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初政 初政的意思
chūzhèng

初政

简体初政
繁体
拼音chū zhèng
注音ㄔㄨ ㄓ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ū,(1) 开始时,开始的部分。【组词】:初始。正月初一。初旬。初稿。初等。初版。初试。初创。初绽。初叶(指某一历史时期的最初一段)。初夜(a.指进入夜晚不久的时候;b.指新婚第一夜)。(2) 原来的,原来的情况。【组词】:初衷。和好如初。(3) 姓。

zhèng,(1) 治理国家事务。【组词】: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组词】:财政。邮政。民政。(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组词】:家政。(4) 姓。

基本含义

指刚刚开始执政的政府或官员。

初政的意思

初政 [chū zhèng]

1. 谓开始执政。

2. 指起初的政见政令。

4. 谓新政。

初政 引证解释

⒈ 谓开始执政。

《后汉书·翟酺传》:“今自初政已来,日月未久,费用赏赐已不可筭。”
《宋史·职官志二》:“神宗 初政,迺省其务之细者归之有司。”
《宋史·儒林传三·程大昌》:“当是时,帝初政,鋭意事功。”

⒉ 指起初的政见政令。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南宋纪·理宗》:“弥远 若能不改初政,亦何至为 檜 贼之流也。”

⒊ 谓新政。

章炳麟 《商鞅》:“世徒见 鞅 初政之酷烈,而不考其后之成效。”


初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刘基释义:(1311—1375)明初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中进士,弃官归隐,著《郁离子》。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和兵法,善诗文。著有《诚意伯文集》。
    • 2.
      周公释义:周初政治家。姓姬,名旦。周文王子,武王弟,曾助武王灭商。武王死后摄政。曾平定武庚叛乱,继续分封诸侯,扩大疆土。相传曾制礼作乐,为周朝建立了一套典章制度。
    • 3.
      官学生释义:⒈入官学肄业的学生。⒉清末民国初政府派遣的留学生,即官费留学生。
    • 4.
      捐纳释义:捐资纳粟换取官职、官衔。 此制起于 秦 汉,称纳粟。清 中叶后大盛,称为捐纳。朝廷视为正项收入,明订价格行之,加剧吏治腐败,成为一大弊政。清 昭槤《啸亭杂录·纯皇初政》:“罢开垦,停捐纳,重农桑,汰僧尼之詔累下,万民欢悦,颂声如雷。”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然开例三载,所入仅二百万有餘,捐纳知县五百餘人。始则缺多易得,后见非数年不能选授,亦復观望徘徊。”《清史稿·选举志七》:“雍正 二年……帝曰:‘垦田事例,於地方有裨益。向因各捐例人多,难於銓选,降旨停止。年来捐纳应用之人,将次用完,越数年,必致无
    • 5.
      端肃释义:⒈端正严肃。《宋书·范泰传》:“忱 嗜酒,醉輒累旬。及醒,则儼然端肃。”宋 王谠《唐语林·识鉴》:“珏 风格端肃,属词敏赡,恩倾一时。”《西游记》第二六回:“这 行者 端肃尊敬,与大神到了紫竹林里,参拜菩萨。”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江寧 吴模,字元 理,应童子试时,年方十三,举止端肃。”⒉旧时书信惯语。对尊长表示敬意。翟灏《通俗编·仪节》引 明 沉文《初政记》:“凡致书於尊者,称端肃奉书,答则端肃奉復。”明 方孝孺《答王仲缙书》之三:“某端肃奉白。”
    • 6.
      绥静释义:安抚平定。《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疾之,将致命于 秦;文公 恐惧,绥静诸侯,秦 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援立陛下为天下主,永安 汉 室,绥静四海。”《宋史·食货志上》:“哲宗 即位,诸老大臣维持初政,益务绥静。”《明史·四川土司传一·四军民府》:“凡遇袭替,务合两省会勘。蜀 察其世次,滇 亦按无侵犯,方许起送,亦羈縻绥静之要术也。”

初政(chuz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初政是什么意思 初政读音 怎么读 初政,拼音是chū zhèng,初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初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