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自失 自失的意思
shī

自失

简体自失
繁体
拼音zì shī
注音ㄗˋ ㄕ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ì,(1) 本人,己身。【组词】:自己。自家。自身。自白。自满。自诩。自馁。自重(zhòng )。自尊。自谦。自觉(jué )。自疚。自学。自圆其说。自惭形秽。自强不息。(2) 从,由。【组词】:自从。自古以来。(3) 当然。【组词】: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灭。放任自流。(4) 假如。【例句】: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shī,(1) 丢。【组词】:遗失。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流离失所。(2) 违背。【组词】:失约。失信。(3) 找不着。【组词】:迷失方向。(4) 没有掌握住。【组词】:失言。失职。失调(tiáo )。(5) 没有达到。【组词】:失望。失意。(6) 错误。【组词】:失误。失策。过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7) 改变常态。【组词】:惊慌失色。

基本含义

指自己做出错误的举动或言论,失去应有的自制力和自律能力。

自失的意思

自失 [zì shī]

1. 因感空虚、不足而内心若有所失。

2. 自己失去时机。

3. 失身。

5. 自己逃逸。失,通“逸”。

自失 引证解释

⒈ 因感空虚、不足而内心若有所失。

《列子·仲尼》:“子贡 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
《史记·日者列传》:“宋忠 贾谊 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悵然噤口不能言。”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赴势公子 勃然自失,肃尔改容。”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太宗 尝问侍臣曰:‘朕子弟孰贤?’ 魏徵 对曰:‘臣愚不能尽知,唯 霍王元轨,数与臣言,臣未尝不自失。’”

⒉ 自己失去时机。

明 刘基 《谕瓯栝父老文》:“惟父老审图之,无自失。”

⒊ 失身。

《易·比》:“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程颐 传:“二虽中正,质柔体顺,故有贞吉自失之戒,戒之自守,以待上之求。”

⒋ 自己逃逸。失,通“逸”。

《庄子·应帝王》:“明日又与之见 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


国语词典

自失 [zì shī]

⒈ 心意若失,茫然无所措。

《列子·仲尼》:「子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寝不食,以至骨立。」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于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


自失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失去释义:失掉:失去知觉。 失去效力。
    • 2.
      沉醉释义:⒈大醉。⒉比喻深深地迷恋或沉浸在某种事物当中。
    • 3.
      自卑释义:轻视自己,认为不如别人:自卑感。不自满,也不自卑。
    • 4.
      若是释义:如果;如果是:他若是不来,咱们就找他去。

自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絶望释义:⒈断绝希望。 ⒉极目远望。词语出处断绝希望。《左传·襄公十四年》:“若困民之主,匱神乏祀,百姓絶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史记·孝文本纪》:“夫 秦 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之位者,刘氏 也,天下絶望,一矣。”唐 元稹《莺莺传》:“﹝ 崔鶯鶯 ﹞言毕,翻然而逝,张 自失者久之。復踰而出,於是絶望。”闻一多《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极目远望。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昔有思妇,夫官於 蜀,屡愆秋期,登此山絶望,忧感而死。”唐 王勃《上九成
    • 2.
      仪品释义:⒈礼制;品级。 《汉书·梅福传》:“叔孙通 遁 秦 归 汉,制作仪品。”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若问以﹞朝廷宗庙之大礼,郊祀禘祫之仪品……则怳悸自失,喑呜俛仰,蒙蒙焉,莫莫焉。”《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二年》:“然 雄 朝无仪品,爵位滥溢。”《宋史·职官志二》:“元祐 三年,復置南、北院使,仪品恩数如旧制。”⒉威仪与品节。唐 司空图《唐宣州观察使王公行状》:“极天人之仪品,不陷於浮;挺文学之宗师,不炫其价。”
    • 3.
      傥然释义:⒈怅然自失貌。 《庄子·田子方》:“子方 出,文侯 儻然终日不言。”成玄英 疏:“儻然,自失之貌。闻谈 顺子 之德,儻然靡据,自然失所谓,故终日不言。”⒉漠然,无思虑貌。《庄子·天地》:“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儻然不受。”成玄英 疏:“儻是无心之貌。”三国 魏 嵇康《释私论》:“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庆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儻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⒊恍忽貌。明 张煌言《赠陈文生侍郎返命闽峤》诗之一:“倡予还和汝,天梦儻然醒。”清 吴伟业《柳敬亭传》:“於是听者儻然若
    • 4.
      傥莽释义:⒈旷远貌。 ⒉暗昧不明貌。⒊茫然自失貌。
    • 5.
      典式释义:⒈典范,法式。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 孝文皇帝 始封外祖,因为典式,行之至今。”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宣宗皇帝 英明俭德,器识高远,比在藩邸,常为诸王典式。” 明 李东阳 《三锡堂记》:“顾非文学之中选,才行之应格,阶资之合典式,则不得与。”⒉典礼,仪式。《后汉书·应劭传》:“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 劭 所立。”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若问以坟索之微言……军国社稷之典式,古今因革之异同,则怳悸自失。”
    • 6.
      失众释义:谓失去民心;失去众心。 《左传·襄公十八年》:“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轻,轻则失众。”《孙子·行军》:“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杜牧 注:“忧在内,是自失其众心也。”张预 注:“言士卒相聚私语,低缓而言,以非其上,是不得众心也。”
    • 7.
      役人释义:⒈供役使的人。《左传·僖公十六年》:“城 鄶,役人病。”《吕氏春秋·顺说》:“管子 得於 鲁,鲁 束缚而槛之,使役人载而送之 齐。”宋 苏轼《上皇帝书》:“自近岁来,部送罪人配军者,皆不使役人,而使禁军。”⒉役使人。《庄子·大宗师》:“亡身不真,非役人也。”郭象 注:“自失其性而矫以从物,受役多矣,安能役人乎?”《南史·何尚之传》:“时又造 华林园,并盛暑役人。”⒊犹役户。《文献通考·职役二》:“闻州县奉詔不谨,以致差徭轻重失当,或役人有所赔备,或占留役钱不尽僱募。”参见“役户”。
    • 8.
      恍然自失释义:自失:好像自己失去了什么。形容猛然醒悟后的迷惘惜恋的的心情。
    • 9.
      悼栗释义:亦作“悼栗”。惊恐战栗。《庄子·山木》:“危行侧视,振动悼慄。”《汉书·王莽传上》:“夙夜悼栗,常恐污辱圣朝。”三国 魏 阮籍《鸠赋》:“终飘摇以流离,伤弱子之悼栗。”唐 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窥巨海之惊澜,莫不战掉悼慄,眩惑而自失。”
    • 10.
      悼慄释义:亦作“悼栗”。 惊恐战栗。《庄子·山木》:“危行侧视,振动悼慄。”《汉书·王莽传上》:“夙夜悼栗,常恐污辱圣朝。”三国 魏 阮籍《鸠赋》:“终飘摇以流离,伤弱子之悼栗。”唐 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窥巨海之惊澜,莫不战掉悼慄,眩惑而自失。”
    • 11.
      惝惝释义:犹怅怅。 惆怅自失貌。
    • 12.
      抚然释义:茫然自失貌。抚,通“憮”。
    • 13.
      旭旭释义:⒈日将出貌;日初出貌。⒉得意骄傲之貌。⒊形容声响猛烈。⒋同“頊頊”。自失貌。
    • 14.
      淫思释义:⒈沉思,深思。 《列子·仲尼》:“子贡 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寝不食,以至骨立。”张湛 注:“发愤思道,忘眠食也。”⒉淫欲之念。汉 刘向《列女传·鲁秋洁妇》:“秋胡 西仕,五年乃归,遇妻不议,心有淫思。”唐 卢仝《月蚀》诗:“痴牛与騃女,不肯勤农桑;徒劳含淫思,旦夕遥相望。”
    • 15.
      瞠然自失释义:瞪着眼就像失落什么似的。《平山冷燕》第十一回:“不意到了 山東 汶上縣,便遇了一個小才女,便令小弟瞠然自失,到了 松江 又遇見吾兄,又令小弟拜於下風。”郭沫若《孔雀胆》附录《<孔雀胆>的润色》:“然而我现在却成为被人说是最爱用舞台效果的人,真是有点瞠然自失。”
    • 16.
      神和子释义:传说中 五代 时神仙 屈突无为 的别名。据 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下载,乖崖公 张咏 每游京师,寄 封丘 之逆旅。有一道人,与之邻房,日会饮酒,固问姓名,曰:“我 神和子 也。”并云异日将相见于 成都。后 张公 为 成都 守,物色访之,终无所见。代者将至,复至 天庆观,经一小径,入一小堂院中,四壁多古人画像,扫尘视之,中有一道人,仿佛逆旅所见,题曰“神和子”。公怅然自失,乃知所见正此人。
    • 17.
      膏烛释义:蜡烛。《淮南子·原道训》:“是以天下时有盲妄自失之患,此膏烛之类也,火逾然而消逾亟。”《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明年二月卒,年四十八”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京房 上不量万乘之主,下不避佞諂之徒,欲以天文、洪范,利国利身,困不能用,卒陷大刑,可谓枯龟之餘智,膏烛之末景,岂不哀哉!”
    • 18.
      芒然自失释义:见“茫然自失”。
    • 19.
      茫然释义:⒈完全不知道的样子: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我都茫然。 ⒉失意的样子:茫然自失。
    • 20.
      规规释义:⒈浅陋拘泥貌。 ⒉圆貌。多形容日月。⒊惊恐自失貌。

自失(z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自失是什么意思 自失读音 怎么读 自失,拼音是zì shī,自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自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