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成丁 成丁的意思
chéngdīng

成丁

简体成丁
繁体
拼音chéng dīng
注音ㄔㄥˊ ㄉㄧ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éng,(1) 做好,做完。【组词】: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组词】: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3) 变为。【组词】:长成。变成。(4) 可以,能行。【例句】:成,就这么办。(5) 称赞人能力强。【例句】:他办事麻利,真成。(6) 够,达到一定数量。【例句】:成年累(lěi )月。(7) 已定的,定形的。【组词】: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8) 十分之一。【组词】:增产三成。(9) 平定,讲和。【例句】:“会于稷,以成宋乱”。(10) 姓。

dīng zhēng,(1)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例句】:丁是丁,卯是卯。(2) 成年男子。(3) 人口。(4)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组词】:园丁。(1) 〔丁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基本含义

指成为壮年男子。

成丁的意思

成丁 [chéng dīng]

1. 旧时指男子成年,也指成年男子。

[the male coming of age; male adult; full age;]

成丁 引证解释

⒈ 旧指男子达到服役的年龄。年龄规定,历代不同。

《北史·隋纪上·高祖文帝》:“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岁役功不过二十日,不役者收庸。”
《新唐书·食货志一》:“天宝 三载,更民十八以上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
《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四年》:“军户, 蒙古 、色目人每丁起一军, 汉 人有田四顷,人三丁者签一军,年十五以上成丁,六十破老,站户与军户同。”
《清史稿·食货志一》:“凡民,男曰丁,女曰口,男年十六为成丁,未成丁亦曰口。”


国语词典

成丁 [chéng dīng]

⒈ 成年的男子。

《北史·卷一一·隋高祖文帝本纪》:「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岁役功不过二十日,不役者收庸。」


成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坝释义:保护堤岸的水工建筑物。一端和堤岸连接成丁字形,能改变水流,使河岸不受冲刷,并可淤出农田。
    • 2.
      丁差释义:成丁男子的劳役。
    • 3.
      丁年释义:成丁的年龄。
    • 4.
      中男释义:⒈次子;诸子中居长幼之间者。《易·说卦》:“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史记·吕不韦列传》:“今 子楚 贤,而自知中男也,次不得为适。”唐 杨炯《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长男 仁叡,中男 仁楷,少男 仁护、仁昉 等。”⒉未成丁的男子。《魏书·高祖纪》:“一夫制治田四十亩,中男二十亩。”唐 杜甫《新安吏》诗:“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絶短小,何以守王城!”《新唐书·食货志一》:“天宝 三载,更民十八以上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⒊泛指青年男子。《老残游记》第九回:“以少女中男,深夜对坐,不及乱言,
    • 5.
      免丁释义:免除成丁男子的徭役。
    • 6.
      免丁由子释义:免除成丁者徭役的凭证。
    • 7.
      共聚释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如丁二烯和苯乙烯聚合成丁苯橡胶。
    • 8.
      新丁释义:⒈新到成丁年龄的男子。《宋史·吴芾传》:“处 旧苦丁绢重,芾 损之,以新丁补其额。”⒉新添的人口。臧克家《给饲养员陈玉》诗:“你抚摸着小猪们温湿的毛,欢喜得像家里添了新丁。”
    • 9.
      破老释义:⒈毁坏老成人。 《逸周书·武称》:“美男破老,美女破舌。”《战国策·秦策一》:“美男破老。”鲍彪 注:“老,老成人。”⒉进入老年。元 时以年满六十为破老,可免除丁役。《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四年》:“军户,蒙古、色目人每丁起一军,汉 人有田四顷,人三丁者签一军,年十五以上成丁,六十破老,站户与军户同。”
    • 10.
      罢癃释义:⒈老病残疾,不能任事。《汉书·食货志上》:“汉氏 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虽老病者,皆復出口算。”《汉书·陈汤传》:“上召 汤 见 宣室。汤 击 郅支 时中寒病,两臂不詘申……辞谢曰:‘将相九卿皆贤材通明,小臣罢癃,不足以策大事。’”清 刘大櫆《胡孝子传》:“母中岁遘罢癃之疾,长卧牀褥。”⒉汉 时已成丁而身材矮小者《史记·项羽本纪》“萧何 亦发 关中 老弱未傅悉诣 滎阳”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畴官,各从其父畴内学之。高不满六尺二寸以
    • 11.
      良丁释义:旧指平民百姓中已成年者。《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三年》:“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胡三省 注:“良丁,谓良人成丁者。”
    • 12.
      裹头释义:⒈裹扎头巾;包头。《北史·僭伪附庸传·萧詧》:“又恶见人髮,白事者,必方便避之,担舆者冬月必须裹头,夏月则加莲叶帽。”唐 韩愈《寄卢仝》诗:“一奴长鬚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东周列国志》第八六回:“此事直传至 魏国 軹邑,聂 姊 罃 闻之,即痛哭曰:‘必吾弟也!’便以素帛裹头,竟至 韩国,见 政 横尸市上,抚而哭之,甚哀。”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西汉画像砖》:“右中一人着冠子,社会地位或较高。衣着虽仅具轮廓,然人皆约发而不裹头,一望而知实 西汉 制度。”⒉犹加冠。古时男子成丁则裹头巾。唐 杜甫《兵
    • 13.
      貌閲释义:验看人的面貌,以核实户籍册上登记的人数和年龄。这是 隋 唐 时为防止民间漏报户口、隐瞒年龄以逃避赋役所采取的措施。《北史·裴蕴传》:“时犹承 文帝 和平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於老,已免租赋。藴 歷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閲。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三年》:“隋 主命州县大索貌閲。”胡三省 注:“貌閲者,閲其貌以验老小之实。”
    • 14.
      貌阅释义:验看人的面貌,以核实户籍册上登记的人数和年龄。这是 隋 唐 时为防止民间漏报户口、隐瞒年龄以逃避赋役所采取的措施。《北史·裴蕴传》:“时犹承 文帝 和平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於老,已免租赋。藴 歷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閲。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三年》:“隋 主命州县大索貌閲。”胡三省 注:“貌閲者,閲其貌以验老小之实。”
    • 15.
      贿漏释义:谓用财物买通他人以漏报成丁户口。
    • 16.
      赀钱释义:汉 代对未成丁者所征收的人口税。 《说文·贝部》:“汉 律,民不繇,貲钱二十二。”朱骏声 通训:“七岁至十四岁不任傜役,出貲钱二十三,所谓头钱是也。”
    • 17.
      踢串释义:古代服饰。 一种束腰的带子,在肚子前成丁字形,竖的一条垂于裆下,可以踢起,故名。

成丁(chengd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成丁是什么意思 成丁读音 怎么读 成丁,拼音是chéng dīng,成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成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