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习读 习读的意思

习读

简体习读
繁体習讀
拼音xí dú
注音ㄒㄧˊ ㄉ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í,(1)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组词】:练习。学习。实习。(2) 学。【组词】:习文。习武。(3) 对某事熟悉。【组词】:习见。习闻。习以为常。(4)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组词】:习惯。积习。陈规陋习。(5) 相因。【组词】:世代相习。习习相因。(6) 姓。

dú dòu,(1) 旧指文章里一句中间念起来要稍稍停顿的地方。【组词】:句读。

基本含义

学习读书的习惯和能力。

习读的意思

习读 [xí dú]

1. 学习诵读。语出《公羊传·定公元年》:“定哀多微辞,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焉耳。”何休注:“读谓经,传谓训诂。”

习读 引证解释

⒈ 学习诵读。

语出《公羊传·定公元年》:“定哀 多微辞,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焉耳。”
何休 注:“读谓经,传谓训詁。”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弘农 董遇 等亦歷注经传”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董遇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閒习读。”
《太平广记》卷五三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杨真伯》:“中秋夜习读次,可二更已来,忽有人扣学窗牖间, 真伯 滛於典籍不知也。”


习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习读释义:学习诵读。语出《公羊传·定公元年》:“定哀 多微辞,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焉耳。”何休 注:“读谓经,传谓训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弘农 董遇 等亦歷注经传”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 董遇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閒习读。”《太平广记》卷五三引 唐 谷神子《博异志·杨真伯》:“中秋夜习读次,可二更已来,忽有人扣学窗牖间,真伯 滛於典籍不知也。”
    • 2.
      早期教育释义:广义指从人初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一些国家出现提前开始学习读、写、算,提前开始正式教育的探讨和实验。但另有人主张早期教育应重在发展智力。还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应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亲怀孕期的胎教。家庭教育对早期教育有重大影响。
    • 3.
      莅职释义:⒈到任;就职。南朝 齐 谢朓《酬德赋》序:“建武 二年,予将南牧,﹝ 沉侯 ﹞见赠五言。予时病,既以不堪莅职,又不获復诗。”唐 姚合《酬光禄田卿六韵见寄》:“莅职才微薄,归山路未通。”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四:“国初州郡官属,皆长吏自行奏辟;姓名未闻於朝,已先莅职。”⒉涖職:到职。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上:“士大夫涖职之初,通亲旧书有‘积弊后良费料理’之语,亦为定本。”明 宋濂《李大猷传》:“令闭门习读三月,俟髮长胜冠然后涖职。”
    • 4.
      读法释义:⒈亦作“读灋”。宣读法令。《周礼·地官·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灋,以考其德行道艺而劝之,以纠其过恶而戒之。”贾公彦 疏:“而读法者,谓对众读一年政令及十二教之法。”《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王欲与官事,则何不试习读法?”宋 欧阳修《南省试进士策问》之二:“又有州党族官岁时月朔春秋酺禜询事读法,一岁之间又有几?”清 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故古者饮射读法,在今日则守令之职。”⒉指字应作何音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当下我説这‘汉’字还有一个读法。”⒊读解文字的方法;诵

习读(xid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习读是什么意思 习读读音 怎么读 习读,拼音是xí dú,习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习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