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藉 [dǎo jí]
1. 践踏。
例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资治通鉴》
英[tread; stamp;]
蹈藉 引证解释
⒈ 见“蹈籍”。
蹈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崩剥释义:⒈纷乱,衰乱。 《后汉书·董卓传论》:“董卓 初以虓闞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李贤 注:“剥犹乱也。”⒉倒塌;剥落。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纤列之状如一古,崩剥之势似千年。”唐 韦应物《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诗:“墻宇或崩剥,不见旧题名。”清 陈维崧《倾杯乐·善权寺火》词:“雨淋浪,蘚崩剥,坏梁雷篆。”
- 2.
畿服释义:⒈指天下。《后汉书·董卓传论》:“董卓 初以虓闞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李贤 注:“畿,谓王畿也。服,九服也。”⒉指京师附近地区。《晋书·江统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 华 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翫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於骨髓。”《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畿服,谓邦畿千里之内。”《宋书·索虏传》:“顷诛讨 蛮 髦,事止畿服。”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 邕州 蔡大夫 京 ﹞后以进士举上第,寻又学究登科,而作尉畿服。”
- 3.
虓阚释义:虎暴怒哮吼的样子。引申为勇猛强悍。语本《诗·大雅·常武》:“闞如虓虎。”《汉书·叙传上》:“曩者王涂芜秽,周 失其御,侯伯方轨,战国横騖,於是七雄虓闞,分裂诸夏,龙战而虎争。”《后汉书·董卓传论》:“董卓 初以虓闞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晋 潘岳《马汧督诔》:“齐万虓闞,震惊台司。”明 吾丘瑞《运甓记·觖望招兵》:“当此天下汹汹,人情思乱,岂无鹰扬将佐藏形草泽之中,虓闞英雄伏跡戍囚之列,可与共图大业。”
- 4.
蹈籍释义:⒈亦作“蹈藉”。犹践踏。《新唐书·康承训传》:“勛 军皆市人,嚣而狂,未阵即奔,相蹈藉死者四万。”《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遥见铁骑,军士不克阵而奔,自相蹈籍,溺隍死者以千数。”⒉犹欺凌。《后汉书·冯绲传》:“詔策 緄 曰:‘蛮夷猾 夏,久不讨摄,各焚都城,蹈籍官人。’”
- 5.
风声鹤唳释义:东晋 时,秦 主 苻坚 率众南侵,号称百万,列阵 淝水,谢玄 等率精兵八千渡水击之。秦 兵大败,坚 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淝水 为之不流。馀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追兵已至。事见《晋书·谢玄传》。后因以“风声鹤唳”形容极端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七:“己酉终岁,灾屯无所不有,特未溘然,又留残喘,至今事定,却有风声鹤唳之警。”《红楼梦》第一○二回:“贾珍 方好,贾蓉 等相继而病。如此接连数月,闹的两府惧怕。从此风声鹤唳,草木皆妖。”郁达夫《出奔》:“直到后来,听到了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