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 [pǐn wèi]
1. 品尝滋味。
英[taste;]
品味 引证解释
⒈ 各种肴馔。
引《礼记·少仪》:“问品味。曰:‘子亟食於某乎?’”
唐 白行简 《李娃传》:“乃张烛进饌,品味甚盛。”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其品味若数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
⒉ 品尝;体味。
引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是一个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恶。”
周立波 《卜春秀》:“这是 卜春秀 生平碰到的头一桩奇事,但细细品味,也蛮有意思。”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八:“闵嗣鹤 老师却能够品味它,欣赏它,观察它的崇高瑰丽。”
国语词典
品味 [pǐn wèi]
⒈ 食物肴馔。《礼记·礼器》「牲不及肥大,荐不美多品」句下唐·孔颖达·正义:「荐祭品味,宜有其定,不以多为美。」
⒉ 品尝滋味。后引申成对事物具高度品鉴能力。
例如:「细细品味」、「从她的穿著打扮看来,她是一个相当注重生活品味的人。」
近品尝 咀嚼
品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饮一啜释义:喝一口,品味一下。
- 2.
初窥堂奥释义:初次领会到某个事物的奥秘,初步看清、理解、品味深层次的意境。
- 3.
含咀释义:衔在口中咀嚼。比喻品味。
- 4.
咀味释义:⒈品味。 ⒉玩味;体味。
- 5.
咀咂释义:品味貌。
- 6.
咬嚼运动释义:yao jiao yun dong 咬嚼嘎吱嘎吱地嚼,啃;发出嘎吱声 或用力嚼,大声嚼 也有仔细品味的意思 出自钱钟书《围城》精彩联想比喻 女人涂脂抹粉的脸,经不起酒饭蒸出来的汗汽,和咬嚼运动的震掀,不免像黄梅时节的墙壁。
- 7.
咬嚼释义:品味;咀嚼。
- 8.
品味释义:⒈尝试滋味;品尝:经专家品味,认为酒质优良。⒉仔细体会;玩味:他经过细细品味,才明白了那句话的含义。⒊(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由于吸收了异味,茶叶品味大受影响。⒋格调和趣味:品味高雅。
- 9.
品甘咽苦释义:品甘咽苦读作pǐn yàn gān kǔ,口味甘甜,吞咽苦涩;指面对甘多苦少的人生,以品味而后回味少之又少的甘甜,来吞咽下一个又一个的苦楚。
- 10.
品读释义:仔细阅读、品味:有些老书多年后再来品读,仍能读出新意。
- 11.
品赏释义:品味;欣赏:品赏历代名画。
- 12.
品量释义:⒈品评;衡量。⒉为品味、品尝。
- 13.
嘲唅释义:吟咏品味。唅,同“含”。清 黄景仁《除夕述怀》诗:“昔年壮意气,万象供嘲唅。如今病马伏,不任驱驂驔。”
- 14.
嚅哜释义:谓吟诵,品味。
- 15.
嚼味释义:咀嚼品味。
- 16.
子之于归释义:“之子”:之,这;子,古代兼指儿女,在这里专指女性;“于归”:古代指女子出嫁。于,虚词,无实义;归,表示出嫁。“归”(归)右边“帚”乃“妇”之省,指女子;左下“止”表示脚走路(如“步”上部);左上为“阜”之省,表示山冈。整个字表意女子出远门。古时女孩待字闺中,只有出嫁才出远门。故“归”的本义是出嫁。文人用“于归”作为“嫁人”的替代语,在婚礼间或婚宴上表示对新人,特别是新娘子的祝福,可谓颇具文化品味。
- 17.
心灵相通释义:所谓心灵相通,是指男女双方在思维、观点、见解、理想、追求、感受、品味、爱好、兴趣、交际、学识等等多方面能取得大体上的一致并且心心相印地相互关爱的行为表现与心理感觉,在未告之的情况下也能猜测到对象方的心思与想法、以及行动规律与方向。
- 18.
恭维计释义:戴高帽的做法常被人耻笑,主要是因为:一来做高帽子的确很不费力,可以日产万项;二是人人喜欢,趋之若鹜;三则是因为品味低俗、令人生厌的伪劣“马屁”随处都是。
- 19.
意韵深长释义:指一个典故或者一句话所代表的不仅仅只是片面或者说是部分的理解,而是韵味着很多学问,细细品味很有味道,很值得回味。
- 20.
活到老学到老释义: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