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马褂 马褂的意思
guà

马褂

简体马褂
繁体馬褂
拼音mǎ guà
注音ㄇㄚˇ ㄍㄨㄚ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ǎ,(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组词】: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组词】:马蜂。马勺。(3) 姓。

guà, ◎ 上身的衣服。【组词】:褂子。马褂儿。

基本含义

马褂是指古代官员穿的一种外套,引申为为人正直、廉洁的象征。

马褂的意思

马褂 [mǎ guà]

1. 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的短褂。以黑色为最普通。原来是满族人骑马时所穿的衣服。

[mandarin jacket worn over a gown;]

马褂 引证解释

⒈ 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短褂。本为 满 族人骑马时穿的服装,故名。解放前与长袍合为官定的常礼服。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马褂缺襟袍战裙》:“短褂,亦曰马褂,马上所服也。”
《老残游记》第三回:“本日在大街上买了一匹茧绸,又买了一件大衣呢马褂面子,拿回寓去,叫个成衣做一身棉袍子马褂。”
老舍 《四世同堂》三十:“瑞丰 穿着最好的袍子与马褂,很像来吃喜酒的样子。”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七段:“画上画着个大胖孩子,穿着他父亲大马褂子和云头鞋。”
管桦 《烙饼》:“他拉过一领苇席,盖上麦种,站起身,一手提着风雨灯,一手把滑下肩头的棉马褂子往上提了提。”


国语词典

马褂 [mǎ guà]

⒈ 骑马时所穿长袍外面的对襟短褂,原为满族的服装,沿为常服或礼服。

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三·马褂缺襟袍战裙》:「凡扈从及出使,皆服短褂缺襟袍及战裙,短褂亦曰『马褂』,马上所服也。」


马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出风释义:⒈谓露于风中。《后汉书·姜肱传》:“肱 卧於幽闇,以被韜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⒉亦作“出锋”。皮衣边上露出皮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只有那 沉月卿 只穿了一件玄色縐纱皮袄,没有出锋,看不出甚么统子。”《冷眼观》第二一回:“那个穿羊毛出风马褂的人,越众走到我面前,陡冲着我恭恭敬敬的请了一个安。”《雪岩外传》第八回:“一式都穿的大毛四出风的粉红平金花的袄裤,都不着裙子。”
    • 2.
      得胜褂释义:马褂的一种。
    • 3.
      搭连布释义:一种粗厚的布。 以其耐用可做搭裢而得名。《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几个管家,一个个都是灰色搭连布袍子,天青哈唎呢马褂。”《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一少年穿库灰搭连,布棉袍,青布坎肩。”
    • 4.
      科头释义:⒈谓不戴冠帽,裸露头髻。《战国策·韩策一》:“秦 带甲百餘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鲍彪 注:“科头,不著兜鍪。”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或乱项科头,或裸袒蹲夷……此盖左袵之所为,非诸夏之快事也。”《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布 将 河内 郝萌 夜攻 布,布 科头袒衣,走诣都督 高顺 营。”胡三省 注:“科头,不冠露髻也。今 江 东人犹谓露髻为科头。”《老残游记》第九回:“着了一件深蓝布百衲大棉袄,科头,不束带,亦不着马褂。”⒉古代教坊歌乐分部分科,其头目
    • 5.
      草上霜释义:羊毛皮的一个品种。其毛附皮处呈灰黑色,毫端则白色,圆卷如珠,若霜落草上,故名。参阅 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翻毛外褂马褂》。
    • 6.
      袍褂释义:⒈袍服和外褂。⒉旧时男子所穿的长袍马褂。
    • 7.
      袍褂党释义:指 民国 初年穿长袍马褂以示反对共和的豪绅阶层。鲁迅《花边文学·洋服的没落》:“这故事颇为传诵一时,给袍褂党扬眉吐气。”
    • 8.
      马袿释义:即马褂。
    • 9.
      黄袿释义:见“黄马褂”。
    • 10.
      黄马袿释义:见“黄马褂”。
    • 11.
      黄马褂释义:清代的一种官服。凡领侍卫内大臣,护军统领等,皆服黄马褂。后也赐与有军功的臣下。
马褂是什么意思 马褂读音 怎么读 马褂,拼音是mǎ guà,马褂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马褂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