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源 [cí yuán]
1. 语言成为(如一个词或词素)的历史、来源(常包括其史前史),从该语言成分在语言中最早出现的记载追溯其语音、书写和词义的发展;追溯它从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分析拼成它的组成部分;鉴定它在其他语言中的同源词,或者追溯它及其同源词在一种有记载的或假设的祖系语言中的共同的祖传形式。
英[etymology;]
词源 引证解释
⒈ 喻滔滔不绝的文词。
引南朝 梁 沉约 《为齐竟陵王发讲疏》:“而词源海广,理涂灵奥。”
唐 杜甫 《醉歌行》:“词源倒流 三峡 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清 曾国藩 《送周文泉大令之官城武》诗:“词源一泻不得休,往往巉巖杂婉孌。”
⒉ 词的起源。词,指长短句。
引清 纳兰性德 《填词》诗:“词源远过诗律近,拟古乐府特加润。”
⒊ 语词的源头。在旧辞书中,《辞源》在语词溯源上有开创之功。
国语词典
词源 [cí yuán]
⒈ 比喻文词层出不穷,有如水源。
引唐·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⒉ 书名。宋末张炎撰,二卷。上卷论五音十二律及宫调管色;下卷论制曲、句法、字面、虚字等。是研究宋词音乐的重要参考书。现存以嘉庆十五年(西元1810)奉恩后据元钞重刊本为最早。
⒊ 一种探究语词来源的工具书。
词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犯释义:⒈三度触犯。《南齐书·天文志下》:“﹝ 永明 五年五月﹞庚子,太白三犯毕左股第一星西南一尺。”⒉三度犯法。《新唐书·食货志四》:“大中 初,盐铁转运使 裴休 著条约:私鬻三犯皆三百斤,乃论死。”《元史·太宗纪》:“再犯,笞;三犯,杖;四犯,论死。”⒊词曲中犯调的一种。一首词曲中宫调或句法犯三调者谓之三犯,如《三犯渡江云》。宋 张炎《词源·原序》:“美成 诸人又復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为之,其曲遂繁。”参见“犯调”。
- 2.
伍波萨他释义:巴利语uposatha的音译。该词源于梵语upavasatha。若从词源学的角度来分析,upavasatha由upa(近,随)+ vas + atha组成,直译为“近住”,即在特定的日子里持斋戒的意思。
- 3.
公仔释义:即卡通玩偶。这个词源自上世纪70年代香港、澳门,是世界动漫产业兴盛发展的新词汇。
- 4.
古文字学释义:⒈又称古学。后世称为小学。⒉研究古代文字的产生、发展、演变等规律及其释义诠注的一门科学。⒊对于古代书写方式(包括碑铭文)的研究;对古代作品的辨认和鉴定(如根据其词源或时期)
- 5.
好谋无决释义:好:喜爱,善于;谋:策划,思考。对问题思考策划得多,但却不能或不善于作出判断或决断。例句:刘文策呀,或活一个好谋无决的“言语巨人”,不可用,不可用。词源浅释《三国志·魏志·郭嘉传》:“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 6.
小唱释义:⒈古代俚歌。南朝 梁简文帝《上菩提树颂启》:“臣闻击辕小唱,有慕风雅;巴 人浅曲,实仰阳春。”⒉乐曲体裁之一,由管乐伴奏;后演变成为民间曲艺。宋 张炎《词源·音谱》:“惟慢曲、引、近则不同,名曰小唱,须得声字清圆,以哑觱篥合之,其音甚正。”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记胜·瓦舍众伎》:“唱叫‘小唱’,谓执板唱慢曲、曲破,大率重起轻杀,故曰浅斟低唱。”宋 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四出:“不要砌末,只要小唱。”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小唱以琵琶、絃子、月琴、檀板合动而謌。”⒊指从事小唱曲艺的艺人。明 沉德
- 7.
捉虫释义:捉虫一词源于英语BUG,BUG 其意思有虫子的意思,同时有缺点漏洞的意思,常用于形容电影电视节目的穿帮镜头,如为电影找错误称为捉虫。
- 8.
散景释义:散景”一词源于日语,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一般表示在景深较浅的摄影成像中,落在景深以外的画面,会有逐渐产生松散模糊的效果。
- 9.
散景摄影释义:利用失焦或“散景”一词源于日语,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
- 10.
文林释义:文士之林。 谓众多文人聚集之处。后泛指文坛、文学界。《后汉书·崔駰传论》:“崔氏 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晋书·应詹传》:“训导之风,宜慎所好,魏 正始 之间,蔚为文林。”明 陆采《怀香记·赴辟登程》:“文林夸腹稿,信词源 三峡 倒。”清 曹寅《送亮生游闽》诗:“横絶文林世不知,谁供五木解嘲诗。”鲁迅《花边文学·考场三丑》:“于是使文人学士大叹国学之衰落,青年之不行,好像惟有他们是文林中的硕果似的,像煞有介事了。”
- 11.
枕水人家释义:“枕水人家”实际为“枕河人家”,“枕河人家”一词源自唐末诗人杜荀鹤《送人游吴》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说的是古苏州民居的风貌。
- 12.
法西斯主义释义:帝国主义国 家垄断资产阶级鼓吹和实行的专制独裁和恐怖统治的政治制度和思想体系。对内表现为残酷镇压无产阶 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运动,取消一切民主、自由,实行垄断资产阶级专政;对外准备并发动侵略战争。法西斯一词源出拉丁文,原指中间插着一把斧头的一捆棍棒,古罗马用来象征暴力和强权。
- 13.
石塘坑释义:石塘坑顾名思义,即为石塘所挖的坑,石塘一词源自山东方言,意为石材矿场、矿厂。
- 14.
碰海释义:简介“碰海”一词源于早年,泛指厌世之人投海了却生命;后被人们对不要命的海碰子们的行为称谓,可见碰海之艰辛和凶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大连话中“碰海”又有了赶海的意思。
- 15.
祛魅释义:“祛魅”一词源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世界的祛魅”,汉语也可译作“去魅”、“去魔”、“解魅”、“解咒”,是指对世界的一体化宗教性解释的解体,它发生在西方国家从宗教神权社会向世俗社会的现代型转型中。
- 16.
符碌释义:此词源自英式桌球术语fluke,解作“侥幸将桌球打入袋口”。
- 17.
笺释释义:犹笺注。清 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梅村 诗从未有註。近时 黎城 靳荣藩 字 介人,以十年之功,为之笺释。”郑文焯《鹤道人论词书》:“﹝余﹞曩尝博徵 唐 宋 乐纪及管色八十四调,求之三年,方稍悟乐祖微眇,悉取《词源》之言律者,鋭意笺释,斠若画一,岂旦夕能毕其説耶?”
- 18.
范丑释义:“范丑”一词源于温州方言,属于贬义形容词。
- 19.
莫谈国车释义:莫谈国车一词源于天涯社区上网名“苗_裔一篇名为《接受教训,莫谈国车!》的帖子引起了网友强烈反响,随着网络的不断传播,该贴引起越来越多网民的关注,一度造成了影响力极大的“围观事件”。
- 20.
过片释义:又作过遍。也称过拍。词的第二段的开头。词除单调外,多由上下两片组成,慢词有多至三片、四片者。从上一片过到下一片,必须衔接贯串,不能割断词意。其下片首句和上片首句不同者,一般称为换头,或称“过变”。参阅 宋 张炎《词源》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