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敖 [ruò áo]
1. 即若敖鬼。
若敖 引证解释
⒈ 即若敖鬼。参见“若敖鬼”。
引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然则 李毅 一方宗祖,将无 若敖 之恫乎?”
若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伯有释义:春秋 时 郑 大夫 良霄 的字。 他主持国政时,和贵族 驷带 发生争执,被杀于羊肆。传说他死后变为厉鬼作祟,郑 人互相惊扰,以为“伯有 至矣!”见《左传·襄公三十年》、《昭公七年》。后用以代称受屈或含冤而死的人。北周 庾信《功臣不死王事请门袭封表》:“幸使 伯有 之魂,不能为厉;若敖 之鬼,其无馁而。”唐 吴融《偶题》诗:“莫道精灵无 伯有,寻闻任侠报 爰丝。”
- 2.
冯陵释义:⒈亦作“冯凌”。进迫;侵陵。《左传·襄公八年》:“焚我郊保,冯陵我城郭。”北周 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於时 宋 兵冯陵,旗鼓侵逼。”《新唐书·郭子仪传》:“比 吐蕃 冯陵而不能抗者,臣能言其略。”《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楚 自 若敖 蚡冒 以来,世修其政,冯陵 江 汉,积岁年。”清 李渔《奈何天·攒羊》:“敌势冯凌,那杀气漫天説也惊。”清 夏燮《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今以数万里外不宾之荒服,一旦冯陵中夏,竟使爝火争明,十日并生。”⒉凌驾,超越。宋 沉遘《代人奏请更定科场约束状》:“剽薄后
- 3.
巡师释义:⒈宣示于军。 《左传·宣公四年》:“师惧,退。王使巡师曰:‘吾先君 文王 克 息,获三矢焉,伯棼 窃其二,尽於是矣。’鼓而进之,遂灭 若敖氏。”洪亮吉 诂:“《广雅》:‘徇,巡也。’巡师即徇师也。”⒉视察军队。宋 方勺《泊宅编》卷九:“车驾巡师 江 表,过而覩之,詔物色其人,不復见矣。”
- 4.
早夭释义:未成年而死。《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穆后 及 大子寿 早夭即世。”清 戴名世《曲阜县圣庙塑像议》:“因 颜子 早夭而为白晳瘦削之形。”章炳麟《文学说例》:“楚国 以早夭之君为‘敖’,如 若敖、郟敖、訾敖 是也。”
- 5.
熊虎释义:⒈熊与虎。 汉 张衡《西京赋》:“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三国 魏 阮籍《元父赋》:“崇陵崔巍,深溪峥嶸,美类不处,熊虎是生。”⒉指熊与虎的图案,古代旗帜上的徽识。因以借指旗帜。《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鸟隼为旟。”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仇兆鳌 注:“熊虎,将士之旗。”唐 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⒊比喻凶猛,勇猛。《左传·宣公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 若敖氏 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 6.
若敖释义:即若敖鬼。
- 7.
若敖之鬼释义: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若敖氏的鬼将因灭宗而无人祭祀。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 8.
若敖鬼释义:若敖氏 之后代 楚国 令尹 子文,担心其侄儿 越椒 将使 若敖氏 灭宗,临死时聚其族人,泣曰:“鬼犹求食,若敖氏 之鬼不其馁而?”后 若敖氏 终因 椒 的叛 楚 而灭绝。事见《左传·宣公四年》。后因以“若敖鬼”指绝嗣。清 赵翼《金川门》诗:“何至一家骨肉残,冢嗣翻成 若敖鬼。”
- 9.
若敖鬼馁释义: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馁:饿。若敖氏的鬼受饿了。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 10.
莫敖释义:古代 楚国 的官名。 《左传·桓公十一年》:“楚 屈瑕 将盟 贰 軫,郧 人军於 蒲骚 ……莫敖患之。”杜预 注:“莫敖,楚 官名,即 屈瑕。”《战国策·楚策一》:“威王 问於莫敖 子华 曰:‘自从先君 文王 以至不穀之身,亦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乎?’”章炳麟《文学说例》:“楚国 以早夭之君为‘敖’,如若敖、郟敖、訾敖是也;以长官为‘敖’,如莫敖、连敖是也。”
- 11.
西广释义:⒈春秋 时 楚国 的兵车建制。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 若敖 之六卒实从之。”杜预 注:“楚 有左、右广,又太子有宫甲,分取以给之。”⒉宋 代 广南西路 的简称。今 广西 及 广东 雷州半岛、海南省 等地。《宋史·孙览传》:“荆湖 开疆,命往相其便。览 言:‘自 诚州 至 融江 口,可通 西广 盐,以省北道餉餽。’”
- 12.
轑阳释义:春秋 楚 邑。《左传·宣公四年》:“子越 又恶之,乃以 若敖氏 之族,圄 伯嬴 於 轑阳 而杀之。”杜预 注:“轑阳,楚 邑。”杨伯峻 注:“顾栋高《春秋舆图》谓在今 湖北省 江陵县 境。沉钦韩《地名补注》则以 潦河 之阳当之。”
- 13.
馁而释义:飢饿。《左传·宣公四年》:“且泣曰:‘鬼犹求食,若敖氏 之鬼不其馁而!’”杨伯峻 注:“馁,饿也。不其馁而,犹言不将饥饿乎,意谓子孙灭絶,无人祭祀之。”宋 王禹偁《拟长孙无忌让代袭刺史表》:“上则玷陛下非则哲之明,下则陷臣等为馁而之鬼。”
- 14.
馁鬼释义:语出《左传·宣公四年》:“鬼犹求食,若敖氏 之鬼不其馁而!”后因以“馁鬼”指不能享受祭祀之鬼。明 王鏊《震泽长语·官制》:“虚忝 甘泉 之从臣,终作 莫敖 之馁鬼。”参见“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