輕所以折勁軸,寸飆所以燔百尋之室,蠧蝎所以仆連抱之木也。”亦作“積微成著”。南朝 宋 何承天《上历新法表》:“夫圓極常動,七曜運行,離合去來,雖有定勢,以新故相涉,自然有毫末之差,連日累歲,積微成著。”
- 13.
纳布释义:粗布名。纳,通“衲”。《宋书·徐湛之传》:“初,高祖 微时,贫陋过甚,尝自 新洲 伐荻,有纳布衫袄等衣,皆 敬皇后 手自作。”《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纳,与衲同。”
- 14.
良愈释义:指疾病痊愈。《新唐书·列女传·房玄龄妻卢》:“玄龄 微时,病且死,諉曰:‘吾病革,君年少,不可寡居,善事后人。’卢 泣入帷中,剔一目示 玄龄,明无它。会 玄龄 良愈,礼之终身。”宋 周密《齐东野语·经验方》:“和父 笑曰:‘吾能三日已此疾,法当先以淡虀水涤疮口,浥乾;次用局方驻车丸,研极细,加乳香少许,乾糝之,无不立效。’遂如其説用之,数日良愈。”
- 15.
贫约释义:⒈贫穷。《左传·昭公十年》:“国之贫约孤寡者,私与之粟。”《宋书·后妃传·孝懿萧皇后》:“初,高祖 微时,贫约过甚,孝皇 之殂,葬礼多闕。”宋 洪迈《夷坚乙志·阳大明》:“明 谢曰:‘身居贫约,且在父丧,不敢覬富寿也。’”清 程先贞《和萧韩坡谒夷齐庙》:“扣马一言违,何如贫约死。”⒉指穷困的人。元 欧阳玄《元赠奉议大夫枢密院判官骁骑尉追封浦江县子郑府君墓碑铭》序:“性勤俭,任事不惮劳,有餘即好施,见里之贫约,必思有以賑之。”⒊简朴。《新唐书·虞世南传》:“世基 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 世南
- 16.
轑釜释义:用勺刮锅。语出《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初,高祖 微时,常避事,时时与宾客过其丘嫂食。嫂厌叔与客来,阳为羹尽,轑釜,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有羹,繇是怨嫂。”颜师古 注:“服虔 曰:‘音劳。轑,轢也。’以勺轢釡,令为声也。”宋 陆游《自山中夜行还湖上》诗:“登盘絶爱畦韭美,轑釜未厌溪鳞腥。”清 赵翼《漂母祠》诗:“客来轑釜似邱嫂,饭后打鐘如闍黎。”
- 17.
车过腹痛释义:典出《后汉书·桥玄传》:“初,曹操 微时,人莫知者。 尝往候 玄,玄 见而异焉……又承从容约誓之言:‘徂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隻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怨。’”后以“车过腹痛”谓悼念亡友。清 方文《二客行赠万遐客瞿客》诗:“我与 年少 为故人,车过腹痛鼻酸辛。”
- 18.
酒法释义:⒈酿酒的方法。唐 刘禹锡《酬乐天衫酒见寄》诗:“酒法众传 吴 米好,舞衣偏尚 越 罗轻。”宋 杨万里《新酒歌》:“度撰酒法不是儂,此法来自太虚中。”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一:“内中酒,盖用 蒲中 酒法也。太祖 微时喜饮之;即位后,令 蒲中 进其方,至今用而不改。”⒉关于酒的法令。《南齐书·倖臣传·茹法亮》:“孝武 末年,作酒法,鞭罚过度,校猎 江 右,选白衣左右百八十人,皆面首富室,从至 南州,得鞭者过半。”前蜀 韦庄《官庄》诗序:“江 南富民悉以犯酒没家产,因以此诗讽之。浙 帅遂改酒法,不入财产。”
- 19.
陈平宰社释义:指 汉 陈平 微时为乡民祭社时分肉事。见《史记·陈丞相世家》。
- 20.
颉羹释义:相传 汉高祖 微时,常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与客来。刮釜底,佯为羹尽,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有羹,高祖 由此怨其嫂。及称帝,乃封其子为 颉羹侯,以示不忘旧怨。见《史记·楚元王世家》。后以“頡羹”为讥人吝啬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