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制麻 制麻的意思
zhì

制麻

简体制麻
繁体
拼音zhì má
注音ㄓˋ ㄇㄚ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ì,(1) 规定。【组词】: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2) 限定,约束,管束。【组词】: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3) 法规,制度。【例句】:民主集中制。公有制。(4) 造,作。【组词】: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 )制。(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例句】: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组词】:制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制。

má,(1)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组词】: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2) 指“芝麻”。【组词】:麻酱。麻油。(3)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组词】:脚麻了。(4)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组词】:麻痹。麻醉。麻木不仁。(5)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组词】:麻子。(6) 带细碎斑点的。【组词】:麻雀。麻蝇。(7) 喻纷乱。【组词】:麻乱。麻沸。(8) 姓。

基本含义

制止麻烦或坏事情的发生。

制麻的意思

制麻 [zhì má]

1. 皇帝的命令。原用白纸书写,唐高宗上元间,因白纸多蠹,改用黄麻纸书写诏书,故称“制麻”。也称“诏黄”。

制麻 引证解释

⒈ 皇帝的命令。原用白纸书写, 唐高宗 上元 间,因白纸多蠹,改用黄麻纸书写诏书,故称“制麻”。也称“詔黄”。

《新唐书·李栖筠传》:“始, 栖筠 见帝,敷奏明辩,不阿附,帝心善之,故制麻自中以授,朝廷莫知也。”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昆命于元龟》:“寧皇 嘉定 初,拜右相制麻。”


制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制麻释义:皇帝的命令。原用白纸书写,唐高宗 上元 间,因白纸多蠹,改用黄麻纸书写诏书,故称“制麻”。也称“詔黄”。
    • 2.
      古柯释义:即高根。 常绿灌木。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花黄绿色,果实为核果。其叶可提制麻醉剂。
    • 3.
      提制释义:提炼制造:用麻黄提制麻黄素。
    • 4.
      竹林之游释义:⒈指魏晋间阮籍、嵇康等七人在竹林的宴游。 ⒉谓以竹制麻将牌博戏。
    • 5.
      高根释义:常绿灌木。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花黄绿色,果实为核果。产在热带。叶子可以提制麻醉剂。也叫古柯。
    • 6.
      黄麻释义: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卵形,开黄色小花,结蒴果,球形。茎皮纤维主要用作织制麻袋、地毯、麻布或供造纸等。

制麻(zhim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制麻是什么意思 制麻读音 怎么读 制麻,拼音是zhì má,制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制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