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舍法释义:宋神宗 时取士法,为 元丰 新法之一。其法分太学为外舍、内舍、上舍,别生员为三等而置之。依一定年限和条件,由外舍升入内舍继而升上舍。最后按科举考试法,分别规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职。在舍读经为主,以济当时科举偏重文词之不足。绍圣 中,曾一度废科举,专以三舍法取士。宣和 三年,诏罢此法。见《宋史·选举志一》、《选举志二》。《朱子语类》卷一○九:“莫説以前,只是 宣和 末年三舍法纔罢,学舍中无限好人才,如 胡邦衡 之类,是甚么样有气魄,做出那文字是甚豪壮,当时亦自煞有人。”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避史录话》:“崇
- 2.
不唯释义:⒈犹言非因。 《左传·僖公五年》:“桓、庄 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⒉不仅;不但。唐 韩愈《韩滂墓志铭》:“羣辈来见,皆曰:‘滂 之大进,不唯於文词,为人亦然。’”金 王若虚《论语辨惑四》:“以予观之,不唯于语法不顺,而义亦未完也。”王汶石《少年突击手》:“凡是他能做的事,妈妈不唯自己不帮忙,奶奶要帮忙,她还不让呢。”
- 3.
中文借词释义:来自中文的英文词有大约三十个,其中少于十个常用。
- 4.
丰蔚释义:⒈繁茂。⒉形容文词丰富。
- 5.
伟辞释义:亦作“伟词”。壮美瑰丽的文词。
- 6.
侧媚释义:⒈用不正当的手段讨好别人。 ⒉形容用生僻的文词来博取世俗赞赏的不良文风。
- 7.
侧词艳曲释义:侧:不正;艳:艳丽。文词艳丽而流于轻佻。
- 8.
像姑释义:旧时俗称少年男伶旦角。 《清稗类钞·优伶·像姑》:“都人称雏伶为像姑,实即相公二字,或以其同於仕宦之称谓,故以像姑二字别之,望文知义,亦颇近理,而实非本字本音也。”瞿秋白《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贵族士大夫在自己家里养着一班髦儿戏子或者像姑戏子,同时,也养着一班琴棋书画诗古文词的清客。”
- 9.
兰藻释义:兰草和水藻,喻文词雅丽。
- 10.
制词释义:⒈亦作“制辞”。诏书;诏书上的文词。唐 王建《贺杨巨源博士拜虞部员外》诗:“诸生拜别收书卷,旧客看来读制词。”宋 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是夕,復召知制誥 郑獬 内东门别殿,諭以用公意,制词皆出上旨。”⒉指一定程式的公文。明 无名氏《赠书记·雪冤邀宠》:“女孩儿,你素长於诗文,我今日要你草个制词。”⒊泛指文词。元 刘祁《归潜志》卷一:“在馆与诸同年友,制辞皆摘其不及以箴之。”
- 11.
剪刻释义:⒈犹剪裁。 ⒉指对事物或文词的取舍安排。
- 12.
南书房释义:在 北京 故宫 乾清宫 西南隅,本 清 康熙帝 早年读书处。后选调翰林或翰林出身之官员到里面当值,除应制撰写文字外,并遵照皇帝旨意起草诏令,一度成为发布政令的地方。雍正 间军机处成立后,即专司文词书画之事。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先 文僖 公,以户部侍郎入直南书房。”清 昭槤《啸亭续录·南书房》:“本朝自 仁庙 建立南书房於 乾清门 右阶下,拣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之。”
- 13.
卢前释义:《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烱 与 王勃、卢照邻、骆宾王 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 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 14.
句绝释义:指文词语意已尽处。
- 15.
司契释义:⒈掌握契据。 ⒉掌管法规。⒊谓文词能恰切传情达意。
- 16.
吐气如兰释义:指气息像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也用于形容文词华美。
- 17.
吴蔡体释义:金 吴激、蔡松年 均工乐府,齐名,时号“吴蔡体”。 金 元好问《中州集·蔡丞相松年》:“百年以来,乐府推 伯坚(蔡松年)与 吴彦高(吴激),号‘吴蔡体’。”《金史·文艺传上·蔡松年》:“﹝ 蔡松年 ﹞文词清丽,尤工乐府,与 吴激 齐名,时号‘吴蔡体’。”
- 18.
吹气如兰释义:气息像兰花那样香。 形容美女的呼吸。也用于形容文词华美。
- 19.
告词释义:⒈告身的文词。⒉诉状。
- 20.
周敏释义:⒈谓文词博赡,才思敏捷。⒉通达聪明。⒊周密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