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迅 [fèn xùn]
1. 形容鸟飞或兽跑迅疾而有气势。
2. 精神振奋,行动迅速。
4. 振起。
奋迅 引证解释
⒈ 形容鸟飞或兽跑迅疾而有气势。
引《尔雅·释畜》“絶有力,奋” 晋 郭璞 注:“诸物有气力多者,无不健自奋迅,故皆以名云。”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马即能起,奋迅嘶鸣,饮食如常。”
唐 刘禹锡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诗:“猜鹰屡奋迅,惊麏时跼跳。”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干马》:“龙膺豹股头八尺,奋迅不受人间羈。”
赵朴初 《寿阳曲·锡兰纪游》:“僧伽罗 奋迅狮儿多健武,却别有一股媚嫵。”
⒉ 精神振奋,行动迅速。
引《后汉书·耿纯传》:“大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奋迅拔起,期月之间兄弟称王。”
唐 王维 《老将行》:“汉 兵奋迅如霹靂,虏骑崩腾畏蒺藜。”
金 元好问 《入济源寓舍》诗:“奋迅旧嫌扶老杖,龙钟今属负暄墙。”
陈毅 《雪夜行军》诗:“冲破黑夜,奋迅行军。”
⒊ 振起。
引汉 扬雄 《剧秦美新》:“会 汉祖 龙腾 丰 沛,奋迅 宛 叶。”
《晋书·谢安传》:“缮甲俟会,思更奋迅。”
《明史·袁崇焕传》:“顾勇猛图敌,敌必讎;奋迅立功,众必忌。”
奋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种禅释义:四念处、八背舍、九次第定、师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等五种。
- 2.
奋讯释义:奋迅。
- 3.
奋迅泥滓释义:奋迅于泥滓。从泥土与污垢中奋发崛起。意指从社会下层的卑贱地位通过奋发努力而进入社会上层。
- 4.
愤迅释义:奋迅。指兽跑迅疾而有气势。
- 5.
执抶释义:谓持鞭督责。语本《左传·襄公十七年》:“子罕 闻之,亲执扑,以行筑者,而抶其不勉者。”清 钱谦益《戏为拂水筑台歌赠嘉定夏生华甫》:“不烦执抶争用命,日旰奋迅逾亭午。”
- 6.
武关释义:地名。在 陕西 商南县 西北。楚怀王 三十年,秦昭襄王 遗书诱 楚王,约会于此,执以入 秦。公元前207年 刘邦 由此入 秦。汉 扬雄《剧秦美新》:“会 汉祖 龙腾 丰 沛,奋迅 宛 叶 自 武关 与 项羽 戮力 咸阳。”唐 杜牧《题武关》诗:“碧溪留我 武关 东,一笑 怀王 跡自穷。”《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秦惠王 使人告 楚怀王,请以 武关 之外易 黔中 地。”胡三省 注:“武关,《左传》之 少习,地在 汉 弘农郡 析县 西百七十里,道通 南阳。《晋太康地志》曰:武关 当 冠军 西。《括地志》曰:
- 7.
砰訇释义:⒈象声词。 鸟振翅奋飞声。《文选·张衡<西京赋>》:“奋隼归鳬,沸卉砰訇。”吕延济 注:“砰訇,鸟奋迅声。”⒉象声词。迅雷声。晋 顾恺之《雷电赋》:“夫其声无定响,光不恒照,砰訇轮转,倏闪罗曜。”唐 李白《梁甫吟》:“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玉女多。”闻一多《李白之死》诗:“狰狞的怒雷又砰訇地吼我。”⒊象声词。大水声。南朝 陈 沉炯《归魂赋》:“其水则砰訇瀄汩,或宽或疾,击万瀨而相奔。”⒋象声词。狂风暴雨声。清 方文《大孤馆阻雪》诗:“行甫及 孤山,狂颷復砰訇。”清 黄景仁《喜雨》诗:“初响极輣轧,末
- 8.
辕下驹释义:指车辕下不惯驾车之幼马。亦比喻少见世面器局不大之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张守节 正义引 应劭 曰:“驹马加著辕。局趣,纤小之貌。”唐 杜甫《别苏徯》诗:“赠尔 秦 人策,莫鞭辕下驹。”清 侯方域《蹇千里传》:“一日会食中书,漏下三鼓矣。千里 一尽数豆,忽奋迅大言駡坐。凤阁侍郎 王及善 嘆曰:‘是局趣辕下驹耳。幸致位此,乃欲一鸣惊人乎?’”亦省作“辕驹”。唐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出尘皆野鹤,歷块匪辕驹。”清 赵翼《浮论》诗:“局促辕驹岂足道,出门一笑开心颜
- 9.
锋鋭释义:⒈刀剑锐利。⒉指锐利的刀剑。⒊尖兵﹐前锋。⒋精兵。⒌指凌厉的气势。⒍指气势凌厉。⒎指卓越的才能。⒏锋利﹔犀利。更多解释刀剑锐利。《吴子·治兵》:“锋鋭甲坚,则人轻战。”指锐利的刀剑。唐 白居易《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口譟雷霆,手操锋鋭。”尖兵,前锋。《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袁绍 与 瓚 书曰‘……又 乌丸、濊貊,皆足下同州,僕与之殊俗,各奋迅激怒,争为锋鋭。’”精兵。《陈书·高祖纪上》:“应分贼兵势,以弱制强,何故聚其锋鋭
- 10.
顽麻释义:麻木。宋 唐庚《冬雷行》:“龙蛇尺蠖踞已久,亦欲奋迅舒顽麻。”宋 杨万里《同王见可刘子年循南溪度西桥登天柱冈望东山》诗:“偶因闲步散顽麻,倦唤胡牀小憩些。”元 乔吉《新水令·闺丽》套曲:“我凝眸罢,心内顽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