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不得已 不得已的意思

不得已

简体不得已
繁体
拼音bù dé yǐ
注音ㄅㄨˋ ㄉㄜˊ ㄧˇ
结构ABC式
词性助词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ù fǒu,(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组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例句】:不,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dé de děi,(1) 获取,接受。【组词】: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得便。得力。得济。心得。(2) 适合。【组词】: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3) 满意。【组词】:得意。扬扬自得。(4) 完成,实现。【组词】: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5) 可以,许可。【例句】:不得随地吐痰。(6) 口语词(①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②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1) 必须,须要。【组词】:可得注意。(2) 极舒服,极适意。【例句】: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组词】:要不得。拿得起来。(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组词】:跑得快。香得很。

yǐ,(1) 止,罢了。【例句】:学不可以已。死而后已。(2) 表示过去。【组词】:已经。事已至此。已往。业已。(3) 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组词】:已忽不见。(4) 太,过。【组词】:不为已甚。(5) 同“以”。

基本含义

无可奈何,别无选择

不得已的意思

不得已 [bù dé yǐ]

1. 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cannot but; have to;]

不得已 引证解释

⒈ 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老子》:“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汉书·景帝纪》:“乃者 吴王 濞 等为逆,起兵相胁,詿误吏民,吏民不得已。”
颜师古 注:“已,止也,言不得止而从之,非本心也。”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俺二叔叔不得已,降了 曹丞相。”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五:“这三道防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是我能够集中资金在一个地方办厂,那发展会更大的。”


国语词典

不得已 [bù dé yǐ]

⒈ 非心中所愿,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吾非欲沿途杀人,奈事不得已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不得已,又随他走,再度过一个冈子,越发比前崎岖了。」


不得已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无奈何释义:⒈表示对人或事没有办法,不能把…怎么样:敌人无奈他何。⒉无可奈何:无奈何只得再去一趟。

不得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不得已释义: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万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 2.
      不得已释义: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实在不得已,只好亲自去一趟。 他们这样做,是出于不得已。
    • 3.
      不获命释义:⒈婉辞。 得不到同意。《礼记·杂记上》:“寡君命使臣某,毋敢视宾客,是以固辞。固辞不获命,敢不敬从。”《孔子家语·弟子行》:“赐 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唐 刘禹锡《代京兆李尹答于襄州书》之二:“既一辞不获命,又学浅不堪往復,敢不敬从。”⒉不得已。《左传·昭公二十年》:“主人曰:‘君若惠顾先君之好,照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有宗祧在。’乃止。卫侯 固请见之。不获命,以其良马见,为未致使故也。”杨伯峻 注:“公孙青 不得已,以己之良马为见 卫侯 之礼。”
    • 4.
      不获已释义:不得已。《后汉书·独行传·严授》:“﹝ 张显 ﹞蹙令进,授 不获已,前战,伏兵发,授 身被十创,殁於阵。”《新唐书·沉既济传》:“四方形势,兵未可去,资费虽广,不获已为之。”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妾兄 郑相 幼子 恒,年今二十,郑相 以亲见属,故相不获已,以 鶯 许之 恒。”清 王韬《淞隐漫录·田荔裳》:“若以非礼相干,虽死非所闻命……如不获已,焰坑血湖,刀山剑岭,皆我毕命所也,一任处置,何足惧哉!”
    • 5.
      丘樊释义:园圃;乡村。亦指隐居之处。南朝 宋 谢庄《月赋》:“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宋书·隐逸传论》:“若使值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盖不得已而然故也。”唐 白居易《中隐》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宋 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况復丘樊满秋色,蜂蝶摧藏花草腓。”清 赵翼《重过灵岩山馆》诗:“太息平泉空作记,不曾终老此丘樊。”
    • 6.
      东箱释义:同“东厢”。《仪礼·觐礼》:“记,几俟于东箱。”胡培翚 正义:“东箱即东夹。”《汉书·周昌传》:“吕后 侧耳於东箱听。”颜师古 注:“正寝之东西室,皆曰箱,言似箱篋之形。”《后汉书·虞诩传》:“防 不得已,趋就东箱。”晋 傅玄《杂诗》:“蝉鸣高树间,野鸟号东箱。”
    • 7.
      两亩地释义:印度故事片。印度电影制片厂1953年摄制。穆凯尔吉编剧,洛埃导演,萨赫尼、洛埃主演。农民向波无钱偿还地主的高利贷,又不愿将两亩地卖给地主抵债,被迫流浪到大城市拉黄包车谋生。不久,他的妻儿也到城里,一家人历尽艰辛,仍一贫如洗,不得已他又携妻儿回乡,这时,两亩地已被地主霸占,一家人再次流浪他乡。
    • 8.
      临莅释义:⒈亦作“临蒞”。来到、来临。旧多指皇帝即位理政。《庄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临莅天下,谓就天子之位。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吾临蒞五年,兵难骚动,未得休众息役,惠康士庶。”宋 叶适《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不然,则彼尝所临涖非不多,而获祠于民何其少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善禅机》:“临莅后,尝告近臣曰:‘朕欲治世法十载,然后开明释法。’”⒉见“临莅”。
    • 9.
      了事释义:使事情得到平息或结束(多指不彻底或不得已):含糊了事。草草了事。应付了事。他想尽快了了(·le)这件事。
    • 10.
      事出无奈释义:事情出于无可奈何。指迫不得已只能如此。
    • 11.
      低情曲意释义:指对不住,不得已。
    • 12.
      借倩释义:暂借;借用。宋 欧阳修《本论上》:“今厢禁之军,有司不敢役,必不得已而暂用之,谓之借倩。”《元典章·户部一·职田》:“於内若有荒地,於近上户内斟酌,时暂借倩牛力,限二年内逐旋耕垦作熟。”元 无名氏《桃花女》楔子:“敢不是你儿子私下借倩这个小廝,要我的银子,来坏我的买卖。”
    • 13.
      停丧释义:人死后殡而不葬。《晋书·贺循传》:“﹝ 循 ﹞后为 武康 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迴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 皆禁焉。”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类·吴东昇》:“年八十,临终作诗曰:……停丧止可经旬外,出殯须行径路中。”清 顾炎武《日知录·停丧》:“停丧之事,自古所无。自 建安 离析,永嘉 播窜,於是有不得已而停者。常煒 言:‘魏 晋 之制,祖、父未葬者,不听服官。’”
    • 14.
      先远释义:《礼记·曲礼上》:“丧事先远日。”孔颖达 疏:“卜先从远日而起,示不宜急徼,伸孝心也。”《左传·宣公八年》:“礼,卜葬先远日,辟不怀也。”杨伯峻 注:“卜葬者,卜葬日也。先远日者,此月下旬先卜来月下旬,不吉则卜中旬,又不吉则卜上旬,由远日而及近日。盖古人以为父母既葬,其哀渐夺,非孝子之所欲,由于不得已而为,故卜葬期先远日,表示不急于求葬,微伸孝心耳。”后以“先远”指葬日。《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今先远戒期,龟谋袭吉。”吕延济 注:“先远戒期谓葬日也。”唐 孙樵《唐故仓部郎中康公墓志铭》:“今
    • 15.
      具呈释义:谓备办呈文。清 叶廷琯《吹网录·<池北偶谈>旧本有“不得已”条》:“於 顺治 十七年,具呈礼科不准。”鲁迅《华盖集·我观北大》:“我的办法也并不一律。譬如前次的游行,报上谣我被打落了两个门牙,我可决不肯具呈警厅,吁请补派军警,来将我的门牙从新打落。”孙犁《耕堂读书记》三:“藏书家害怕 天一阁 后人 范懋柱 等具呈,请‘抒诚愿献’。”
    • 16.
      冲龄释义:亦作“冲龄”。幼年。明 沉德符《野获编·禨祥·白鹿》:“白莲、白燕见於翰林院,江陵 大喜,进之。上方冲龄,谦让不受,归之阁臣。”清 昭槤《啸亭杂录·世祖问喀尔喀使者》:“时上在冲龄,即聪慧若此。”《清史稿·后妃传·文宗孝钦显皇后》:“今皇帝绍承大统,尚在冲龄,时事艰难,不得已垂帘听政。”
    • 17.
      出昼释义:《孟子·公孙丑下》:“‘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 昼,是何濡滞也?’……﹝ 孟子 曰﹞:‘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 昼,於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 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后以“出昼”指离开求官的地。宋 陆游《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少年去国时,不忍轻出 昼。”宋 刘克庄《浪淘沙》词:“出 昼 颇怱怱,主眷犹浓。”
    • 18.
      刑宪释义:⒈刑法。汉 王充《论衡·答佞》:“圣王刑宪,佞在恶中;圣王赏劝,贤在善中。”唐 韩愈《举钱徽自代状》:“可以专刑宪之司,参轻重之议。”《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或居台鉉,或处权衡,或列近职而预机谋,或当峻秩而掌刑宪,事分逆顺,理合去留。”⒉刑罚。宋 范仲淹《奏为置官专管每年上供并军须杂物》:“既称军须,动加刑宪,物价十倍,吏辱百端,输纳未前,如负重罪。”《元典章·刑部·新刑》:“但犯大辟犯人出於不得已,身遭刑宪,瞑目而受。”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女知陷阱已深,劝令诬服,以免刑宪。”
    • 19.
      勾决释义:⒈犹处决。 宋 李纲《与政府书》:“更有一事可笑,某去秋总师过 吉州,江西 漕使 韩球,公然移文州县,不使应副秋粮。不得已勾决人吏,军始得食,亦具奏矣。”⒉执行死刑的司法程序之一。清 制,凡判决死刑的罪犯监候处决者,于秋审及朝审后,开具名册案由,奏请予勾,其经御批勾除者,即照原判处决,谓之勾决。《清史稿·高宗纪一》:“乙未,停今年勾决。”清 昭槤《啸亭杂录·嵇文恭公》:“勾决日,廷臣皆左袒之,上顾公,公抗声曰:‘永福 为守土大员,不可轻纵。’上乃勾决。”参阅《清通典·刑六》。
    • 20.
      勿已释义:犹无已。不得已;不能止。

不得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不得已释义: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万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 2.
      不得已释义: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实在不得已,只好亲自去一趟。 他们这样做,是出于不得已。
    • 3.
      不获命释义:⒈婉辞。 得不到同意。《礼记·杂记上》:“寡君命使臣某,毋敢视宾客,是以固辞。固辞不获命,敢不敬从。”《孔子家语·弟子行》:“赐 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唐 刘禹锡《代京兆李尹答于襄州书》之二:“既一辞不获命,又学浅不堪往復,敢不敬从。”⒉不得已。《左传·昭公二十年》:“主人曰:‘君若惠顾先君之好,照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有宗祧在。’乃止。卫侯 固请见之。不获命,以其良马见,为未致使故也。”杨伯峻 注:“公孙青 不得已,以己之良马为见 卫侯 之礼。”
    • 4.
      不获已释义:不得已。《后汉书·独行传·严授》:“﹝ 张显 ﹞蹙令进,授 不获已,前战,伏兵发,授 身被十创,殁於阵。”《新唐书·沉既济传》:“四方形势,兵未可去,资费虽广,不获已为之。”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妾兄 郑相 幼子 恒,年今二十,郑相 以亲见属,故相不获已,以 鶯 许之 恒。”清 王韬《淞隐漫录·田荔裳》:“若以非礼相干,虽死非所闻命……如不获已,焰坑血湖,刀山剑岭,皆我毕命所也,一任处置,何足惧哉!”
    • 5.
      丘樊释义:园圃;乡村。亦指隐居之处。南朝 宋 谢庄《月赋》:“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宋书·隐逸传论》:“若使值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盖不得已而然故也。”唐 白居易《中隐》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宋 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况復丘樊满秋色,蜂蝶摧藏花草腓。”清 赵翼《重过灵岩山馆》诗:“太息平泉空作记,不曾终老此丘樊。”
    • 6.
      东箱释义:同“东厢”。《仪礼·觐礼》:“记,几俟于东箱。”胡培翚 正义:“东箱即东夹。”《汉书·周昌传》:“吕后 侧耳於东箱听。”颜师古 注:“正寝之东西室,皆曰箱,言似箱篋之形。”《后汉书·虞诩传》:“防 不得已,趋就东箱。”晋 傅玄《杂诗》:“蝉鸣高树间,野鸟号东箱。”
    • 7.
      两亩地释义:印度故事片。印度电影制片厂1953年摄制。穆凯尔吉编剧,洛埃导演,萨赫尼、洛埃主演。农民向波无钱偿还地主的高利贷,又不愿将两亩地卖给地主抵债,被迫流浪到大城市拉黄包车谋生。不久,他的妻儿也到城里,一家人历尽艰辛,仍一贫如洗,不得已他又携妻儿回乡,这时,两亩地已被地主霸占,一家人再次流浪他乡。
    • 8.
      临莅释义:⒈亦作“临蒞”。来到、来临。旧多指皇帝即位理政。《庄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临莅天下,谓就天子之位。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吾临蒞五年,兵难骚动,未得休众息役,惠康士庶。”宋 叶适《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不然,则彼尝所临涖非不多,而获祠于民何其少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善禅机》:“临莅后,尝告近臣曰:‘朕欲治世法十载,然后开明释法。’”⒉见“临莅”。
    • 9.
      了事释义:使事情得到平息或结束(多指不彻底或不得已):含糊了事。草草了事。应付了事。他想尽快了了(·le)这件事。
    • 10.
      事出无奈释义:事情出于无可奈何。指迫不得已只能如此。
    • 11.
      低情曲意释义:指对不住,不得已。
    • 12.
      借倩释义:暂借;借用。宋 欧阳修《本论上》:“今厢禁之军,有司不敢役,必不得已而暂用之,谓之借倩。”《元典章·户部一·职田》:“於内若有荒地,於近上户内斟酌,时暂借倩牛力,限二年内逐旋耕垦作熟。”元 无名氏《桃花女》楔子:“敢不是你儿子私下借倩这个小廝,要我的银子,来坏我的买卖。”
    • 13.
      停丧释义:人死后殡而不葬。《晋书·贺循传》:“﹝ 循 ﹞后为 武康 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迴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 皆禁焉。”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类·吴东昇》:“年八十,临终作诗曰:……停丧止可经旬外,出殯须行径路中。”清 顾炎武《日知录·停丧》:“停丧之事,自古所无。自 建安 离析,永嘉 播窜,於是有不得已而停者。常煒 言:‘魏 晋 之制,祖、父未葬者,不听服官。’”
    • 14.
      先远释义:《礼记·曲礼上》:“丧事先远日。”孔颖达 疏:“卜先从远日而起,示不宜急徼,伸孝心也。”《左传·宣公八年》:“礼,卜葬先远日,辟不怀也。”杨伯峻 注:“卜葬者,卜葬日也。先远日者,此月下旬先卜来月下旬,不吉则卜中旬,又不吉则卜上旬,由远日而及近日。盖古人以为父母既葬,其哀渐夺,非孝子之所欲,由于不得已而为,故卜葬期先远日,表示不急于求葬,微伸孝心耳。”后以“先远”指葬日。《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今先远戒期,龟谋袭吉。”吕延济 注:“先远戒期谓葬日也。”唐 孙樵《唐故仓部郎中康公墓志铭》:“今
    • 15.
      具呈释义:谓备办呈文。清 叶廷琯《吹网录·<池北偶谈>旧本有“不得已”条》:“於 顺治 十七年,具呈礼科不准。”鲁迅《华盖集·我观北大》:“我的办法也并不一律。譬如前次的游行,报上谣我被打落了两个门牙,我可决不肯具呈警厅,吁请补派军警,来将我的门牙从新打落。”孙犁《耕堂读书记》三:“藏书家害怕 天一阁 后人 范懋柱 等具呈,请‘抒诚愿献’。”
    • 16.
      冲龄释义:亦作“冲龄”。幼年。明 沉德符《野获编·禨祥·白鹿》:“白莲、白燕见於翰林院,江陵 大喜,进之。上方冲龄,谦让不受,归之阁臣。”清 昭槤《啸亭杂录·世祖问喀尔喀使者》:“时上在冲龄,即聪慧若此。”《清史稿·后妃传·文宗孝钦显皇后》:“今皇帝绍承大统,尚在冲龄,时事艰难,不得已垂帘听政。”
    • 17.
      出昼释义:《孟子·公孙丑下》:“‘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 昼,是何濡滞也?’……﹝ 孟子 曰﹞:‘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 昼,於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 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后以“出昼”指离开求官的地。宋 陆游《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少年去国时,不忍轻出 昼。”宋 刘克庄《浪淘沙》词:“出 昼 颇怱怱,主眷犹浓。”
    • 18.
      刑宪释义:⒈刑法。汉 王充《论衡·答佞》:“圣王刑宪,佞在恶中;圣王赏劝,贤在善中。”唐 韩愈《举钱徽自代状》:“可以专刑宪之司,参轻重之议。”《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或居台鉉,或处权衡,或列近职而预机谋,或当峻秩而掌刑宪,事分逆顺,理合去留。”⒉刑罚。宋 范仲淹《奏为置官专管每年上供并军须杂物》:“既称军须,动加刑宪,物价十倍,吏辱百端,输纳未前,如负重罪。”《元典章·刑部·新刑》:“但犯大辟犯人出於不得已,身遭刑宪,瞑目而受。”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女知陷阱已深,劝令诬服,以免刑宪。”
    • 19.
      勾决释义:⒈犹处决。 宋 李纲《与政府书》:“更有一事可笑,某去秋总师过 吉州,江西 漕使 韩球,公然移文州县,不使应副秋粮。不得已勾决人吏,军始得食,亦具奏矣。”⒉执行死刑的司法程序之一。清 制,凡判决死刑的罪犯监候处决者,于秋审及朝审后,开具名册案由,奏请予勾,其经御批勾除者,即照原判处决,谓之勾决。《清史稿·高宗纪一》:“乙未,停今年勾决。”清 昭槤《啸亭杂录·嵇文恭公》:“勾决日,廷臣皆左袒之,上顾公,公抗声曰:‘永福 为守土大员,不可轻纵。’上乃勾决。”参阅《清通典·刑六》。
    • 20.
      勿已释义:犹无已。不得已;不能止。

不得已造句

1.法庭裁决医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别无选择。

2.父母硬要她嫁给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必不得已,她离家出走了。

3.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我们又怎么会在外面风餐露宿的呢。

4.出此下策,实属万不得已

5.只有到了迫于生计无法避开的时候,才会不得已而为之。

6.所以取小床而舍大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7.于是,节假日补觉成了都市人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8.打那以后,郭世富记恨郭振山了,老远看见他,就绕着走了;不得已见了面,皮笑肉不笑,说话慢吞吞爱说不说。

9.我是迫不得已才来求你的,请你在爸爸面前说几句好话,让我去参加登山训练吧!

10.不得已,他只得外出谋生。

11.在人证、物证俱在的情况下,他迫不得已交待了事实真相。

12.我军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了自卫反击。

13.总经理要他第二天早晨必须交出那份可行性论证报告,迫不得已,他只好开夜车赶着写了。

14.他是迫不得已才去偷东西的。

15.别以为我愿意这么做,我也是被逼上梁山,实在不得已

16.有谁愿意抛妻离子,颠沛流离在外,这是不得已啊!

17.由于经营不善,他不得已将店铺转让。

18.我当了坏蛋,是逼不得已的出路,是逼上梁山的绝路。

19.别以为我愿意这麼做,我也是被逼上梁山,实在不得已

20.有谁愿意拋妻离子,颠沛流离在外,这是不得已啊!

不得已(bude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不得已是什么意思 不得已读音 怎么读 不得已,拼音是bù dé yǐ,不得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不得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