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 [shì fàng]
1. 恢复人身自由。
例释放犯人。
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死海不死》
英[ release; ]
2. 把所含的物质或能量放出来。
例释放出能量。
满腔怒气无处释放。
英[ release; discharge; ]
释放 引证解释
⒈ 恢复被拘捕、关押者的人身自由。
引《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诛其首恶,餘皆释放,復为平民。”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即是 执中 所奏欠户,自是贫困之人,皆当释放矣。”
《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大尹﹞即於狱中吊出 秋公,立时释放。”
⒉ 脱掉;解开;解除。
引《三国志·吴志·薛莹传》:“释放巾褐,受职剖符。”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一折:“律法,后期者当斩,喒遂释放其缚,纵令亡去。”
元 无名氏 《锁魔镜》第二折:“除免你那腹内愁,顿脱了眉上锁,释放了心头病。”
⒊ 散放;放出。
例如:原子核被高速度运动的中子撞击时,就释放出原子能。
国语词典
释放 [shì fàng]
⒈ 免除拘提、逮捕、羁押之拘束,而恢复其自由。
引《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蒙至,诛其首恶,余皆释放,复为平民。」
《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次日,到府尹面前替他辩明白了这些冤枉的事,将那监生释放。」
反被掳 逮捕 扣押 监禁 拘捕 拘留 拘禁 擒获
⒉ 发出。
例如:「释放能量」。
释放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关押释义:把罪犯或犯罪嫌疑人关起来,限制行动自由:关押犯人。
- 2.
囚禁释义:把人关在监狱里:他被单独囚禁在一间小牢房里。
- 3.
扣押释义:拘留;扣留:扣押人质。扣押赃物。
- 4.
抓获释义:逮住;捕获:凶手已被抓获。
- 5.
拘押释义:拘禁。
- 6.
拘捕释义:逮捕。
- 7.
拘留释义: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时,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拘留的法定情形有:(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被害人或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3)在身边或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在逃的;(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可能的;(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 8.
拘禁释义:把被逮捕的人暂时关起来。
- 9.
捕获释义:捉到;逮住:捕获猎物。犯罪嫌疑人已被捕获。
- 10.
擒拿释义:⒈拳术中一种针对人的各部关节和穴位,用各种方法使对方无法反抗的技法。⒉泛指捉拿:擒拿罪犯。
- 11.
擒获释义:捉住;抓获:擒获歹徒。
- 12.
收押释义:拘留:收押候审。
- 13.
收集释义:使聚集在一起:收集资料。 收集废品。
- 14.
监禁释义:把犯人关押起来并限制其自由。
- 15.
看押释义:临时拘押:看押俘虏。把犯罪嫌疑人看押起来。
- 16.
禁锢释义:⒈古代统治集团禁止异己的人做官或不许他们参加政治活动。⒉监禁。⒊封闭。
- 17.
逮捕释义:人民法院、人民 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期间内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并予以羁押的强制措施。逮捕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3)采取取保 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释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漕释义:按人口交纳的漕粮。清 夏燮《中西纪事·长江设关》:“交地之后,听凭 英 商起造栈房,应纳丁漕,由 英 商赴县交纳。”《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会议﹞宗旨以学生不释放,国贼不惩办,外交不挽回,丁漕誓不完纳。”
- 2.
上尉的女儿释义:长篇小说。 俄国普希金作于1837年。青年贵族军官格利涅夫爱上边防炮台上尉司令的女儿玛莎。后普加乔夫率领农民起义,攻占炮台,杀死司令。因感念格利涅夫的旧谊,普加乔夫成全了他与玛莎的婚事。起义失败后,格利涅夫因受怀疑被捕。后经玛莎谒见女皇,澄清事实,遂获释放。
- 3.
两游现象释义:孢子囊中释放出来的游动孢子休止。
- 4.
中子弹释义:也叫增强辐射弹。一种小型氢弹。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因素,冲击波和光辐射效应相对减弱。爆炸时释放出大量高能中子,中子辐射强度约为同当量的一般核武器的十倍。中子进入人体后,能破坏细胞组织,使人死亡。中子的穿透能力强,在有效范围内可以穿透坦克的钢甲和钢筋水泥建筑物的厚壁,杀伤其中的人员。同时可大幅度减少非直接攻击目标的连带毁伤。通常作战术核武器使用。
- 5.
二手烟释义:亦称被动吸烟、环境烟草烟雾,是指由卷烟或其它烟草产品燃烧端释放出的及由吸烟者呼出的烟草烟雾所形成的混合烟雾。
- 6.
五四运动释义:中国人民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五千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北洋政府准备在损害中国主权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示威的学生遭到镇压,全国学生纷起声援。6月3日,北洋政府又大批逮捕学生,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工人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罢工和游行示威,全国各重要城市也纷纷罢市,形成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释放了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运动取得了胜利。这次运动促进
- 7.
交保释义:司法机关将犯罪嫌疑人交付有信用的担保人,保证他不逃避侦查和审判,随传随到:交保释放。
- 8.
代行释义:谓代人行使职权。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二·大计纠内阁》:“每年初冬朝审罪犯,俱太宰主笔,相仍已久。至庚午秋復当审时,高 以首揆兼掌吏部,则事体非旧例可比,谓宜遣他尚书代行,而 高 奋然自请往讞,所释放最多,较他年加数倍。”南丁《科长》:“刘局长 走了后,人民委员会又派了一位副局长来代行局长职务。”
- 9.
休遣释义:暂时释放。
- 10.
俘虏释义:⒈打仗时捉住(敌人):俘虏了敌军师长。⒉打仗时捉住的敌人:释放俘虏。
- 11.
光合作用释义:绿色植物利用光能,使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的过程。绝大多数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靠光合作用所提供的物质和能量而生存。农业上的许多丰产措施,实质上是充分利用光能,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获得高产量。
- 12.
免囚释义:被释放遣送的囚犯。
- 13.
免放释义:⒈释放。⒉谓免除出纳役钱户的差役。
- 14.
免罪释义:不以犯罪论处:免罪释放。
- 15.
党锢之祸释义: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引起官僚和一般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不满。官僚李膺、陈蕃和太学生郭泰等人抨击宦官弊 政。宦官诬告李膺和诸郡生徒结成朋党,诽谤朝廷。公元166年桓帝刘志下令逮捕李膺等二百多人。后虽 释放,但禁锢终身,不许做官,被称为第一次“党锢之祸”。灵帝时,“党人”又被起用。后来灵帝刘 宏在宦官要挟下,杀了陈蕃,并于公元169年捕杀李膺、杜密等百余人,陆续被牵连的有六七百人。公元 172年又一次逮捕“党人”和太学生千余人。公元176年还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及亲属,都免官禁锢。这就是第二次“党
- 16.
内分泌释义:人和某些动物体内有些腺体或器官能分泌激素,不通过导管,而由腺细胞直接释放到组织液中,随血液循环流到身体各处的过程。有调节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的作用。
- 17.
内存泄露释义:指程序中己动态分配的堆内存由于某种原因程序未释放或无法释放,造成系统内存的浪费,导致程序运行速度减慢甚至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
- 18.
决放释义:指对罪犯杖责后释放。
- 19.
冷却剂释义:是用来将核裂变所释放出的能量转移到反应堆外的锅炉或涡轮机中,并将动能转变为电能。 冷却剂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通过传送泵在核反应堆和锅炉之间循环传送。有时,冷却剂也可以兼做减速剂。
- 20.
出监释义:犹出狱。清 李伯元《南亭笔记》卷十五:“閲一年计,诸囚竟有麤通翰墨者。一囚蒙释放,本以靴为业,出监后,竟改行为冬烘学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