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径 [xiāng jìng]
1. 见“香径”。
香径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香逕”。
⒉ 花间小路,或指落花满地的小径。
引唐 戴叔伦 《游少林寺》诗:“石龕苔蘚积,香径白云深。”
宋 晏殊 《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⒊ 苏州 胜迹 采香径 的省称。 采香径 为 香山 旁的小溪, 春秋 时 吴王 种香于 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引唐 白居易 《题灵岩寺》诗:“娃宫 屐廊 寻已倾, 砚池 香径 又欲平。”
宋 柳永 《双声子》词:“夫差 旧国, 香径 没、徒有荒丘。”
元 张翥 《忆姑苏》诗:“臺上麋游 香逕 冷,陵头虎去 剑池 荒。”
清 吴伟业 《圆圆曲》:“香逕 尘生乌自啼, 屧廊 人去苔空緑。”
香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奉诚园释义:园名。 原为 唐 司徒 马燧 旧宅,燧 死,其子 畅 将园中大杏赠宦官 窦文场,文场 以进 德宗。德宗 以为未尝见,颇怪 畅,派宦官往封其树。畅 惧,因献其宅,废为 奉诚园。见 唐 冯翊子《桂苑丛谈·史遗》。后用为盛衰无常的典实。唐 白居易《秦中吟》诗之三:“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 马 家宅,今作 奉诚园!”唐 元稹《遣兴》诗之二:“草没 奉诚园,轩车昔曾满。”清 赵翼《重过灵岩山馆》诗:“得地犹依採香径,籍官幸免 奉诚园。”
- 2.
西施洞释义:江苏省 苏州市 灵岩山 名胜之一。宋 陈善《扪虱新话·西施洞庶子泉为僧改易》:“姑苏 灵巖寺 本 吴王 别馆,寺有 西施洞、採香径、响屧廊,遗跡甚多。”
- 3.
邓尉释义:山名。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南。汉 有 邓尉 曾隐居于此,故名。以产梅著称。清 赵翼《树海歌》:“邓尉 香雪 黄山 云,犹以海名巧相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江寧 之 龙蟠,苏州 之 邓尉,杭州 之 西谿,皆产梅。”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爰於公暇先访名刹 寒山寺,近而 虎邱、山塘、石湖、黄天荡 诸名区,远而 灵巖 採香径、天平 白云泉、司徒庙 古柏、邓尉 梅花,一一均揽其胜。”
- 4.
采香径释义:古迹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南 灵岩山 前。唐 刘禹锡《馆娃宫》诗:“唯餘 采香径,一带绕山斜。”亦作“采香逕”、“采香涇”。宋 范成大《吴郡志·古迹一》:“采香逕,在 香山 之傍小溪也。吴王 种香於 香山,使美人泛舟於溪以采香。今自 灵巖山 望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又名 箭涇。”宋 姜夔《庆宫春》词:“采香涇 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清 顾文彬《哭三子承》诗之二二:“胥 乡遥指 采香涇,一櫂蒓波渡 洞庭。”清 徐松 张大纯《百城烟水·吴县》:“采香庵,以庵近 采香逕,又取‘撮羣经而为果,采百花以为
- 5.
采香泾释义:见“采香径”。
- 6.
采香路释义:采香径。
- 7.
采香迳释义:见“采香径”。
- 8.
香山释义:⒈山名。(1)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龙门山 之东。唐 白居易 曾在此筑石楼,自号 香山居士。(2)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相传 吴王 种香处。下有采香径。(3)北京市 西郊 西山 山岭之一。主峰 鬼见愁,形势峻拔。名胜古迹有 碧云寺、静宜园、双清别墅、香山寺、朝阳洞 等。园林清幽,景色宜人。为京郊游览胜地。⒉洛阳 龙门山 上 香山寺 的省称。唐 白居易《修香山寺记》:“洛 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 首焉;龙门 十寺,观游之胜,香山 首焉。”参见“香山寺”。
- 9.
香径释义:⒈亦作“香逕”。花间小路,或指落花满地的小径。⒉苏州胜迹采香径的省称。
- 10.
香迳释义:见“香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