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讼 [zhì sòng]
1. 积压的讼案。
滞讼 引证解释
⒈ 积压的讼案。
引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转为 广汉 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不决者, 处 立评其枉直。”
宋 苏舜钦 《火疏》:“古者决狱断滞讼,以平水旱,不用赦也。”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累年滞讼,决遣殆尽。”
国语词典
滞讼 [zhì sòng]
⒈ 积压的讼案。
引晋·陆机〈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不决者。」
滞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决遣释义:亦作“决遣”。审判发落。晋 陆机《晋平西将军周处碑》:“处 转 广汉 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处 详其枉直,一朝决遣。”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六日》:“西朶楼 下,开封 尹弹压,幕次罗列罪人满前,时復决遣,以警愚民。”《宋史·刑法志一》:“贫不能自存者给饮食,病者给医药,轻繫者即时决遣,毋淹滞。”清 曾国藩《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 彭永思 ﹞就逆旅操笔定讞,且判且詰,决遣如神。”
- 2.
广平释义:⒈宽阔平坦。《释名·释地》:“广平曰原。”⒉善遍平等。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三:“方等者,即周徧义。《止观论》云:‘方等者,或言广平。’……既不拘禁忌,广大而平等之,故谓之广平也。”⒊枰,棋盘。《方言》第五:“所以投簙谓之枰,或谓之广平。”《广雅·释器》:“广平,榻,枰也。”王念孙 疏证:“广平为博局之枰,榻为牀榻之枰,皆取义於平也。”⒋指 晋 周处。因其曾任 广平 太守,故称。《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广平 听方籍,茂陵 将见求。”刘良 注:“周处 为 广平 太守,三十年滞讼一朝断决。”
- 3.
滞狱释义:指因积压或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 《南史·梁始兴忠武王憺传》:“憺 自以少年始居重任,开导物情,辞讼者皆立待符教,决於俄顷,曹无留事,下无滞狱。”唐 司空图《唐故宣州王公行状》:“会 鄂州 盐铁使赃状上,闻有力者持为滞狱,公驰传即讯,涉旬辨决。”《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帝不欲天下有滞狱,乃建三限之制,大事四十日,中事三十日,小事十日,不须追捕而易决者无过三日。”参见“滞讼”。
- 4.
滞讼释义:积压的讼案。 晋 陆机《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转为 广汉 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不决者,处 立评其枉直。”宋 苏舜钦《火疏》:“古者决狱断滞讼,以平水旱,不用赦也。”宋 俞文豹《吹剑录外集》:“累年滞讼,决遣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