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微词 微词的意思
wēi

微词

简体微词
繁体微詞
拼音wēi cí
注音ㄨㄟ ㄘ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ēi,(1) 小,细小。【组词】:细微。轻微。微小。微型。微观。微雕。微积分。微电脑。微量元素。谨小慎微。微乎其微。(2) 少;稍。【组词】:稍微。微笑。微调(tiáo )。(3) 衰落;低下。【组词】:卑微。微贱。(4) 精深;精妙。【组词】:微妙。精微。微言大义。(5) 隐约;不明。【组词】:微茫。微词(隐晦的批评)。(6) 隐匿。【例句】:“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亡”。(7) 暗中察访。【组词】:微行。(8) 无,非。【例句】:“微斯人,吾谁与归”。(9)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百万分之一。【例句】:微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百万分之一)。

cí,(1)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组词】: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2)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组词】:歌词。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文词的声律)。(3)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组词】:词人。词谱。词牌。词调(diào )。词韵。词曲。

基本含义

微小的词语,指言辞简短、意味深长的词语。

微词的意思

微词 [wēi cí]

1. 即微辞。

微词 引证解释

⒈ 即微辞。参见“微辞”。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自序》:“定 哀 多微词,有所辟也; 牛 李 有异议,有所党也。爱憎一衰,论议乃公。”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微词·陆念先》:“陆念先 口无择言,时出微词,乃足絶倒。”
清 尤珍 《题磨崖碑》诗:“碑铭当日纪盛事,惟有扬颂无微词。”


国语词典

微词 [wēi cí]

⒈ 不直接说明,而用隐微方式批评的言词。元·周密明·冯梦龙也作「微辞」。

《齐东野语·自序》:「定哀多微词,有所辟也;牛李有异议,有所党也。爱憎一衰,论议乃公。」
《古今谭概·卷三〇·微词部·陆念先》:「陆念先口无择言,时出微词,乃足绝倒。」


微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年晚生释义:科举时代自己对同年登科者的谦称。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微词·神童》:“赵司寇 乃 费阁老 同年,每投謁,书年晚生。”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一·荐主同咨》:“闻一榜尽称年弟,始于乙未科,不知然否?要之,后日名位稍异,其贵者或执旧礼,而冗散庶僚,自称年晚生。”
    • 2.
      微词释义:隐晦的批评:颇有微词。也作微辞。
    • 3.
      微辞释义:同“微词”。
    • 4.
      投谒释义:投递名帖求见。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侮谑》:“﹝ 范液 ﹞曾为诗曰:‘举意三江竭,兴心四海枯。南游 李邕 死,北望 守珪 殂。’液 欲投謁二公,皆会其沦躓,故云。”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微词·神童》:“赵司寇 乃 费阁老 同年,每投謁,书‘年晚生’。”
    • 5.
      阳秋释义:⒈指 孔子 所著《春秋》。晋 时因避 晋简文帝 郑后 阿春 讳,改春为“阳”。唐 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虽乏润色之功,夙慕《阳秋》之旨。”清 钱谦益《与吉水李文孙书》:“循览行状,文直事覈,大阐 定 哀 之微词,一洗《阳秋》之典笔。”⒉史书的通称。宋 梅尧臣《依韵和钱深推官见寄》:“无才不敢学《阳秋》,嗜酒时能问大酋。”清 孙枝蔚《广化寺谒忠烈祠步吴梅村韵》之三:“何人直笔擅《阳秋》,可惜清流葬浊流。”⒊谓褒贬。《晋书·褚裒传》:“譙国 桓彝 见而目之曰:‘季野 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
    • 6.
      颇有微词释义:pō yǒu wēi cí,颇有:很有,有不少。微词:隐含批评和不满的话语(不无微词。惟有扬颂无微词)。

微词(weic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微词是什么意思 微词读音 怎么读 微词,拼音是wēi cí,微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微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